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洛阳国家牡丹园有一片"千年牡丹林",是牡丹园内人气最旺的观赏区,10多亩两米多高的‘凤丹白’令无数游客为之倾倒、陶醉。从古到今,为什么许多人对白牡丹如此偏爱呢?因为,白色代表纯洁无瑕、超凡脱俗,而白牡丹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洁身自好、气节坚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白茶类茶叶白牡丹茶的品质特点,从萎凋、烘焙等方面总结了其加工技术,以期为茶叶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香气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本试验通过对6个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的香气测定,分析白牡丹的主要香气成分以及品种对白茶香气的影响.经SDE提取、GC-MS测定表明,6个茶树品种白牡丹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26.92%-51.36%)、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6.35%-12.92%)、苯乙醛(2.81%-11.74%)、棕榈酸正丁酯(1.83%-3.88%)、十八烷9,12,15-三烯酸甲酯(1.34%-3.09%)、1,2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1.61%-3.48%)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白牡丹茶饼的加工技术,包括鲜叶加工技术和茶饼制作技术,以期为白牡丹茶饼制作工艺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冲泡方法对白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溶释的影响,测定不同醒茶次数处理后茶汤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和溶出总量,并进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醒茶冲泡可明显提高第1泡茶汤中茶多酚含量,降低第2~4泡茶汤中茶多酚含量;醒茶一次冲泡可明显提高第1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第3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醒茶两次冲泡显著降低了第2泡、第3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醒茶一次和两次处理明显降低了第3泡茶汤中黄酮类含量,对其他泡次影响不大;醒茶一次处理明显降低了第1泡茶汤酚氨比,提高了第2~3泡茶汤酚氨比。醒茶一次后冲泡有利于白牡丹茶饼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的溶释,茶汤滋味品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白茶主产于我国的福建省福鼎市,因成品茶满披白毫,呈银白色,故称“白茶”。白牡丹采用一芽二叶制成,芽叶连枝,形态自然,冲泡在杯中形似牡丹。因茶树品种不同而分,采自福鼎大白茶品种的鲜叶制成的称“大白”,采自水仙品种制成的称“水仙白”,采自茶群体的鲜叶制成的称“小白”。  相似文献   
7.
茶叶的风味品质是茶叶中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冲泡时间对茶叶化学成分浸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汤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亦随之增加。温润泡是指在冲泡第一道茶之前,先将茶叶用沸水淋湿后即将水倒干,温润泡对茶叶感官品质产生影响。本试验以茉莉毛峰、茉莉春螺、白牡丹、铁观音、肉桂、政和工夫红茶等不同茶类为试验材料,探讨温润泡(短时冲泡)对不同茶类主要品质成分浸出的影响,以期为不同茶类的泡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牡丹由野生到人工栽培,花型不断发生着变异。早在唐代,就曾出现过奇特的双头(蒂)牡丹和三头牡丹。双头牡丹即“二花皆并蒂而生,如鞍子而不相连属者也”(周师厚《洛阳牡丹记》)。千百年来,洛阳的双头牡丹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以诗文记述者颇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贵州贵阳采集的寄生于芍药科植物白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叶片上的Tubercularia的新种,命名为白牡丹瘤座孢(Tubercularia paeonicola Xiang etChi sp.nov.),并附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还讨论了新种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花木盆景》2013,(2):60
花卉、盆景、绿化苗、行道树四大生产基地500余亩。十余年来我场始终坚持着‘以花为媒、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深受广大花友得好评。我场承接大、中、小工程用苗、建场及占地用苗外,同时常年办理邮寄业务,100元起邮,邮资10%,快件15-30%款到当天保鲜、保湿科学包装发货,量大可办理火车托运、回程车运输业务。量大送货上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