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16篇
  120篇
综合类   292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eat-shock protein 70(HSP70) in the protection of myocardial cells against ischemic injury.METHODS: Myocardial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HSP70 was induced by hyperthermia. H2O2-injured myocardial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Flow cytometry, DNA Ladder and biochemistry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myocardial cells of different groups.RESULT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hyperthermia induced the up-regulation of HSP70 in myocardial cells. Apoptotic rate, activity analysis of cytochrome C and succinic dehydrogenase in H2O2-injuried and HSP70-protected group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Electron micrograph shomed hyperthermia alliviated myocardial cell injury induced by H2O2. CONCLUSION: HSP70 delays apoptosis and protects against H2O2-induced myocardial cell injury.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文心兰热激蛋白70基因(命名为OnHSP70)的分子特性及表达特点,以文心兰‘柠檬绿’(Oncidium hybridum ‘Honey Angel’)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OnHSP70,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分子特性,通过qRT-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944 bp,编码647个氨基酸,翻译的蛋白为稳定蛋白,属于HSP70超家族,其蛋白二级结构由41.11%的α-螺旋、17.77%的延伸链、7.73%的β-转角和33.38%的无规卷曲组成,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功能域。聚类分析表明:该蛋白与铁皮石斛和深圳拟兰的HSP70亲缘关系较近。qRT-PCR分析表明:文心兰HSP70在4种不同组织器官中具有表达差异性,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高温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40 ℃高温胁迫4 h时表达量达峰值;茉莉酸甲酯及水杨酸处理时表达量呈现下调响应。本研究为后期该基因功能研究及提高文心兰对高温的适应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石漠化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植被恢复是提升脆弱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固持的有效方式,但该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土壤碳氮动态监测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对象,选取人工林、牧草地、人工林+牧草地、撂荒地自然恢复4种最主要的植被恢复方式为研究对象,以耕地作为对照,对比分析退耕前(2004年)、退耕10年(2014年)和13年后(2017年)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其中2004—2014年研究区未发生极端内涝灾害, 2014—2017年连续发生2次极端内涝灾害事件。研究结果表明,退耕10年后, 4种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均显著增加,但退耕13年后,除撂荒地SOC持续增加外,其他3种恢复方式下SOC表现出下降趋势。植被恢复后土壤全氮(TN)储量提升相对缓慢,退耕10年仅牧草地显著增加,退耕13年后人工林+牧草和撂荒地TN增加,且撂荒地在退耕后呈持续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a~(2+)与SOC、T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2014年相比, 2017年不同植物恢复方式下土壤交换性Ca~(2+)均显著下降,这可能与研究区2015年和2016年连续内涝灾害有关。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恢复方式均能显著提升喀斯特地区土壤碳氮固持,并以自然恢复最佳,其生态系统能有效抵御极端气候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年代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产棉区6个省的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培养性状,测定致病类型(致病力、落叶型),同时采用ISSR指纹图谱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之间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核型菌株所占比例有减少趋势;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全部为落叶型菌株,而1983~2000年的菌株中落叶型菌株仅占28.6%,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落叶型菌株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1983~2000年、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分别占21.4%、25.0%和38.9%,仅有的5株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1983~2000年的菌株;与2000年后的菌株相比,1983~2000年的菌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9 0,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和Structure软件对ISS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均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且聚类结果与致病力和不同年代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田黄萎病菌落叶型和强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不同年代和不同致病力的菌株在遗传上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大丽轮枝菌的遗传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AIM:To study the role of ghrelin in cell protection by up-regulating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 (ERK1/2)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PC12 cells. METHODS:Sodium nitoprusside (SNP) was used to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in the PC12 cells. The cultured PC12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SNP-injured group (incubated with SNP at 0.5 mmol/L for 6, 12, 18 and 24 h), ghrelin pretreatment group (ghrelin at 100 nmol/L was given 30 min before adding SNP); HSP70 inhibitor group (quercetin at 10 μmol/L was added 60 min before ghrelin treatment), ERK inhibitor group (ERK 1/2 inhibitor PD98059 was added 60 min before ghrel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added same amount of culture medium only). The apoptotic rat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apoptotic rate of PC12 cells in SNP-injur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Compared with SNP-injured group, ghrelin (100 nmol/L) pre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SNP-induced apoptosis of PC12 cells (P<0.05), and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HSP70 (P<0.05). Time-effect analysis showed that ghrelin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at 18 h after SNP injury. Quercetin, an inhibitor of HSP 70,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ghrelin (P<0.05). Ghrelin pretreatment promo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ERK1/2 inhibitor PD98059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effects of ghrelin on up-regulation of HSP70 expression (P<0.05). CONCLUSION:Ghrelin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and inhibits the apoptosis in the PC12 cells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by promoting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杧果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硬件平台、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杧果产业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概述世界和我国杧果地位、分布、规模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土壤与肥水管理、耕作模式与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采后贮运保鲜、产业经济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杧果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茶园有害生物防控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茶园有害生物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我国茶园有害生物防控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橄榄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栽培历史悠久。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支撑了橄榄产业的发展。本文全面梳理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橄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果实品质、保鲜加工、药理活性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针对我国橄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建议加强橄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推动橄榄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Hsc70基因作为鸡抗病育种中一种分子标记的可能性,本试验利用克隆测序技术对清远麻鸡、广东温氏矮脚黄鸡、灵山鸡和隐性白羽洛克鸡4个品种共20个个体Hsc70基因的5′侧翼区进行多态性筛查,发现10处变异,包括8个SNPs和2个插入/缺失突变。通过分析,选取C.-521A〉C位点,利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此位点在灵山鸡和隐性白羽洛克鸡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所得分型结果与测定的耐热性状(T3、皮质酮、CD3+、CD4+和CD8+)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常温状态下(15℃),在隐性白羽洛克鸡群体中,位点C.-521A〉C与CD3+、CD4+和CD8+显著相关(P〈0.05),其中AA基因型个体CD3+值显著低于AC基因型个体,而CD4+与CD8+值显著高于AC基因型个体;热应激状态下(35℃),在灵山鸡群体中,位点C.-521A〉C与CD8+极显著相关(P〈0.01),CC基因型个体CD8+值极显著高于AA和AC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