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篇
  48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0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过山香’香蕉多芽体的诱导及其体细胞胚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我国重要香蕉种质‘过山香’ (AAB) 为材料, 研究了香蕉多芽体诱导、多芽体茎尖薄切片即分生组织性的表层结构物( scalp) 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合适条件。结果表明, 该品种单个不定芽茎尖在P4培养基(含BAP 100 μmol·L - 1和IAA 1 μmol·L - 1 ) 中继代5个周期后可诱导获得类似花椰菜结构的多芽体。从30 μmol· m - 2 ·s- 1光强, 光/暗周期(16 h /8 h) 培养的多芽体所获得的scalp在添加2,4-D 5μmol·L - 1和Zeatin 1 μmol·L - 1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黑暗培养, 45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7.6%。诱导20 d后黄色分生小球体类结节状愈伤组织开始发生, 90~120 d后在分生小球体局部可获得白色或浅黄色松散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7.5% ) 。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体细胞胚在成熟培养基上培养60 d后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分别为14.5%和11.1%。  相似文献   
2.
香蕉ACC氧化酶基因(MAO3)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俊生  王华  张世清 《园艺学报》2005,32(5):807-811
 根据同源扩增得到香蕉(Musa acuminata) ACC氧化酶基因(MAO3) 的核心部分, 再通过3'和5'RACE扩增上、下游序列以及Genome-Walker的方法得到启动子部分, 共获得3 718 bp长度的序列。将所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发现香蕉中ACC氧化酶的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 各序列间的同一性高达99% ,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ACC氧化酶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6.7%~71.8%之间。组织原位杂交试验表明MAO3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初步认为是在韧皮部筛管组织中特异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实时监测到了MAO3基因和香蕉乙烯受体基因ERS2受机械伤诱导的定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粉蕉、大蕉和龙牙蕉的AFLP分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AFLP 技术, 对32 个粉蕉、大蕉、龙牙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可将供试品种聚为6 个独立群体, 其中包括3 个分别由单一品种组成的群体(群体Ⅳ: 酸大蕉;群体Ⅴ: 孟变; 群体Ⅵ: 千旁培) ; 可以将群体Ⅰ (大蕉) 和群体Ⅱ (粉蕉) 分别划分为3 个品种群, 将群体Ⅲ (龙牙蕉) 划分为2个品种群。参照Simmonds 的形态学分类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粉蕉、大蕉以及龙牙蕉各个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将其划分为AAB 或ABB 等类型, 不能反映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粉蕉与大蕉两个类群之间遗传距离差异明显, 将其简单的归为ABB 类型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香蕉分生小球体途径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7 个香蕉品种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均获得了分生小球体(meristematic globules) 。分生小球体的诱导率因基因组型和品种而异, 为15 %~81 % , 分生小球体的特点及开始出现的时间也受基因组型和品种的影响。以分生小球体为起始材料, 建立了‘广东2 号’、‘华农7 号’及‘河口龙牙’3 个品种的胚性细胞悬浮系, 并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获得了前两个品种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
香蕉束顶病毒(BBTV)侵染对寄主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用ELISA方法测定了香蕉感染束顶病毒(BBTV)后植株体内的3种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玉米素类(iPAs)和脱落酸(ABA)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株的GA3水平在侵染过程中虽有微弱增加,但含量和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健株对照;iPAs在接种BBTV第14天后明显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ABA在BBTV侵染后被大量诱导增加并不断积累,在接种后第35天测定含量最高,为对照的3.34倍。试验还同时检测了BBTV在侵染过程中的运转。用间接ELISA测定的接种叶和顶叶的BBTV含量显示:接种21天后BBTV在接种叶和顶叶中还大量增殖,呈系统性分布。但寄主的症状在接种35天后才逐渐在顶叶表现。以上结果表明:香蕉束顶病的症状表现似乎主要与病株中的内源激素的失调有关,而与BBTV在体内的运转并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以巴西蕉盆栽苗为试材,通过接种病原菌和灌根拮抗菌菌悬液等4个处理,探索不同的处理下香蕉苗防御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差异,从而探究生防菌抗病机理。结果表明:JKJ-23菌悬液处理香蕉苗CAT、PPO、SOD、POD活性明显提高,各处理最大峰值分别是对应时间对照的3.72、2.03、1.72、2.61倍;JKJ-23菌悬液能够很好的抑制病原菌对香蕉苗叶绿素的破坏;无论有无病原菌的存在,JKJ-23拮抗菌菌悬液能够明显地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7.
真空带式、真空冷冻及热风干燥香蕉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香蕉为原料,比较真空带式、真空冷冻及热风3种方式干燥香蕉浆的效果。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物料中的大部分水分在升华阶段去除,热风干燥初期水分含量迅速下降,真空带式干燥物料水分随时间延长呈比较均匀的下降。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带式干燥的产品品质优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及真空带式干燥产品的截面、表面和底面孔洞结构都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香蕉套袋护果技术已经非常普及,生产中多用定型袋外套蓝色塑料袋的方法护果。截至目前,广西香蕉种植户普遍采用蓝色塑料袋中加套纸袋的护果方法,但未见加套纸袋对香蕉品质影响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探讨了加套纸袋对香蕉表观性状及内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综合评价加套纸袋对香蕉品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加套纸袋可以显著提高果皮亮度,但降低果皮黄色饱和度;一定程度提高蕉果果肉钾含量,却显著降低了果皮中钙含量;加套纸袋能够显著提高瓤皮比,但果皮质地细嫩,易刮伤;加套纸袋可以显著提高蕉果果肉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蕉果果肉中淀粉累积量;此外,加套纸袋后,蕉果的转色时间和货架期短于常规。综上,提出调整套纸袋时间、套袋方法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防治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对外检疫性病害,世界各生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本文重点阐述了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云南河口香蕉黄化束顶病研究:Ⅰ.症状与发病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连续六年的田间定点调查与研究认为发生在云南河口及其邻近县市香蕉上的黄化束顶病不同于已往记载的BBTV所致的香蕉束顶病。病株新抽叶短小、窄、叶缘失绿黄化或整叶白化;假茎外表面紫红色;果穗从假茎中不能或部分抽出;根部着生根结。病株地上部发病高峰表现在植株进入快速生长而原根系已腐烂、新根尚未形成的春季,而夏末秋初为根结形成高峰。健株根围接种根结线虫后表现典型的黄化束顶症状。田间增施氮肥加重发病,香蕉宿根年限越长病情愈重。连作地、熟地、旱作地分别较轮作地、荒地以及低洼稻作地的发病率高。部分病株进入雨季或移植长期隔置的香蕉土壤中能恢复正常生长。病害的自然传播与土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