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篇
农学   30篇
  2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基因甘蔗BtG-2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Cry1Ac-2A-gna融合抗虫基因导入‘新台糖22号’的转基因甘蔗株系,具有良好的抗虫特性和农艺性状。为了明确转基因甘蔗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以BtG-2的T2代为研究材料,利用Southern杂交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基因组内的拷贝数;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外源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建立了该转化体高效灵敏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T-DNA以单拷贝方式插入BtG-2株系;经过3次的热不对称巢式PCR扩增,获得外源基因T-DNA左边侧翼序列984 bp和右边侧翼序列705 bp;以这2个序列和相应的T-DNA的左右端序列分别设计3对检测引物对,建立了BtG-2株系的转化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最高的引物对LS011/LA451和RS160/RA588分别扩增到440 bp和428 bp的特异片段。其中T-DNA左侧设计的LS011/LA451检测引物对扩增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在甘蔗BtG-2基因组DNA相对含量为0.1%的模板中检测出转基因目的成分,相当于9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本研究完成了转基因株系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为该转基因甘蔗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和身份识别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3.
To characterize the DNA rearrangement of both the T-DNA region and the genomic insertion site during T-DNA insertion, the Genomewalker strategy was used to isolate the junctions between the inserted DNA and the plant genomic DNA in six rapeseed events as well as the genomic DNA at the sites before integration. During transformation in each of the six events, portions of both the right border(RB) and left border(LB) regions of the T-DNA were deleted, ranging from a 7 nucleotide deletion of the LB repeats in event RF1 to a 207 bp deletion of the LB region in event RF2. For the six events, T-DNA integration resulted in a deletion at the target site spanning less than 100 bp.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DNA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coding region of various native rapeseed genes in events RF1 and RF2. Duplications of the genomic DNA target site were observed in events RF2, RF3 and Topas 19/2. And multimerization of transgenes was found in event Topas 19/2, in which, the T-DNA was integrated as a head-to-head(RB-to-RB) concatemer into the recipient genome. In event MS1,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or a large target-site deletion may have occurred during T-DNA integration, which was identified due to a failure to amplify the presumptive insertion site based on the flanking rapeseed DNA sequences. Our results provide comprehensive data concerning transgene organization and the genomic context of the T-DNA in six rapeseed events, which can aid in the developing of insert fingerprinting and the monitoring of long-term genetic stability and potential unintended effects of transgenic events.  相似文献   
4.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优良的叶片形态有利于塑造理想的株型,提高光合效率。为了研究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自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1个叶片半卷曲的卷叶突变体(roll leaf mutant,命名为rlm1),突变体rlm1主要特征为成熟叶片沿中脉向内卷,叶片最终卷成直立半圆筒状,叶片卷曲度达0.64,叶片直立参数达95,且光合效率显著优于野生型。通过图位克隆技术,确定突变体rlm1突变位点位于LOC_Os03g06654基因的第1个内含子,LOC_Os03g06654基因编码黄素单氧化酶(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RT-PCR表达分析表明LOC_Os03g06654基因因T-DNA插入而导致完全失活。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卷叶基因Os COW1(Constitutively Wilted 1)为等位基因,而且突变体rlm1所表现的农艺性状均佳,可期待利用该突变体进行高光合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18-322
以红曲米中筛选到的紫色红曲霉Mp-41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T-DNA插入转化技术,构建了含有983株红曲霉转化子的T-DNA插入转化子库。用紫外-可见光扫描方法等从转化子库中筛选出10株红曲色素色价稳定高于原始Mp-41菌株的转化子,薄层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10株转化子发酵液中桔霉素的含量;其中,转化子62的红曲色素色价较高,为95.4 U/m L,是原始Mp-41菌株(色素色价50.7 U/m L)的1.88倍,桔霉素含量稳定低于原始Mp-41菌株。以原始Mp-41菌株和转化子62为试验材料,进行5 L发酵罐发酵并定时取样,HPLC等方法分析生长量和发酵液中各种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显示,转化子62生长速度稍快于原始Mp-41菌株,红曲色素色价和莫纳可林K的含量分别为120.76 U/m L,63.72 mg/L,是原始Mp-41菌株的1.5倍和1.21倍;而桔霉素含量为1.172 4 mg/L,是原始Mp-41菌株的35.08%。因此,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对红曲霉进行育种,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在红曲霉资源的利用上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雨生红球藻合成虾青素几个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R-B)基因的5′上游侧翼序列中可能存在生长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菌T-DNA插入的突变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技术检测28个形态发育和致病性相关T-DNA插入突变体,结果所有突变体均含磷酸转移酶基因序列。对这些突变体展开进一步生物学性状观察,发现15个颜色异常,8个菌落生长缓慢,2个分生孢子形态异常,2个附着胞形态异常,3个不能形成附着胞。致病性测定结果,9个突变体完全不能导致抗瘟(C101)和感瘟(日本晴)水稻苗致病,病害级别均为0级。用标准菌株1528和P131测定突变体有性世代的形成能力,结果发现, Y34-0211、Y34-1469和Y34-0635 3个突变体完全丧失产生有性世代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已发展出遗传转化高等植物的一些新技术,其中有些技术如脂质体融合,微注射技术和电击导入都是基于动物细胞培养方面的工作,而另一些技术是来自于植物界独特的天然转化系统,其中包括已知能遗传转化高等植物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的二个种,即致瘤农杆菌(A.tume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这二个种都能够将其致病质粒Ti或Ri所携带的DNA序列(T-DNA)插入到双子叶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pTi诱发寄主产生根基肿瘤,pRi诱发寄主产生毛状根。二者的差别可能是毛状根可以从毛状根培养物获得具有完整的T-DNA序列的有生育能力的再生植株,而从致病农杆菌(A.tumefaciens)菌株所诱发的肿瘤很难获得再生植株。因此,利用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pRi作为遗传转化高等植物的基因克隆载体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KOR调控内切-1,4-β葡萄糖酶的结构,以及在植物根伸长发育、纤维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中不同转基因方法转化外源基因的T-DNA整合特征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特性,使得转基因的遗传在各独立转化体间呈现多样性,另外多种遗传因子和限制因素使受体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存在下降,甚至出现基因沉默等复杂现象。本文主要对农杆菌介导及裸露DNA直接转化转基因植物中T-DNA的分子特征和转基因表达的影响因子进行了介绍和概述。转化体中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表达主要取决于转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置、拷贝数及组成结构。因而,通过对具有表达水平各异的转化体进行深入的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转化体之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将对转基因技术自身的完善、定点整合以及更有效的利用转基因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