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节节麦(2n=2x=14)×六倍体小黑麦(2n=6x=42)杂种胚培养植株和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育性比较,发现杂种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育性有较大的变异。8株胚培养杂种植株的平均育性为0.87%(0.39%~1.40%),同期抽穗的杂种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平均育性为0.75%(0~5.39%)。细胞学研究表明杂种F_1可育性是由于未减数配子产生的结果,在一些PMCs中,单价体中期Ⅰ集结到赤道板上,后期Ⅰ分裂失败形成再组核,再组核分裂产生二分体或细胞质提前分裂产生有核和无核子细胞,有核子细胞分裂产生未减数配子。细胞学研究揭示再生植株的育性和染色体数目和配对构型无关而和单价体中期Ⅰ在赤道板上的集结程度呈正相关。远缘杂种F_1再生植株的育性变异为克服杂种不育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纯  刘少军  李涛  刘筠 《水产学报》2011,35(9):1369-1373
红鲫属于鲤科、鲤亚科、鲫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鲤属于鲤科、鲤亚科、鲤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已有研究表明,红鲫(♀)×鲤()杂交第一代(F1)和第二代(F2)为二倍体,F2能产生染色体数不减数的配子,在第三代(F3)中形成四倍体鱼。通对F1和F3进行胚胎染色体制片,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红鲫和鲤远缘杂交的多倍体发生途径及F2产生不减数配子的潜能。结果表明,F1混合胚胎都为二倍性胚胎,没有发现单倍性和多倍性胚胎,但F3混合胚胎中则有染色体数为100,150,200甚至300的染色体分裂相,推测F2生殖细胞发生了一次或多次染色体数加倍,产生了二倍性和更高倍性的配子,它们结合形成了不同倍性的F3胚胎。实验证明双亲基因组大小及核型相似的鲫鲤远缘杂交第一代不发生多倍化,但获得的二倍体杂交后代能产生不减数配子,在F3中产生多倍体鱼。  相似文献   
3.
减数配子的结合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是多倍体物种起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作物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前期从四倍体小麦发掘出控制未减数配子形成的强效QTL位点QTug.sau-3B,并通过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将其导入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中。本实验使用5份含未减数配子基因的优良小麦新品系与不含未减数配子基因的小麦推广品种的F1杂种作母本与3份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进行远缘杂交,共授粉4610朵小花,结实1965粒,经幼胚拯救获得244个幼胚,其中50个幼胚发育正常生长为50个小麦单倍体植株。由于小麦单倍体植株未减数配子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对单倍体植株在相同光周期(18 h光照/6 h黑暗)下进行了不同温度25℃/18℃、25℃/15℃和25℃/10℃处理,结果表明, 25℃/18℃和25℃/10℃条件下编号为H31单倍体植株能够结实,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35%和2.41%。该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小麦-白茅杂交实现染色体消除和未减数配子基因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的小麦单倍体育种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体外抗马立克氏病毒(MDV)的作用机理,采用空斑试验测定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马立克氏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保护效果,结果发现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特别是人参皂苷衍生物组增殖抑制的抗MDV空斑减少率达到盐酸吗啉胍的77%(55.62/72.52)。表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可以减轻病毒对CEF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体外研究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的作用,以鸡胚肾细胞为宿主细胞,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与空斑减数试验测定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计算其IC50与治疗指数,并从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的影响及对病毒穿膜的影响3个方面初探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的机理。结果: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能明显抑制IB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6.52mg/L,TI值为15.76。研究显示,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对IBV直接灭活的效果明显,在高浓度时对抑制IBV吸附与穿入细胞具有一定作用。结果表明: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有明显的抗IBV感染作用,且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IBV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本实验室获得的鸭肠炎病毒(DEV)C-KCE株US区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EU714267)为基础PCR扩增出gD基因胞外区(gDw),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TM(DE3)pLys。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gD基因胞外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的表达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琼扩效价达1∶16,噬斑减数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达1∶64。通过免疫荧光技术首次对gD进行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表明DE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后4h近核区域细胞质内首先开始出现荧光,12h以后显著增加,明显的点状绿色荧光广泛存在于胞质中。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DEV gD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小麦远缘杂交F1代自然结实的原因,一是形成未减数配子,产生双二倍体;二是形成n-n型的本子,产生原始类型。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的影响,可促使植物形成双二倍体,并讨论了双二倍体在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蚕豆异常植株中的体细胞染色体配对、体细胞减数和多极分裂等核型。观察表明,约占70%的中期染色体配对表现为端拉融合,但在端粒、着丝点区和染色体臀中间区间也存在连接,分别产生出类似减数分裂中的单价体、或链状或环形的二价体多价体形态。体细胞减数表现为中期同源染色体分别位于赤道板两侧;后期至末期,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排列呈反 RabI 取向,结果期间核为两个单倍体核。根据染色体重演律这一规律,可以认为所有这些核型是重演了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演化的系统发生过程。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柿品种‘禅寺丸’未减数花粉分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柿品种‘禅寺丸’未减数花粉(2n花粉)的鉴定、筛选及其生活力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0.9mol/L甘露醇CPW溶液吸胀2h后,正常花粉直径为50μm左右,而未减数花粉为65μm左右,未减数花粉直径是正常花粉的1.3倍。(2)未减数花粉比率约为3.8%,通过61μm的不锈钢细胞筛筛选,纯度可达84%。(3)禅寺丸花粉经吸胀处理后,花粉发芽率有所下降,利用20%的蔗糖溶液洗涤可基本恢复其生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小麦被广泛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及进化研究。本实验对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与节节麦杂交,经染色体自动加倍形成的23个人工六倍体小麦第一代(S1代)的细胞学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工合成小麦的细胞学存在显著差异。四倍体供体母本对减数分裂影响很大。其中,由野生二粒小麦AS285合成的人工小麦的减数分裂很不正常,这可能由于控制减数分裂"二倍体"化的Ph1位点变异所致。减数分裂不正常,会导致其细胞学不稳定。因此,在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构建遗传群体或作遗传研究之前,有必要先观察其减数分裂,选择出减数分裂正常的材料用于研究工作。根据本研究,单价体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是否正常的依据。同时,不同人工合成小麦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为育种提供了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