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显示了ω-3/ω-6 PUFAs较为均衡的特点。表明皱瘤海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样本壳长(9.50±1.05) cm、壳高(6.45±0.81) cm, 暂养1周。4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只。用Trizol 法提取经诱导刺激后0612243648 h的血液、外套膜、鳃、肝胰腺组织RNA, 构建褶纹冠蚌cDNA文库并从中获得防御素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 褶纹冠蚌防御素序列全长为514 bp, 其中5’ UTR 57 bp; 3’ UTR 242 bp, 含有一个poly(A); 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2 bp, 编码6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该蛋白N端为1个由23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 成熟肽由40个氨基酸组成, 理论等电点为8.72, 分子量为7.13 kD。三级结构预测显示其由一个 α 螺旋和两个 β 折叠片组成, 形成典型的CSαβ结构。通过注射109 cell/mL 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刺激褶纹冠蚌, 半定量分析PCR对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的防御素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诱导前防御素基因在外套膜组织中表达量最高, 约为血液和鳃的1.25, 肝胰腺次之。在诱导0612243648 h, 对照组的防御素基因表达量在血液和鳃中无明显变化, 而在外套膜和肝胰腺中则呈现先略有下降而后上升; 试验组防御素基因在血液中 12 h 时表达量最高, 随后略有下降, 而在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均在 0 h 时出现峰值, 而后呈现下降趋势; 外套膜和鳃的表达量分别在 24 h 36 h 略有上升。本研究通过分析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全序列, 并利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褶纹冠蚌进行注射感染, 探讨防御素基因的表达规律, 以期为防御素对贝类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褶纹冠蚌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探讨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褶纹冠蚌消化系统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褶纹冠蚌的消化道由唇瓣、口、食道、胃、肠、直肠和肛门组成。消化道管壁大都有许多皱褶,黏膜上皮主要为纤毛柱状细胞,在唇瓣、食道、胃、肠和直肠还有少量的黏液细胞,纤毛和黏液细胞在食物的运输中起重要作用。消化腺为复管状腺,腺管上皮有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2种类型,消化细胞内含许多囊泡和颗粒。[结论]该研究可为褶纹冠蚌的消化生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摄食、组织病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三斑海马的驯化与苗种培育试验,丰富三斑海马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从海南本地收集三斑海马亲本,开展人工驯化和苗种培育,并探索其繁殖生物学行为。[结果]亲鱼驯化成活率达到85%,获得三斑海马初孵幼苗2.9万尾,培育1月龄鱼苗1.1万尾,海马最适开口饵料为"小球藻+轮虫+桡足类幼体"。三斑海马亲鱼抱卵量和孵化量存在个体差异,亲鱼抱卵量最少350粒/尾,最多1 020粒/尾,平均660粒/尾。亲鱼孵化量最少220尾,最多720尾,平均580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海马的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土壤表层锰损失主要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水旱轮作稻田表土Mn损失主要机制以及施N水平对植株Mn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促进植株对Mn的吸收 ,土壤表层活性锰部分被植株所吸收 ,部分重新积淀在土壤下层 ,只有少部分淋洗出土体 ,收获是土壤Mn损失最主要形式 ,收获物 82 %以上的Mn积存于秸秆中 ,实行秸秆还田是保持土壤Mn肥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适合测定甘肃景泰灌区砂壤土pH的浸提液、水土比及静置时间。[方法]通过设定不同浸提液、水土比及静置时间,研究它们对甘肃景泰砂壤土pH的影响。[结果]2种浸提液测定结果间存在0.05水平显著差异;不同水土比2.5∶1.0与1.0∶1.0、5.0∶1.0与2.5∶1.0间无显著性差异,5.0∶1.0与1.0∶1.0存在0.01水平显著差异;土壤pH随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样品pH在静置0.5~5.0 min后变化相对较大,5.0~60.0 min时间内有所增大,但增大幅度不大,基本达到稳定。[结论]在测定该地区土壤pH时,可以在持续搅拌3 min后静置5 min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红葱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皿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云南特色植物红葱(Eleutherine plicata)对百合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香蕉炭疽病菌(Coletouchum mus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红葱甲醇提取物在浓度为200 μg/mL时对百合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并从中分离出其抗菌活性成分为异红葱甲素isoeleutherol( C14H12O4).  相似文献   
8.
用109个细胞/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褶纹冠蚌,在注射后3、6、12、24、48 h分别取蚌的血清和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试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在3h时与对照组有显...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4.0±0.5)℃、pH值7.5±0.5、溶解氧大于5mg/L的条件下,本文采用半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化铵、亚硝酸钠和氯化镉对平均体长为1.5~2.0 cm的褶纹冠蚌幼蚌的急性毒性效果。结果表明,3种试剂对幼蚌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化镉>氯化铵>亚硝酸钠,对幼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2.02、165.63、287.58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20、16.56、28.76 mg/L。受到3种试剂的胁迫后,褶纹冠蚌幼蚌出现心脏活力降低、蚌壳张开或斧足露出蚌壳外等中毒症状,最后导致死亡。幼蚌死亡率与3种试剂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褶纹冠蚌外套膜组织培养及蛋白质电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褶纹冠蚌的外套膜进行组织块培养,将培养后的组织块做切片和涂片观察,再用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成单细胞,培养后进行细胞计数。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技术,比较了褶纹冠蚌的外套膜,珍珠囊,珍珠粉蛋白与经过培养的组织块蛋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培养的组织块有旺盛的分泌活动,并会出现自溶现象。培养过程过程中细胞珠增长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产生一个由快速增长到逐渐衰退的变化。外套膜与珍珠囊所含蛋白质基本相同,培养后的组织块蛋白组分减少,珍珠粉蛋白质的电泳谱带明显少于外套膜与珍珠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