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电镜扫描寡齿新银鱼的第Ⅳ时相,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和受卵的卵细胞粘丝,结果表明,卵细胞表面具从受精孔发生的12根左右粘丝,此粘丝于受精孔处微弱弯曲,经侧部渐向受精孔相对处呈现很强扭曲或互相缠绕。卵细胞粘丝不仅出现在受精卵和第Ⅴ时相卵母细胞表面,而且清晰地出现在第Ⅳ时相卵母细胞的滤泡膜上。  相似文献   
2.
徐家河水库陆封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特性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民 《水产学报》1996,20(1):18-24
本文通过对徐家河水库陆封近太湖新银鱼周年生长的研究,揭示其生长的规律性,并根据其生长特笥和生活习性,结合水库的生态特点,确定徐家河水库近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捕捞时间,提出促进水库近太湖新银鱼生长,提高其生长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东湾安氏短吻银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克静  姜志强 《水产学报》1986,10(3):273-280
安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andersoni(Randahl)曾为辽东湾早春的重要捕捞对象。本文对该鱼的形态特征、繁殖、食性、洄游等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分布、精巢数目、资源下降的原因以及繁殖保护的措施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青狮潭水库太湖新银鱼的月龄生长进行全年连续采样分析 ,用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 ,得到体长、体重关系式和生长方程 ,经 X2 检验显著服从 ( P<0 .0 5) ,并由此推导出体长和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生长加速度方程。银鱼生长拐点在 4 .8月龄处。建议银鱼最适捕捞期为 1 1月  相似文献   
5.
太湖中大银鱼_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9,23(3):254-260
利用RAPD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高邮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野生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对高邮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114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14个,共定义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71±0.031和0.00172±0.00019,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30 bp,其中多态位点5个,共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47±0.041和0.00202±0.00019,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114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13个,共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09±0.078和0.00094±0.00027,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30 bp,其中多态位点2个,共定义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232±0.085和0.00038±0.00014,呈现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Tajima′s D和Fu′Fs中性检验值为负值,且歧点分布曲线呈单峰型,表明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表明,应通过多种措施加强高邮湖银鱼种质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是我国特有的银鱼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近年来其资源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解太湖新银鱼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江苏省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4个太湖新银鱼野生群体共144尾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太湖新银鱼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82±0.03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31±0.00021;4个群体中,高邮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d: 0.609±0.078; π: 0.00094± 0.00027),太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d: 0.343±0.107; π: 0.00075±0.000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太湖新银鱼群体间遗传差异(71.53%)大于群体内遗传差异(28.47%),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统计检验表明,骆马湖群体与太湖、高邮湖和洪泽湖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进化图分析显示,25个单倍型形成2个明显的地理分支,一支由太湖群体、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组成,另一支由骆马湖群体组成。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图分析表明,太湖新银鱼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整体来看,太湖新银鱼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议将太湖、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和保护,骆马湖群体单独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1996 ̄1997年2年中在太湖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5种银鱼。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小江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1~12月逐月对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相对重要指数百分比(IRI%)=79.97%),其次为枝角类(IRI%=18.86%),轮虫占比较少(IRI%=0.001%)。(2)3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并在5、6月维持较高水平的生物量,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 ind./L增加至26808.23 ind./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密度为151.98 ind./L;生物量为3.39 mg/L)达到全年最高。(3)在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较高的时期,由于太湖新银鱼对于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导致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17%~58%)显著低于其它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明晰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摄食器官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的摄食器官进行了比较解剖和测量,提出了摄食器官的生长规律。同时探讨了两个银鱼品种的食性、摄食行为以及大银鱼食性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