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鸭大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14株鸭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鸭大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其次为庆大霉素,敏感率为78.6%;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性最为严重的是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及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2.9%、85.7%、78.6%,对阿莫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7.1%、50.0%、64.3%;78.6%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耐阿莫西林菌株经碘-淀粉测定法测定均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阿莫西林对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256~ 1 024 mg/L.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牛奶中β -内酰胺酶的分类、来源,以及包括微生物法、碘量法、纸片酸度定量法、显色头孢菌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β -内酰胺酶的5种检测方法,旨在为加强我国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目前乳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分离到牛源肺炎克雷伯杆菌的SHV表型,并通过接合转移实验确定能够水平转移给其他细菌,以探明其耐药基因转移的机制.[方法]对已经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耐药基因,做水平转移实验.[结果]从分离得到的7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共有66株,66株中共有7株含SHV基因的肺炎克...  相似文献   
4.
舒巴坦钠和EDTA使产ESBLs鸡大肠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舒巴坦钠、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对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及其与舒巴坦钠、EDTA、舒巴坦钠+EDTA联用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钠和EDTA可以增强部分抗菌药物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产ESBLs菌对常用第三代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80%,对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磷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加舒巴坦钠的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舒巴坦钠的单方药物,耐药率分别为0、88.9%、88.9%、0;对加EDTA的加替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EDTA的单方药物,耐药率分别为30%、11.1%、22.2%、11.1%、0;多数菌株对加舒巴坦钠+EDTA的阿米卡星、磷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均较仅加舒巴坦钠或EDTA的低,耐药率均为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感染的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收住我科176例疑有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的气管内液(痰液)、血液、脐部分泌物、大便和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培养获革兰氏阴性菌标本进一步筛选试验和双纸片法鉴定产ESBLs菌。结果:在176例新生儿中,共采集了223例次标本.分离出G^-菌39株。从中检出ESBLs4(株)例,3株来自肺炎克雷伯菌,1株来自大肠杆菌中,均为院内感染。药敏显示: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其余抗生素均耐药。其中3例产ESBLs菌院内感染的患儿病程中均曾使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临床应重视对产ESBLs细菌感染的监测,尽量避免ESBLs菌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相关耐药基因在大熊猫粪便源和环境源大肠杆菌的流行状况,采用双纸片和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圈养大熊猫粪便(n=96株)和生活环境(n=29株)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产ESBLs菌株筛选和耐药性检测,并采用PCR及测序法检测菌株ESBLs耐药基因型。结果表明:96株粪便源和29株环境源菌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26.04%和24.14%;ESBL阳性菌对多数药物耐药率高于阴性菌(P≤0.05);不同来源菌株对氨苄西林等5种药物呈较高水平耐药性(耐药率≥30%),且呈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粪便源菌株blaTEM、blaCTX-M、blaOXA和blaSH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6.67%、11.46%、7.29%和0%,而环境源菌株以上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3.79%、10.34%、0%和0%。研究发现,产ESBLs菌株较广泛存在于大熊猫粪便源和环境源大肠杆菌中,这些菌株具有更严重和复杂的耐药表型,其ESBLs基因型主要为blaTEM和blaCTX-M。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0-2016年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的变迁。【方法】以2010―2016年收集的444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鸡源225株,猪源219株)为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其产ESBLs情况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测序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携带ESBLs菌株的基因型特征和部分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444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27.7%,其中鸡源菌和猪源菌检出率分别为42.2%和12.8%。2010-2016年产ESBLs菌株从16.9%升高至40.4%,鸡源菌株ESBLs检出率随时间变化比猪源菌更明显;ESBLs阳性菌株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阴性菌株,且多重耐药性问题更严重;产ESBLs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以blaTEMblaCTX-M为主,并以blaTEM-1(63.3%)、blaTEM-52(32.1%)、blaCTX-M-55(42.2%)、blaCTX-M-65(27.8%)和blaCTX-M-14(21.1%)为主要流行亚型,且检出率及ESBLs基因亚型复杂性呈逐年上升趋势;ESBLs阳性菌株有广泛PFGE谱型,即便携带相同基因型的菌株也不存在亲缘关系。【结论】四川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及其耐药基因亚型的复杂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ESBLs是造成多重耐药性的主要原因,ESBLs耐药基因以水平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8.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分别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33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氏菌30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在这些菌株中,首次从鸡中检测出法氏柠檬酸杆菌,所分离的33株致病菌中产ESBLs8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与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相似文献   
9.
兽医临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自上世纪60年代研制以来,一直广泛应用,目前占全球抗生素消量的50%,但近年来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它们的使用受到严重威胁。研究显示,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主要是因为产生了能水解该类扰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ses,ESBLs)。ESBLs大多是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由于其能降低新的广谱头孢菌素的功效,造成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而体内用药无效,严重影响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巴州地区的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解抗剂)残留状况,保证生鲜牛奶卫生质量安全,2014年4月至10月,在巴州辖区内16个生鲜乳收购站、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8个机械化挤奶厅、12个生鲜乳运输车辆和库尔勒市城郊周边的29个散生鲜乳销售点的范围内抽取了54份生鲜乳混合样品,采用SNAP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β﹣内酰胺酶阳性的样品2份,样品阳性率为3.7%。这说明仍需要加强对奶牛饲料和投入品的监督管理。此外,经实际测试,SNAP检测试剂盒具有携带方便、检测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奶站、乳制品企业、畜产品安检等部门对大批量奶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