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石巍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分子生物学和进化领域的权威期刊《分子生物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牛津大学出版社,5年累计影响因子:11.667)上发表在线文章,报道了该团队在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方蜜蜂新亚种西域黑蜂(Ap/s mellifera sinisxinyuan)及运用重测序技术,从基因组水平上揭示的西域蜜蜂对温带气候的环境适应性机制研究。过去普遍认为西方蜜蜂的分布范围在中亚、非洲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ALS按发病方式可分为家族性ALS(familial ALS,fALS)和散发性ALS(sporadic ALS,sALS),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和临床特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ALS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就fALS相关基因及sALS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母猪的繁殖性能一直是育种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产仔数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但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约为0.1),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对该性状的改良收效甚微。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ted selection,MAS)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低遗传力性状。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MAS育种在动物实际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而且近些年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和卵泡刺激素β基因(FSHβ)等,是与繁殖性能有关的主效基因。这些主基因在大白、长白、杜洛克、二花脸、东北民猪、金华猪、香猪、荣昌猪、莱芜黑猪等品种中都有相关研…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综述了近5年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RAPD技术、基序列测定及克隆对肉孢昨列测定及克隆技术对肉孢虫及其它成囊球虫在亲缘关系分析,确定虫种分类地位,疾病诊断,成份分析等方面研究进展,认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正成为除形态和生活史研究之外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
日前,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小麦杂交育种工作全面结束,今年做小麦杂交组合3000个。近年来,为充分利用皖垦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全面提高皖垦种业的小麦育种水平和档次,农场积极开展小麦规模化育种,把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在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抗性检测、产量品比、多点鉴定、布点推广、示范宣传等方面逐步完善,形成了完备的小麦育种体系,全面推进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6.
7.
分子生物技术在中国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常信  李宁 《中国家禽》2002,24(13):6-9
1前言农业是我国12亿(1997)~16亿(2015)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发展动物农业(畜牧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粮农组织的预测,21世纪全球畜牧业的90%畜禽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而品种对整个畜牧生产的贡献率亦将达到50%以上,显然品种是畜牧业发展的首要关键。优良品种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有了良种就能够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我国要跟上…  相似文献   
8.
刘新平 《中国家禽》2005,27(24):40-41
对于集约化养禽业,在疫病的诊断上要体现“准”和“快”。家禽传染病的常规诊断方法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其费时、敏感性低、繁琐、漏诊、误诊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基因芯片等,将在禽病的准确、快速诊断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授课内容:教学中遵循以“事实”为主,以“发展”为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多种方式教学;注意学科前沿。开创教学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人物小传     
《大豆科技》2005,(2):F002-F002
林汉明林汉明博士,男,1960年生于香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及分子生物技术课程副教授,兼任香港特区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植物及真菌生物科技中心副主任(1999年成立至今)。此外,林博士在1999—2002年应邀出任四川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至今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客座教授。其它与专业有关的资历包括: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成员(2001年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