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3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3045篇
基础科学   1043篇
  915篇
综合类   15390篇
农作物   1945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1515篇
园艺   1508篇
植物保护   720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88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1130篇
  2013年   1028篇
  2012年   1457篇
  2011年   1568篇
  2010年   1378篇
  2009年   1490篇
  2008年   1448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256篇
  2005年   1235篇
  2004年   1075篇
  2003年   961篇
  2002年   833篇
  2001年   756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523篇
  1997年   424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54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303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栽培技术也取得的明显的发展,为了能够迎合时代的需求,针对当前的栽培技术,就需要作出相应的研究。如,目前,油菜直播栽培模式主要是依靠机械或者是人工直播播种的方式,属于不需要经过移栽的油菜种植技术。本文针对油菜直播机械化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满足油菜栽培的要求,最终达到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皖中地区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油菜品种。结果表明,中核杂418、徽毫油5号、大地199、秦优10号各方面均表现较好,建议下一年度扩大种植面积;华油杂13号、华油杂10号、天油早1号可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5.
盐帮菜是川菜中有特色的地方菜类,作为一种地域饮食文化,一直受到大众的推崇,尤其是在川渝地区人们 很是喜爱。原为小河帮菜系,因其发源于自贡,历史悠久、口味独特,故而得名为自贡盐帮菜。为了挖掘自贡盐帮菜的 地域特色与文化发展现状,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以自贡盐帮菜菜馆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网络大数 据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分析盐帮菜馆的传播与发展现状。自贡盐帮菜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菜品的地域特色 主要为盐文化、食材的地域性。自贡盐帮菜保持着麻辣鲜香的口味,并不断由自贡传播到其他地区,就自贡盐帮菜文 化菜馆的分布而言,具有相对集中的特征。从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来看盐帮菜已形成了地理核心区,即以西南地区为 主的地理核心区和更大的文化扩散影响区。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油菜素内酯(BR)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R及其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著增高,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降低番茄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番茄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提高番茄各层花序的坐果率,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对番茄前期生长、生理指标优化、提高番茄坐果率和产量的加成效应不明显。综上,BR配施外源钙处理的效果不显著,适宜浓度的BR可以单独在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上应用,以提高番茄的抗逆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油菜等小粒径作物覆膜种植中膜上均匀打孔的功能,针对传统膜上成穴装置结构庞大复杂、工作时易黏土挑种及撕挑地膜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法兰式滚轮与螺纹式圆锥型锥钉组合式结构的打孔装置,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范围;构建了打孔装置运动学模型,分析了打孔锥钉关键点的运动轨迹,确定了膜上打孔过程,并基于轨迹方程分析了膜孔尺寸参数;运用ADAMS运动学仿真,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打孔锥钉顶角、打孔锥钉直径、打孔滚轮半径、机组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膜孔长度、膜孔间距偏差为试验考核指标,进行了打孔装置结构和运动参数的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影响膜孔长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打孔滚轮半径、打孔锥钉顶角、打孔锥钉直径、机组前进速度;影响膜孔间距偏差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打孔滚轮半径、机组前进速度、打孔锥钉顶角、打孔锥钉直径;基于参数优化,获得较优参数组合为:打孔锥钉顶角53°、打孔锥钉直径16 mm、打孔滚轮半径65 mm、机组前进速度4 km/h。以打孔装置较优结构参数组合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打孔装置所打膜孔形状较规则,普遍呈类圆形状,膜孔长度均在18 mm以上,膜孔间距较为均匀,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各行膜孔长度一致性变异系数为4.98%,各行膜孔间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44%。结果表明试验参数组合选取合理,打孔装置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西南地区主栽油菜品种根肿病抗性,以期为合理品种布局提供依据,降低根肿病的危害和损失。结合病圃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在四川安县、大邑、广汉三地区,采用病圃自然发病法,对80个油菜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评价,并对22个品种连续3年进行抗性跟踪。结果表明:三地区病圃根肿菌为存在基因型分化的4号生理小种;供试油菜品种中无免疫根肿病品种,安县、大邑、广汉三地感病品种分别占比88.75%、83.75%、87.50%,其中55个品种在三地区均表现感病,即不适宜在根肿病菌为4号生理小种区域种植;抗性跟踪评价显示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存在差异。‘浙油50’、‘油罐罐’适宜安县地区种植,‘黄金荚’、‘金油858’、‘油研9号’、‘种都油998’和‘渝黄4号’适宜大邑地区种植,‘志远油8号’适宜广汉地区种植。‘绵丰油5号’、‘德名油1号’表现抗性丧失趋势;‘丰油精’、‘高油48’抗性不稳定;‘矮架早’抗性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油菜第一大省,川东南浅丘区是四川油菜主产区,接茬油菜的夏玉米生产对于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川东南浅丘区夏玉米生产现状,对该地区今后油菜—玉米轮作模式进行夏玉米生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寒地油菜播种机普遍存在的重播漏播率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生长期缺水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膜上播种、施肥、滴水灌溉、覆膜。分析了播种机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部件进行结构设计,以排种盘转速、气吸室负压、排种盘型孔直径为试验因素,利用软件优化分析获得合理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播种机排种盘转速197 r·min-1、气吸室负压2.5 kPa、排种盘型孔直径1.2 mm时,田间播种合格率为93%、重播率3%、漏播率1%,播种质量较好。田间试验表明上述参数组合下排种器工作性能满足油菜播种机工作性能要求,该研究为油菜精密播种机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