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骞  缪勤 《警犬》2004,(6):17-18
警犬必须具备社会行为、游戏行为、搜索行为、攻击行为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平衡。仅仅选择某一个或者某一些遗传特性,如特殊的强有力的攻击性,会导致警犬的行为不能达到警犬技术工作的预期目标。除遗传基因以外,生活经验及训练也能决定成年犬的行为。犬和人接触不充分,有畏惧反应,或者对训练有抵触情绪,都可能使警犬对工作时新奇的事物产生不恰当或危  相似文献   
2.
拒绝性骚扰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我国首次审议关于立法禁止性骚扰的问题,并在第十七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禁止性骚扰的相关条款,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反对性骚扰。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社会问题,近期社会上确实也频频出现性骚扰的事件,发生在学校中的事件也不少,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又比较弱。本课旨在为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个现在乃  相似文献   
3.
对于养猪业而言,小公猪的阉割一直是涉及动物福利的主要问题。但手术阉割有利于去除公猪膻味,减少其对生产不利的雄性行为。因此如何废除手术阉割同时保留这一手段的积极作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肉种公鸡性行为和攻击行为神经内分泌调控的部分研究,旨在发现相关的机制以减少肉种公鸡对母鸡的攻击行为而增加肉种鸡群的繁殖力。通过分析早期立即基因的表达,发现斑纹底核中核的腹内侧亚核(BSTM2)特异性调控公鸡的求偶行为;视前区中核和外侧隔参与性行为和攻击行为的调控;大脑皮层联合底核和视旁核的活化与应激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BSTM2中雌激素生成酶(ARO)和精氨酸加压素(AVT)神经元对求偶行为有特异性的调控作用;而视前区中核ARO神经元通过不同的活化模式参与性行为和攻击行为的调控。大脑中AVT受体(AVPR1A)与ARO的高水平表达与肉种公鸡的强社会性和高性行为能力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犬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狂躁不安攻击行为和进行性麻痹最终死亡为特征,潜伏期差别较大,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100%,人在被狂犬病病犬咬伤或创面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均能发生狂犬病。患者开始焦躁不安、不适、头痛、体大、咽肌痉挛、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6.
1脑炎、脑震荡及脑挫伤患脑炎的病犬体温稍高,嚎叫,有攻击行为,眼充血,有时盲目奔走,不避障碍或做圆圈运动,最后昏睡,四肢游泳动作。脑震荡及脑挫伤严重时,犬初昏迷,意识丧失,心跳节律不齐,呼吸不均,粪尿失禁。有时病犬呕吐,震荡时突然惊恐、叫唤,口吐白沫。犬体转圈,如果左脑受到撞击则身体向右转,右脑受撞击身体向左转,有时四脚朝天呈游泳状。  相似文献   
7.
1症状 无规律长时间发情或连续发情,不安、吼叫,频频爬跨,排尿次数增加,甚至有攻击行为或出现"慕雄狂"现象。荐坐韧带松弛,尾根高抬。阴唇松驰肿胀,流出多量黏液,颜色稍深,子宫颈和子宫大而松驰,子宫壁变厚。  相似文献   
8.
犬群间支配性攻击行为 原因分析与表现 家庭中养有2头或更多的犬时,它们之间的争斗常由主人对待它们的方式引起。每头犬都希望得到主人更多的关心与爱抚,处于支配地位的犬总是通过威胁或扑咬其他犬来强化它的优先权。在这种情况下,主人总是惩罚它欺负其他犬的行为,从而,其他犬很快知道了它们可以得到主人的保护,于是当主人出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影响的分子机理,试验将36只斗鸡随机分为12组,并选取利培酮、阿立哌唑、盐酸曲唑酮、盐酸舍曲林4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且每种药物设有低剂量组(L)、正常剂量组(N)及高剂量组(H),每天人工口服给药。分别在第1、2、5、8、11、14天时,翅下静脉采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口服不同剂量药物的吐鲁番斗鸡各阶段血液中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4种药物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血液中5-HTT、TPH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具有相似性,5-HTT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TPH1基因均表现为波动性上升,且利培酮组TPH1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上升幅度高于阿立哌唑组;盐酸曲唑酮组和盐酸舍曲林组5-HTT基因mRNA的表达均从第5天开始呈直线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峰值,且盐酸舍曲林组TPH1基因的表达呈微上调,盐酸曲唑酮组则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攻击行为减弱与其血液中5-HTT基因mRNA的低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甲壳动物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艺  李晓东 《水产科学》2019,(3):428-434
攻击是动物为了获得食物、空间和配偶等资源或某种利益而发生的与生俱来的行为,即使资源充足时也有可能发生激烈的打斗。这种“天生”的行为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