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对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的准确、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感染、控制传染源、保证食品安全以及血液、供血器官和手术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尚无准确的TSE生前诊断方法,所进行的研究主要基于感染性蛋白PrPSc、PrPres的检测。本文对TSE诊断技术以及一些特殊样本诊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在建立损伤小、易于操作又具有高特异性和强灵敏度的生前诊断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两面针水提物的抗朊病毒作用,借助酵母朊病毒[PSI+]表型系统分析两面针水提物对[PSI+]表型的治疗作用,引入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在蛋白水平分析两面针水提物对酵母朊病毒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面针水提物浓度为125 mg/mL时,作用酵母朊病毒[PSI+]细胞5d的治愈率为90.2%;并且两面针水提物浓度在25 mg/mL~125 mg/mL范围内,药物剂量与酵母朊病毒[PSI+]表型治疗效果呈现较好正相关性.蛋白水平试验表明两面针水提物作用酵母朊病毒[PSI+]细胞5d后红色菌落的朊病毒聚集体大小与[psi-]相似.  相似文献   
4.
就细胞型朊蛋白PrP^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朊蛋白的生理功能、致病性朊蛋白PrP^s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朊病毒的外周致病机理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化学因子与朊病毒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朊病毒从外周到中枢的转运机制、入侵门户、血液传播及朊病的其他病理标志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报道正常哺乳动物朊蛋白(Pr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了德州驴的PrP基因,将其克隆到T-Vector。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德州驴PrP基因片段为767 bp,该基因内无内含子,包含了驴PRNP完整编码区序列,编码256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推测其分子量约34 ku。通过对德州驴朊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7种动物的比较,我们发现有3个区域变异较大,分别与种属屏障和潜伏期有关。经推测驴的PrP基因型是ARQ型,对羊痒病中度敏感,但是至今没有马属动物感染羊痒病的报道。这为TSE种间传播的突破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朊病毒(Prion)是1982年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及其同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而提出的〔1〕,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Prion),简称PrP,其传染性高,抵抗力强,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神经退行性疾病(T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报道的哺乳动物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了25只东北虎的朊病毒基因,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东北虎朊病毒基因片段为402bp,编码13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7%。共发现了4个核苷酸多态性(T423C,A501G,C511A,A610G),其中C511A和A610G的碱基突变导致K171Q和A204T氨基酸的变异。与已报道的猫、貂、绵羊、鼠和犬等哺乳动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与猫(AF003087,97.3%)和绵羊(97.3%)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朊病毒 (Prion)是一类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原因子 ,它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 ,具有不同于病毒的生物学性质与理化性质。细胞型朊病毒蛋白 (PrPC)经过折叠可转变为致病型朊病毒蛋白 (PrPSC)。目前人和大多数动物的PrP基因序列已经被测定 ,这也为朊病毒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酵母朊病毒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朊病毒仅由蛋白质组成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再谈疯牛病     
疯牛病 (Madcowdisease)它的正式名称应为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spongiformen cephalopathy;BSE) ,前者是以它的临床症状命名的。后者是以它的病理学特征命名的 ,并为各国学者所接受 ,因为它较严谨及更体现本病的特征。笔者于 1 990年及 1 996年分别发表过两篇关于此病的论文 ,竟想不到在短短的几年中 ,此病已在欧州蔓延 ,继法国之后 ,1 999年底该病在西班牙、德国发现 ,今年 1月 9日德国就确诊了疯牛病 ,其后的一个月中 ,德国发现了 9头疯牛病病牛 ,原以为防范最严密、较安全的德国已被列为…  相似文献   
10.
小胶质细胞活化是朊病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朊蛋白多肽PrP106—126具神经毒性,是研究异常腕蛋白(PrPSc)的理想工具。为探讨PrP106—126对小胶质细胞氧化压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小胶质细胞BV-2为细胞模型,PrP106—126作用48h,应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活化情况,应用分子探针技术对细胞的氧化压力(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进行检测,并通过荧光定量RT—PCR对与R0s相关的酶的mRNA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rPl06—126显著促进小胶质细胞BV-2的活化,并提高胞内的ROS水平;定量RT—PCR显示,PrP106—126显著降低细胞S0D-1(P〈0.01)表达水平、提高胞内Cat(P〈0.01)的表达水平;对Grx、Trx-1、和Trx-2mRNA的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SOd-2、GPx、GR无显著性影响(P〉0.05)。从分子水平初步阐明小胶质细胞ROS升高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