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鞭毛蛋白作为Toll样受体5(TLR5)或NOD样受体C4(NLRC4)的配体,其结构决定了其既有抗原性又具有佐剂效应。将细菌鞭毛蛋白与外源抗原混合或融合表达,已获得多种有效的候选疫苗。细菌鞭毛蛋白佐剂效应主要是通过TLR5和NLRC4信号途径协同实现的。TLR5位于细胞表面,可触发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和Ⅰ型干扰素的分泌,启动天然免疫应答。NLRC4是细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质中的多种配体并诱导相应免疫应答。另外,细菌鞭毛蛋白能募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至次级淋巴器官,促进DCs和T淋巴细胞的活化。细菌鞭毛蛋白的可塑性将会使得以细菌鞭毛蛋白为基础的疫苗成为当前和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以及鸡GM-CSF(chGM-CSF)对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本实验通过PCR扩增fliC,并合成chGM-CSF编码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质粒pBrClone30-fliC和pBrClone30-GM-CSF,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Clone30-fliC和rClone30-GM-CSF。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fliC和chGM-CSF基因正确插入重组病毒,并获得稳定表达;重组病毒免疫7 d后重组NDV HI抗体效价检测显示,实验组平均HI效价分别达到4.5 log2和4.8 log2,而r Clone30组和空白组HI效价仅为3 log2和1 log2;免疫7 d后攻毒,空白组SPF鸡均死亡,rClone30组有两例发病,实验组SPF鸡全部存活并且无任何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FliC和chGM-CSF作为佐剂能够有效提高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表达并纯化鞭毛蛋白,为研究并获得高效蛋白佐剂奠定基础。用PCR扩增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基因fljB、fljB’和fliC,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9-T Simple Vector上,构建了克隆质粒pMD19-fljB、pMD19-fljB’和pMD19-fliC。克隆质粒经双酶切后将片段克隆至pET-30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fljB、pET30a-fljB’fliC和pET30a-fliC。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后的菌体经超声处理取上清,用Ni柱进行纯化。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表达的蛋白能与豚鼠抗鞭毛蛋白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优化表达条件,鞭毛蛋白fljB、fliC和fljB’fliC均以可溶性表达,纯化得到的鞭毛蛋白为后续评价其佐剂效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大肠杆菌Nissle 1917(E. coli Nissle 1917,EcN)鞭毛蛋白(Flagellin, FliC)高变区的功能,为探讨其作为表面展示系统的可行性打下基础。以EcN无质粒克隆(EcN was cured of its 2 cryptic plasmids pMUT1 and pMUT2 resulting in EcNc)为实验菌株,分别构建2个鞭毛蛋白基因(fliC)高变区859-888位、829-858位的缺失突变株和回补菌株。分析突变区域对EcNc的生长性能、生化特性、运动性及抗原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EcNc、两个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且三者生化试验结果一致。缺失突变株在半固体培养基上不能运动,而回补株均恢复了原运动性;缺失突变株均不与H1单因子血清发生凝集,而互补菌株均能产生与EcNc一致的凝集反应。表明高变区的这两个区域尽管不影响菌株的生长性能和生化特性,但与EcN的运动性及抗原性密切相关。这为进一步探索EcN鞭毛展示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水貂绿脓杆菌(PASD03株)鞭毛蛋白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水貂绿脓杆菌PASD03株为研究对象,对其鞭毛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通过酸裂解、差速离心以及酸裂解结合机械振荡三种方法,用(NH4)2SO4盐析来获得鞭毛蛋白,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提取的绿脓杆菌鞭毛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电镜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水貂绿脓杆菌的鞭毛蛋白,获得了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的初提液.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经SDS-PAGE提示纯化的鞭毛蛋白为一条相对分子质量(Mr)为53×103蛋白带,透射电镜(SEM)观察发现该鞭毛蛋白呈丝状。结论:经酸裂解法并结合机械振荡和硫酸铵沉淀法简便、耗时短、纯度高、产量高,适用于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重组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 Cap重组鞭毛蛋白并研究该蛋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为开发PCV3亚单位疫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对Cap基因进行最适密码子优化并与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基因Flagellin进行融合后克隆到pFastBacTMⅠ载体。通过Bac-to-Bac系统,筛选获得重组Cap-Flagellin杆状病毒,利用SDS-PAGE、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杆状病毒,将重组Cap-Flagellin杆状病毒免疫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重组Cap-Flagellin杆状病毒在Sf9细胞中能有效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检测可见68 ku的目的条带。IFA结果显示,重组Cap-Flagellin杆状病毒感染后72 h在Sf9细胞膜及胞浆中均出现绿色特异性荧光;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能与PCV3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  相似文献   
7.
鞭毛是位于细菌表面的长螺旋形可旋转附属物,长约10μm,主要与细菌的运动有关。鞭毛的驱动力是许多细菌病原体的重要毒力特征,并且是建立感染所必需的。感染发生后,鞭毛有利于细菌到达侵入部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一般周身鞭毛,具有运动性。鞭毛蛋白,又称为H抗原,是大肠杆菌分类的重要表面抗原。本文对大肠杆菌鞭毛的结构、功能和H抗原分型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转化转导法把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I相鞭毛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HI101导入无鞭毛的减毒株SL5928中获得表达;经玻板凝集试验及动力抑制试验动力转导菌表达了相应的外源鞭毛蛋白,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试验证实表达产物与野生型鞭毛蛋白的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鞭毛蛋白FliC的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和原核表达,为鞭毛蛋白佐剂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以鼠伤寒沙门氏菌8014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lic基因,产物与T载体连接,经测序鉴定正确后与表达载体pQE30(+)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Flic-pQE30,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入表达宿主E.coli XL1-Blue菌株内抽提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对转化菌株以IPTG进行诱导后,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测序结果显示,FliC为完整的编码区基因1 485 bp,编码49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 kDa。经SDS-PAGE分析表明,以37℃、1 mM的IPTG诱导5 h,表达效果最好,诱导产物是与理论值相符的56 kDa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FliC可与小鼠抗鼠伤寒沙门氏菌全菌体多抗血清反应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成功进行了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基因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