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81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24篇
  95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446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泽新  蔡维湘 《草业科学》1995,12(2):17-21,24
通过对放牧山羊的牧草适口性,嗜食性和采食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山羊放牧对灌丛草地的植物适口性、嗜食性比率和采食率均以灌木嫩枝叶,中禾草和苔草属植物较优。季节性规律为:春季山羊喜哺食灌木嫩枝叶,灌木嗜食性比率较高,采食率也较高,夏季山羊喜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嗜食性比率高于灌木,秋季山羊较喜啃食灌木枝叶,嗜食性比率灌木高于草本植物,采食率低于春季,灌木采食率高于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
4种多年生禾草苗期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育苗法,在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苗期连续干旱胁迫下测定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 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4个抗旱生理指标,以综合评价4种多年生禾草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 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都有所增加。综合分析 结果,4种多年生禾草的苗期抗旱性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老芒麦>披碱草。  相似文献   
3.
采用迅速烘干、太阳晒干和缓慢烘干3种处理对云南温带21个牧草品种的鲜草进行干燥处理,分别测定干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以干草的粗蛋白含量为指标,干燥方法以迅速烘干为佳,其次是太阳晒干,最差是缓慢烘干;从干草的粗脂肪考虑,其变化无规律,因牧草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其余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多花黑麦草新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对多花黑麦草新品系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拔节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新品系生育期为234 d,生长发育迅速,特别是冬春季生长优势明显;年产草量(DM)可达15 469kg/hm2;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叶片宽大,拔节期粗蛋白含量达16.17%,表现出明显的优良牧草性状;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生长良好,是优良的多花黑麦草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茭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饲草资源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林西县饲草资源进行了营养成份分析及饲用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灌木类及青贮玉米,其营养动态变化规律是随生育期的变化粗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种成份在茎叶中的含量也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灌木类饲用植物粗蛋白质含量15.69%~18.48%,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含量7.64%~11.15%。  相似文献   
7.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砂培法检测了红三叶、白三叶、杂三叶、黄花草木樨、紫花苜蓿、红豆草和毛苕子等7种豆科牧草茎叶及根的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豆科牧草茎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和幼苗根的生长均有显著(p<0.05)的化感抑制作用;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幼叶伸长无显著(p>0.05)影响,但对幼叶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抑制作用;豆科牧草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在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两方面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专门化肉用种羊选定、引进后,通过适应性研究,在较大规模养羊业生产实践中。对现代集约化肉羊业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和创新,组装集成并应用于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结果既为市场提供了大批专门化肉用种羊和优质安全的杂种肉羊,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我国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集约化肉羊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想的生产模式:从适宜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到运用高效母羊快速扩繁技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肉羊杂交利用体系,普遍应用种羊鲜、冻精生产大批肉用杂种羔羊,种植高产优质饲草及其科学加工调制和利用.建立严格兽医防疫制度.实行放牧 补饲或全舍饲的精细管理和集约化育肥,至生产优质、安全、标准肉羊,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mineral elements in yak blood, forage and water resources around the Qinghai Lake in Qinghai Province in different seasons. Meanwhile,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s of the forage were also survey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ineral elements and the forage nutrients change in a seasonal pattern. In yak blood,the sodium(Na)concentration varies from 0.291 to 0.034 mg/mL,and this is lower than the normal value. In the forage,the ratio calcium(Ca)to phosphorus(P)is 4.06~7.47:1 and potassium(K)to Na 30~27: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trition of the yak in the area is deficient in Na but high in K. For the withered forage sampled in February,the protein content is only 31.14% of the total protein in the forage growing at puerile stage in June. The severe loss of protein by 68. 9% and decrease of effective nutrients in the wintered forage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 poor condition of yak in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