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8篇
  24篇
综合类   10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TM NDVI的库尔勒市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市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1998、2006和2011共4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库尔勒市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0、1998、2006和2011年间,库尔勒市域总体植被覆盖情况有所改善,植被恢复改善面积比退化面积多23.8%,其中东南部的扇形绿洲平原植被状况改善明显,北部和南部区域植被有所退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库尔勒地区羊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对新疆库尔勒地区羊肉生产环节(养殖场、定点屠宰场和市场)的282份样品进行STEC的分离鉴定,并检测毒力基因的编码情况,进一步检测了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羊肉生产环节样品中检出72株STEC,检出率为25.5%。72株STEC中编码毒力基因stx1+stx2、stx1、stx2、rfbE、eae、hly的数量分别为22、45、2、0、4、51个。其中,羊养殖场中存在较多的非O157 STEC,检出率为37.3%;stx以stx1为主,检出率达到了652%。72株STEC中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为主,STEC菌株的多重耐药比较严重,最多可耐9种抗生素,多重耐药情况主要是耐1种和耐2种抗生素。研究表明,羊肉生产环节中羊养殖场存在大量的非O157 STEC菌株,且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务必预防源头污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库尔勒香梨成熟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探求成熟期库尔勒香梨主要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成熟期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硬度、叶绿素含量、SS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应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指标均值以及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成熟期内,库尔勒香梨果实理化参数变化范围分别为:硬度4.23~7.99 kg/cm2、叶绿素3.17~6.54 mg/100 g、SSC11.54%~15.41%、维生素C 1.9~4.2 mg/1 0 0 g;随着成熟的深入,果实硬度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SSC逐渐增加、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加;各指标均值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过程中选取最优的拟合方式,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果实硬度和SSC与叶绿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间决定系数均大于0.95,验证试验预测值与测量值误差小于3.2 1%,在库尔勒香梨成熟过程中可应用果实硬度和SSC对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能够为库尔勒香梨成熟度评价和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梨组织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原位RT-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建立梨树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原位RT-PCR检测技术, 用已知带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库尔勒香梨和无病毒实生苗叶片为材料, 利用D IG标记, 研究了香梨病毒的叶片石蜡切片IS-RT-PCR检测技术。包括AMV逆转录酶、dNTPs、RNasin及互补引物浓度对cDNA合成的影响, 退火温度、Taq DNA聚合酶、Mg2+ 、引物浓度及循环次数对原位PCR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RNasin的用量大于0.2 U·μL-1时,信号强度随着RNasin量的加大而增强; 只有当dNTPs浓度达1.0 mmol·L-1时才能生成一定量的cDNA;AMV浓度在0.3~0.5 U·μL-1均可进行正常的逆转录, 而且在该范围内产物的量随AMV浓度提高而增多; 引物浓度达到0.9μmol·L-1以上时才能进行有效的逆转录, 并且生成的cDNA的量随引物浓度增大而增加。原位扩增ACLSV的cDNA适合退火温度为56℃。循环20~30次可出现较强的蓝色信号, 引物浓度在0.8~1.2μmol·L-1时显色较好; Taq酶浓度为20 U·mL-1以上, 均显示较深的蓝色; Mg2 +浓度为1.5mmol·L-1就可满足原位PCR所需。获得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原位PCR优化检测体系, 利用建立的优化程序对香梨样品进行了检测验证, 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香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定期测定果实横、纵径,对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香梨果实横、纵径均呈持续增长趋势,横、纵径每10 d增长量呈现出2个相互重叠的增长高峰。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60 cm地温是影响香梨果实膨大的主导气象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香梨果实日增长量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通过检验,模型效果较好,可为果园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不同树龄组的库尔勒香梨叶片矿质营养,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对叶片进行营养诊断,筛选营养诊断的DRIS参项,提出DRIS标准。结果表明:不同树龄组库尔勒香梨低产果园的养分平衡总体水平都较低,但DRIS诊断需肥顺序各不相同。8~10年树龄的低产果园对营养元素Zn、Mg、Fe的需求强度较大,12~15年树龄的低产果园对营养元素Mg、N、Fe的需求强度较大,16~20年树龄的低产果园对营养元素P、N、Ca的需求强度较大,22~25年树龄的低产果园对营养元素K、Mn、Cu的需求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贮藏环境乙烯对不同低温下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试材,研究其在-1℃和2℃下不同乙烯浓度(0,自发气调,100μL/L)环境中果实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环境中的乙烯相比,温度对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影响较大;贮藏于-1℃的果实果皮颜色保持较好,硬度较高,腐烂率较低,而贮藏于2℃的果实品质则相对较差;相同温度条件下,处于自发气调环境中的果实腐烂率较低,果柄保鲜指数较高,但不同乙烯浓度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以及V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库尔勒香梨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DNA探针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叶片和皮层为材料,对两种植物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筛选出了适合库尔勒香梨的提取方法;并利用RT-PCR反应体系成功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杂交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探针浓度为400ng/mL,甲酰胺浓度为45%,42℃杂交反应6h,可获得最高灵敏度。Tween20的封闭效果比牛血清白蛋白好。对不同组织和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总RNA进行了杂交检测,并对库尔勒地区香梨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论幼叶、老叶、皮层及冷冻叶片均可出现杂交信号,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总RNA也都出现了杂交信号,库尔勒香梨样品有45%的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相似文献   
9.
 以库尔勒香梨叶片和皮层为材料 ,对 2种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中行筛选出了适合库尔勒香梨的提取方法 ;并利用RT PCR反应体系成功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 ,在此基础上 ,对影响杂交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当探针浓度为 4 0 0ng·ml-1,甲酰胺浓度为 4 5 % ,4 2℃杂交反应 6h ,可获得最高灵敏度。进口硝酸纤维素膜的灵敏度最好 ,基本无背景。Tween2 0的封闭效果比牛血清白蛋白好。对不同组织和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总RNA进行了杂交检测 ,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库尔勒香梨花序、序位和气温对座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库尔勒香梨(简称香梨)不同序数、同一花序不同序位以及花期气温对座果率影响的调查分析,发现香梨的同一花序随着序位的升高座果率逐渐下降。在对香梨疏花时,初果期的幼树留取花序基部1,2,3序位的花朵,结果盛期的成年树序数少的花序保留基部1,2,3序位的花朵,序数多的留取基部1~4序位或1~5序位的花朵为最佳留花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