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RT-PCR技术诊断猪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猪瘟进行诊断应用研究。应用RT-PCR况对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以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62.2%。从百色、柳州地区等采集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结共276份,经RT-PCR检测,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4%。其中健康猪扁桃体带毒较高,246份扁桃体中有35份阳性,占14.2%。采自柳州健康猪的26份淋巴结材料全为阴性,只有邕宁县的1份健猪淋巴结阳性。结果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猪瘟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禽I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序列及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符合强毒株的特征 ;根据F基因绘制的系谱树来看 ,广西鸡和鹅分离株都归属于基因型VII,证实近年来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同 ;并发现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也属于基因型VII。研究还对分离株进行了常规的毒力和致病性测定试验 ,并与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其中一株鸽源和两株鹅源分离株根据常规方法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不相符 ,而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限制性酶切分析技术对鸡脾细胞体外受到有丝分裂原ConA刺激的情况下,其Th1样淋巴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实验结 果表明,ConA诱导培养3个小时的鸡脾细胞表达α-干扰素(ChIFN-α)、γ-干扰素(ChIFN-γ)和白细胞介素-2(ChIL-2)等鸡的Th1样淋巴因子mRNA 。未诱导但培养了3小时的鸡脾细胞可表达ChIFN-α和ChIFN-γmRNA,而未  相似文献   
4.
根据IBV病毒已报道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用于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T株核衣壳蛋白基因(N)的引物,经RT-PCR得到了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将目的的条带纯伦并回收以后,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中,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已发表的IBV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表明具有高度相似性。证明我们克隆了IBVT株的N基因。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毒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CEM^R载体,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将所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进一步进行了序列鉴定。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F基因片段的长度为1695bp,共编码53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P-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实验结果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与国内外其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2%~89%之间,表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F片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对 3个中国广东的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 (P4、P5和P7)基因组RNA以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 (RT_PCR)扩增了F基因 75 %的基因区域 ( 3 4 3~ 1673nt)。其中毒株P4和P7准确扩增出预期大小明亮的DNA片段 ,而P5扩增出片段很淡 ,用该RT_PCR产物作模板以相同引物再作PCR ,结果可以扩增出大小与预期一致的明亮条带。此方法可快速检测鸽I型副粘病毒(PPMV_1)。  相似文献   
7.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在S基因(纤突蛋白基因)5′端保守区设计了一对引物P3/P4,该对引物在TGEV扩增跨幅约为2.4kb;而PRCV由于在此区域存在一约0.6kb碱基缺失,扩增跨幅约为1.8kb。用引物P3/P4对TGEV Miller株、Purdue株和PRCV AR310株分别进行RT-PCR,根据RT-PCR扩增片段大小可以直接区分TGEV和PRCV。用引物P3/P4与引物P1/P2作Nested-PCR,提高了该RT-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的RT-PCR可为临床上诊断TGEV及调查我国是否存在PRCV感染提供可靠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从GenBank上查到的PMV-2型Yucaipa株F基因序列——D13977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禽副粘病毒2型Yueaipa标准株成功地克隆了F基因全编码序列。所测的核苷酸序列大小为1654bp,编码一个含53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未加工前),分子量约为55.75kDa。裂解位点在F基因的第98和第99个氨基酸残基之间,F2蛋白羧基端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为Lys-Pro-Ala-Ser-Arg。F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测的序列是PMV-2型F基因序列,并进一步证实了副粘病毒2型与分离自猴的Murayama病毒在系统进化上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参照国外已发表的M41高可变区Sl序列设计-对引物,跨度为1.7kb左右。采用差速离心法浓缩病毒,提取病毒RNA,经RT-PCR扩增,得到与设计同样大小的PCR DNA片段,将PCR产物纯化,与质粒载体(pGEM-T EasyVecTOR)连接,并转入大肠杆菌JMl09,获取阳性克隆。增菌培养后用小量碱提取法提取质粒,利用PCR扩增法与EooRI酶切分析进行鉴定。对阳性质粒DNA进行测序,利用0migaa2.0、Dnasis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并与标准M4l株、T株等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山东传支A株与标准M41株同源性较高,最大同源率为99%;与标准T株同源性较差,最大同源率为80%。理论酶切图谱与M41相同,为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RT-PCR反应中同时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流感病毒(AIV)、鸡新城疫病毒(NB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坡液囊支原体(MS)6种呼吸道病原的RNA或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显示,6种病原都扩增出了相应大小的特异性产物,表明建立的复合RT-PCR方法可用于混合感染时上述6种病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