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88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13篇
  148篇
综合类   327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高产水稻产量形成的气候生态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云南和湖南异地异季种植,研究了水稻超高产形成的相应气候生态条件,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具有大穗、多穗、高结实率的特点.云南试区具有日较差大、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低,平均温度较低的气候特点,故水稻生育期较长,同化物积累多,成穗率高,灌浆强度大.湖南试区阴雨寡照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子对棉花产量和品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因子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级的影响。结果在明,气象因素的变化曲线与皮棉单产和纤维品级的变化曲线相似。气象因子与皮棉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平均为0.6422.与纤维品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5558.对湖南棉花皮棉单产和纤维品红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降雨日和日照时数,影响最小的是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犊牛开食料等饲养管理达到犊牛所需的标准,不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指标,3个月龄时体重均能达NRC饲养标准。在整个试验期呼市地区早期断奶犊牛平均增重为64.05kg,日增重为703.85g,而锡盟东乌旗犊牛平均增重为57.50kg,日增重为631.87g。体高、体长、胸围、十字部高等体尺指标呼市地区犊牛均高于锡盟东乌旗犊牛,而腹围呼市地区略低于锡盟东乌旗犊牛。干物质的进食量,气候条件差的地区有高于相对暖和地区犊牛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在山东的济南、平度、莱西、烟台种植的几种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核雄性不育材料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A不育系的衍生材料MB、MA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育性的变化。在济南高度不育,可作为不育系。在其他几个地区表现不同程度的可育。其中MB在平度有相当好的育性,能正常结铃。而双隐性核不育材料59A、62A未能观察到育性变化。本文就核不育材料在棉花杂交制种中的应用前景及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甘肃省河东地区55个站30a的主秋期降水量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异常类型;以平凉站为例分析了主秋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周期性;将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分为8个气候片。分析表明,河东地区主秋期雨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多北少和东西多中间少的特点;多雨中心和少雨中心的多年平均值相差近200mm;主秋期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或涝,并有9a左右的周期;20世纪40、60年代为相对多雨期,50、90年代为相对少雨期,70、80年代与平均值持平。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灾害及其气候趋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西北五省1950~2000年降水、温度和农作物旱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作物受旱成灾率确定了西北干旱指标和旱灾等级,分析了西北旱灾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表明西北农业旱灾以70、90年代最严重,而且呈增加趋势,气温在升高,降水在减少。根据预测21世纪前十年西北干旱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沙尘暴的成因、趋势及其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内蒙古1961~2001年的天气气候资料,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作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沙尘暴的危害并给出了沙尘暴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引起沙尘暴的天气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研究了他们对沙尘暴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内蒙古的沙尘暴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从1998年开始有所增加;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以阿拉善盟偏北地区为最高发区;降水、气温、大风、寒潮、北半球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亚洲西风环流、东亚大槽和南方涛动等天气和气候因素均对该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其气候学特征,着重分析其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却呈波动增加趋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草业科学》2018,35(1):46-53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16年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牧草生育期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的年、季变化特征以及牧草生长季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原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增加趋势,春季除40-50 cm土层外,其他各层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气候变化,牧草抽穗、开花、成熟和枯黄期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牧草抽穗期、枯黄和全生育期的土壤湿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土壤湿度的增加有利于草地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0.
2000-2010年锡林郭勒草原NPP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江  尹思阳  孙聪  彭福利  周澎 《草业科学》2015,(11):1709-1720
利用MODIS MOD17A3植被初级生产力数据产品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2000-2010年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各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小,值大多分布在0~0.5 kg C·m-2;2001-2010年NPP呈现波动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更加趋于均匀分布;2000-2010年,研究区内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各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累计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累计降水量典型草原呈轻微减少趋势,荒漠草原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分别为-0.026和1.044 5,典型草原大部分气候因子的波动程度大于荒漠草原;研究区内两种类型的草原的NPP均与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1和P0.01),与累计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显著水平为P0.01),与4-9月累计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较弱,荒漠草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总体不如典型草原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