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牛怀异性双胎,雄性胎儿性腺发育较早,其分泌的雄性激素和缪勒氏管发育抑制因子(MIF)通过两胎膜的血管吻合支对雌性胎儿的性系统发育产生了抑制,致使其成年后不育。表现为卵巢小,无卵泡或仅有极少发育低下的卵泡;雌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输卵管、子宫、子宫颈、阴道前庭、阴门出现缺失或节段性发育不良;有雄性迹象如阴蒂肥大,阴毛硕长,有精巢或精囊腺遗迹;雌性个体内出现雄性组型染色体如XY,XXY等;血液激素处于低水平无波幅状态。从病史,上述各症状,累配不孕史方面实行早期诊断并加以淘汰,对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异性孪生雌性不育是指异卵双胎或多胎后代中雌性个体不具备繁殖能力的现象,是牛最常见的先天性生育力异常现象。开发出能在早期快速、准确鉴别异性孪生母牛可育性的方法是牧场减少盲目留养或直接淘汰带来损失的现实需要,异种嵌合共生的异性孪生母牛也可以作为潜在的模式动物。本文从临床检查、免疫反应、激素检测、细胞分系和分子检测五个技术层面对异性孪生母牛可育性的鉴别方法进行总结,着重突出了现代细胞分子技术对鉴别准确性和时效性的提升作用;同时也归纳了异性孪生母牛在生产上作为种用或育肥资源的利用情况,并讨论了其作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器官移植、性腺发育和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潜力;最后,基于异性孪生母牛的研究现状,提出探究生殖激素与嵌合度及雄性化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从嵌合组织类型和嵌合时间结合细胞分子学以及内分泌学认识嵌合的本质和将异性孪生可育母牛作为免疫耐受性研究的动物模型这三个未来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以推动异性孪生母牛的高效利用并发掘其背后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