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3篇
  36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胚胎干细胞及种系嵌合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是着床前的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建立的多能性细胞系 ,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分化潜能 ,体外培养时保持未分化状态 ,可以传代增殖。改变维持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的培养条件 ,胚胎干细胞可自发分化成多细胞结构。在一定诱导下 ,胚胎干细胞可向多个方向分化 ,并生成多种功能细胞。胚胎干细胞注入到胚泡期胚胎或与桑椹期胚胎聚合 ,可以参与包括性腺在内的各种组织的嵌合体的形成。胚胎干细胞在细胞分化与调控 ,胚胎发育 ,遗传病 ,肿瘤 ,免疫和组织或器官移植等研究中显示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种系嵌合体的获得是实现 ES细胞途径的决定步骤 ,低的种系嵌合率则是制约 ES细胞应用的关键。提高供体 PGCs在受体生殖腺中的比例 ,缩短 ES细胞的体外培养时间 ,以及注入早期发育阶段的受体胚胎等都能提高种系嵌合率。文章从多个方面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着重以禽类 ES细胞为例论述了种系嵌合体的检测方法 ,种系嵌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种系嵌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工业化生产中一级种子罐染菌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工业化生产中,菌种往往需要扩大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后再进入发酵罐.在一级种子制备过程中,引起染菌的因素很多,极大地影响了抗生素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一级种子罐染菌的方法,除制定科学的岗位SOP并不断提高操作者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工艺管理,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根据微生物特性,强化环境清洁,加强设备清洁、维修,操作时实行定人、定操作.  相似文献   
3.
猪原始生殖嵴细胞(PGCs)建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五指山猪(WSZP)近交系第8~13代培育群中,先后选用21头5~10月龄青年母猪,分别于授精后25~30d采集胎儿106个,进行原始生殖嵴(PGCs)细胞分离、培养等建系技术研究。以DMEM F10(1:1)为基础培养液,按添加或不添加生长因子,将培养液分为A、B、C3种,并以STO细胞作饲养层,在38℃、5.0%CO2和湿润的气相中进行培养建系。结果获得胚胎生殖嵴细胞(EG)细胞系6个细胞株,其中1个EG细胞株传至11代、2个传至5代、1个传至4代、2个传至3代冻存。并进行了AKP染色、体外分化、冷冻-解冻复苏和嵌合体制作等鉴定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胚龄对EG细胞建系具有一定影响,不同培养液对EG细胞建系效果不同,STO细胞饲养层的质量是建株、传代、冷冻-解冻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EG细胞系的初步建立,为今后筛选进入种系的EG细胞系、实施体外基因操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When contagious bovine pleuropneumonia (CBPP) was first detected on a farm north of Melbourne, at Bundoora, in 1858, the predominant theory of miasma was being challenged by contagionist theories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This well‐documented case was recorded during a period of change in 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disease and therefore affords an exploration of what aspects of the landscape were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livestock health at the time.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vaccination programs and eventual eradication of CBPP on mainland Australia has been well explored, scholars have neglected this aspect of the disease's history. By comparing 19th century records of farmland with how the site appears today, it is also possible to highlight the limited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contemporary tex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ing an appreciation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percep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has changed. This differing perception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utilisation of these sources for veterinary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ians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mid‐19th century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how it relates to animal health.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酶对临武鸭瓜尔豆胚芽养分、氨基酸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重2.0 kg左右的健康成年临武鸭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1、2组试验鸭每只强饲60 g/d饲粮,2组饲粮中添加250 mg/kg的复合酶,3组强饲60 g/d无氮饲粮。测定添加复合酶对临武鸭瓜尔豆胚芽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17种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真可利用率、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结果表明,临武鸭对瓜尔豆胚芽DM、CP、EE、CF和能量的真可利用率分别为67.07%、67.57%、65.52%、82.88%和77.39%,AME和TME分别为11.34和13.31 MJ/kg,17种氨基酸的真可利用率为67.72%~93.70%;添加复合酶使临武鸭的DM、CP、EE、CF和能量的真可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3%、8.02%、5.80%、3.66%和3.31%(P0.05),AME和TME分别提高了3.97%和3.27%(P0.05),17种氨基酸的真可利用率提高了1.73%~11.62%,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真可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添加含有蛋白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能够提高临武鸭对瓜尔豆胚芽中养分、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卵巢性生殖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卵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发生或染色体分离异常。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些生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充分地了解个体发育的生物学过程中及关键时间点。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早期发生和减数分裂启动的生理过程,介绍生殖细胞的出现、迁移、性别分化和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深入了解卵母细胞发生过程将为利用体外发育来源的卵母细胞治疗卵巢性生殖疾病,克服女性不孕、卵巢早衰等重大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玉米胚挤压膨化系统参数优化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用于浸油的玉米胚挤压膨化系统参数(模孔孔径、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对各考察指标(粕的残油率、剪切强度及糊底程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参数进行了优选。同时对最佳参数的膨化玉米胚与传统浸油的轧胚玉米胚、原始玉米胚的显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玉米胚挤压膨化系统参数选择合适,浸出时玉米胚不糊筛底,残油率小于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无机盐稳定化脂肪酶的潜在机理,该文以小麦胚芽脂肪酶为研究对象,基于界面酶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添加浓度介于1.0×10-9~1.0×10-2 mol/L的Na~+、K+、Ca~(2+)、Mg~(2+)的氯化物对小麦胚芽脂肪酶存在的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小麦胚芽脂肪酶体系浓度为1.7×10-6 mol/L时,一价金属中Na~+更有利于抑制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P0.05),对麦胚脂肪酶存在时的油水界面特性影响也较大;二价金属离子Ca~(2+)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趋势与一价离子不同,在高浓度时反而增加界面张力;当油水界面上存在脂肪酶的催化底物(三油酸甘油酯)和产物(油酸)时,添加浓度分别为10-6、10-6、10-4和10-9mol/L的Na~+、K~+、Ca~(2+)、Mg~(2+)均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降低麦胚脂肪酶的作用效果,三油酸甘油酯存在时Mg~(2+)的作用效果最明显(P0.05),油酸存在时Na+的作用效果最明显(P0.05)。综上,无机盐金属离子主要通过影响麦胚脂肪酶在油水界面的聚集行为及底物结构状态起到钝化麦胚脂肪酶的作用,该结果可为麦胚脂肪酶存在时界面的活性调控及麦胚的稳定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糖化液透光率为考核指标,以脱色温度、pH值、脱色时间及脱色剂用量为评价因素,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酶法水解挤压玉米粉生产葡萄糖的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为0.72%,pH值为4.0,脱色时间为31 ̄32min,脱色温度为75℃时,糖化液的一次性过滤透光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处理小麦胚芽球蛋白以提高其功能性质.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理化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小麦胚芽球蛋白的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都降低;当超声波功率大于900 W时,由于小麦胚芽球蛋白重新伸展,疏水基团暴露增多,引起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增加.此外.超声波功率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其溶解度明显增加.因此,通过选择适宜的超声波功率水平能够改善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理化和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