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0篇
  23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riner转座子与小菜蛾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小菜蛾种群及其敏感品系为研究对象,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载体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技术,检测了小菜蛾4个品系的Mariner转座子的存在及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以及敏感品系的小菜蛾中都存在两种大约500 bp的Mariner转座子片断,初次证明在小菜蛾4个品系中均含有两种Mariner转座子,并发现一种新的转座子基因片断,但是没有发现Mariner转座子与抗性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研究结果将为利用Mariner转座子标签法在小菜蛾中分离定位基因、转化外源基因、转基因昆虫防治害虫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克隆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并分析其特性,为开发栽培种花生基于LTR反转录转座子的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根据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利用PCR技术对栽培种花生品种"桂花1026"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目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最后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  相似文献   
4.
花生野生种尤其是不亲和野生种,具有高产、抗逆等优异基因,但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利用。为选育高油酸抗逆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品种花育963为母本、不亲和野生花生作父本杂交,采用原位胚拯救技术直接收获花生不亲和种间杂种F_1。利用MITE转座子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萁中有35粒样品同时具有双亲条带,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44.3%。近红外分析表明,真杂种油酸含量显著低于高油酸花生,为杂种真实性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5.
张屾  谷少华  李显春 《植物保护》2019,45(1):135-141
以已公布的棉铃虫线粒体DNA序列对来自4头棉铃虫雄蛹的DNA的三代测序数据进行筛选,获得了11条与线粒体DNA有同源性的三代read序列,并根据其中的read 66003鉴定出了一种膨胀的线粒体基因组。该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27 113 bp,其保守区域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以及1个AT富集区,与已公布的棉铃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相似。膨胀区域位于cox1基因编码区内部,大小为11 467 bp,经预测含有一个完整的真核基因(依赖ATP的RNA解旋酶)以及多种转座元件的片段,但与线粒体DNA无同源性,也无I类或Ⅱ类内含子存在的证据。对田间和室内棉铃虫DNA样品的PCR扩增未能检测到膨胀线粒体基因组的存在。以上结果表明膨胀片段可能是细胞核DNA序列通过偶然的水平转移事件而整合到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且该种膨胀方式的发生概率极低。本文报道的膨胀线粒体基因组为日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学的研究提示了一种独特的变异方式。  相似文献   
6.
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产生的胞外蛋白酶Ⅰ在致病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该酶以及其它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合成受一致病因子调控基因簇(rPf基因簇)的正向调控。本研究利用带有β-半乳糖苷酶报道基因(lacZ)的转座子Tn5-B20诱变蛋白酶Ⅰ基因克隆,获得了lacZ在蛋白酶Ⅰ基因启动子控制下表达的Tn5-B20插入突变质粒。通过将这种突变质粒导入野生型和各rpf基因突变体菌株后,测定lacZ基因在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表达水平,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这些rpf基因对蛋白酶Ⅰ基因的正向调控作用,而且明确了它们的调控水平.发现rpfA、rpfC、rpfE、rpfG或rpfH突变后,蛋白酶Ⅰ基因的转录会降低90%左右,而rpfB突变后,蛋白酶Ⅰ基因的转录只降低48%。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大的DNA病毒,编码蛋白众多,其中一些具有酶功能,涉及病毒复制、蛋白调控和核苷酸代谢等。本研究在实验室已有的PRV感染性克隆pBAC-PRV基础上,利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将Tn5转座子随机插入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中,获得病毒复制相关功能基因UL9的突变体。将UL9基因突变体转染Vero细胞,获得重组病毒vPRV-Tn5-UL9。通过病毒空斑实验和多步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对vPRV-Tn5-UL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突变病毒可在体外传代,但病毒的增殖速度显著降低,这表明UL9基因为PRV复制非必需基因,但对病毒复制增殖存在重要影响。此外,动物试验显示,vPRV-Tn5-UL9失去对小鼠的致死能力。本研究成功利用体外转座技术获得了PRV的UL9突变病毒,为构建重组病毒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研究PRV复制机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燕麦C基因组反转录转座子分离与特异性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属是禾本科中重要的属,其中,栽培燕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粮、经、饲、药多用途作物,而野生物种中则含有多种优良农艺性状基因,是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基因组和染色体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是分子育种工作的重要工具,以燕麦属不同倍性和基因组物种为材料,利用300条随机引物(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从燕麦C基因组中筛选到一条基因组特异性序列OPR51655;比对和原位杂交发现,OPR51655为一Ty1-copia型反转录转座子重复序列,其同源序列分布于除端部和着丝粒外的整个染色体臂上;根据OPR51655建立了燕麦C基因组特异性(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利用该标记能有效地检测燕麦栽培种和野生种中的C基因组染色质。  相似文献   
9.
以百脉根根瘤菌MAFF303099为材料,利用转座子Tn5-sacB转座技术得到了约10 000个MAFF303099的转座接合子,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进行保藏;同时建立了一套能从突变体库中快速筛选突变菌株的方法,且鉴定到共同结瘤基因nodB的突变体。结果表明:组成突变体库的接合子基因组中均有Tn5-sacB插入,三亲本转化效率为3.75×10~(-5);与野生型相比,MAFF303099 nodB的突变体在表型上不能使其宿主百脉根形成根瘤。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菌毛组装蛋白家族基因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性的影响,以xjl12菌株为背景构建转座子(Tn5)插入的突变体文库,通过浸种处理和子叶注射接种方法筛选致病性相关突变体,通过两亲交配获得突变株,并对所得的突变体、野生型及互补等多个菌株进行致病性、过敏性反应、游动性等相关表型进行测定,用反转录PCR(qRT-PCR)方法验证xjl12和突变体中hrpG、hrcV、cel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突变体文库中筛选得到1株致病力明显下降的突变体Δxj-7,经亚克隆鉴定为pilN基因,其功能主要与菌毛(pili)生物合成相关。两亲交配后所得突变菌株ΔpilNac相较于野生型,其致病性、游动性、胞外纤维素酶活性降低,同时丧失烟草过敏性反应。qRT-PCR试验结果显示,Ⅲ型分泌系统的主要调控基因以及纤维素酶生物合成基因在ΔpilNac中的转录水平明显下调。证明菌毛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ilN对致病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