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0篇
  24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consisting in the colonisation of pregerminated bean seeds dressed withTrichoderma sp. was us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Pythium splendens. Seed dressed with TH-11 (T. koningii) for 24 h presented a higher protective effect and a higher level of seed colonisation as compared to those dressed with TH-13 (T. longibranchiatum). The levels of seed coat colonisation by TH-11 and TH-13 was shown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carboxymethylcellulase activity, as measured in the seed coats retreived from germinating dressed bean seeds. The seed coat colonisation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endo-1,3--glucanase and endochitinase measured in seed extracts, and an inhibitory effect of seed extracts onPythium sporangia germination. Pretreatment of TH-13-dressed seeds with a commercial cellulase improved all parameters mentioned above, thus suggesting a role of cellulase activity in the colonisation process and the linked protective effect. The possible role of hydrolytic enzymes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温室集雨与集雨水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半干旱偏旱区设置了清除土表杂草、红沙覆盖、废膜覆盖和日光温室棚面4种不同的集流面处理,结合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番茄不同灌水量试验,通过水的转化效率探讨不同集流面的使用价值和提高水转化效益的适宜灌水量.结果表明:温室棚面的年产流率最高为85.4%,其次为废膜集流面45.4%,清除土表杂草集流面的年产流率仅有8.2%.从单方水集流费用看,清除土表杂草>红沙集流面>废膜集流面>日光温室棚面,平均集流费用为2.18元/m3,单座温室棚面(450 m2)集流面加上温室间隔区废膜集雨(600 m2),集雨水总量可达到197 m3,能够满足温室一茬黄瓜和一茬番茄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3.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通过食下毒叶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食下毒叶法对2龄起蚕的LC50(48h)分别为:毒死蜱2.3322mg/kg桑叶和甲氰菊酯0.1522mg/kg桑叶,其浸渍桑叶的药液浓度分别为4.6622mg/L和0.3044mg/L。接触法中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2龄起蚕的LC50值(24h)分别为:6.32μg/cm2和0.92μg/cm2。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毒性比都<1,对家蚕的毒性为高毒。  相似文献   
4.
对板栗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0-5℃贮藏能显著抑制板栗呼吸,能使板栗缓慢呼吸的稳定期延长至次年 3月,但随贮期延长板栗组织愈加不耐受低 O2高 CO2环境;降低起始O2或提高起始 CO2浓度不能降低板栗的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5.
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试验研究了在饱食状态下各种大小的河蚬在下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和河蚬的个体大小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河蚬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排氨率与其体重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温度对河蚬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某一温度,则随温度的的升高而降低。还发现,河蚬的耗氧率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仙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导了在福建、浙江沿海岛屿发现的自然生长的中国水仙资源的实地考察情况,描述了其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可供研究中国水仙原产地、选育种、提高种质和资源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定义了一类重要的非凸函数——半B-(p,r)-预不变凸函数,它是半预不变凸函数的真推广.首先用例子说明了此类函数的存在性,并说明它是B一不变凸函数、半预不变凸函数和B-(p,r)-预不变凸函数的推广;然后,讨论了半B-(p,r)-预不变凸函数的基本性质与集合刻画,并给出了半B-(p,r)-预不变凸规划问题的非可微最优性条件,其结论具有一般性,推广了涉及不变凸函数、半预不变凸函数和B-(p,r)-预不变凸函数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菜条播机窝眼轮式排种器存在多粒种子同时下落难以监测的问题,设计加装了一种基于线阵CCD传感器的播量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发射端采用点光源,通过一组凸透镜形成由平行光线覆盖的种子监测区域,接收端采用线阵CCD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像素值的连续变化,监测油菜种子播量,从而实现对播量的精确计量。运用室内试验台架,对窝眼轮式油菜排种器进行了单粒排种、排种计数、播量监测以及漏播和堵塞报警试验。结果表明:投种高度小于150 mm时,监测装置对单粒投种的监测准确率达100%;排种轴转速分别为20、30和40r/min时,监测装置对1000粒油菜种子计数的准确率分别为98.98%,98.26%和97.32%,对于5、10和20min连续排种播量计量的准确率均能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下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更有效地防治玉米螟,了解玉米螟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尤为重要。在实验室中设置5个恒温(35℃、30℃、25℃、20℃、15℃)环境,相对湿度为75%,研究不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各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组建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螟卵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和羽化率在25℃下均为最高,繁殖力也在25℃下达到最大值;在15~30℃温度范围下玉米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过高会抑制其生长速度;净生殖力(R0)和内禀增长率(rm)分别在36.80~60.14和0.07~0.10之间,且25℃下的这两项指标最高;根据生命表显示,玉米螟种群趋势指数与繁殖天数呈抛物线趋势,在25℃时种群趋势指数达到最大。据此可知,25℃为最适宜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拟垫跗螋是为害造纸原料荻和芦的害虫(蚜虫、蓟马、螨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洞庭湖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残杆、渣叶和土缝中越冬。成虫寿命第1代约4个月,第2代连越冬达10个月。雌雄性比约54。雌雄均可多次交尾,有的雌虫产卵后又可交尾。每头雌虫的产卵量平均39.3粒。卵期平均6.5天。若虫期第1代近4个月,第2代连越冬约9个月。大田消长主要受地势高低、洪水、农药、食物等因素影响。并对保护利用跗螋控制害虫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