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桑树雌蕊柱头表面超微结构观察与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茂德  宋大可 《蚕业科学》1989,15(2):104-105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和田白桑、伽克1号桑、皮木1号桑的雌蕊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和田白桑、伽克1号桑的雌蕊无花柱,柱头内侧表面生有乳头状突起;皮木1号桑雌蕊无花柱,柱头内侧表面生有长毛。根据观察结果,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田白桑、伽克1号桑归类于白桑(Morus alba Linn.)较为合适;皮木1号桑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云南省个旧市冷墩村的木棉花部结构、雄蕊特征、花粉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种群中花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变异性,3层雄蕊变异系数大小关系显著。在湿度为60%、温度为35℃时花粉活性最强。研究发现,木棉雄蕊长短变化可能有利于不同传粉生物传粉效率提高和增强适应性;木棉高层雄蕊花药个体大、花粉数量多、活性高,适应干热河谷传粉繁殖条件;温度较低时,底层花药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可为逆境环境下木棉高层花药受损后提供后备花粉源。文章就木棉花部形态与繁殖关系、木棉形态及花粉活力对繁殖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牡丹雄蕊茶是牡丹的又一深加工产品。它是以牡丹雄蕊为原料,经现代制茶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新品,成品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醇厚浓郁,回味爽口悠长。本文总结了牡丹雄蕊茶的制作工艺,为改进和完善牡丹雄蕊茶的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雄蕊对环境胁迫反应能力减弱导致水稻光敏不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光敏不育水稻中突变基因的作用部位,本研究对农垦58s等5个品种(系)进行了系统的光周期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幼穗分化开始后的光周期反应不是对农垦58s的花粉育性所特有;而且农垦58s的育性变化也不是专一地对光长起反应。这些结果支持以下假设,即光敏不育水稻中突变基因的作用部位在雄性器官。它的功能是在雄性器官发生中控制对环境信号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白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四倍体白菜杂交获得的同源四倍体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采用形态学和石蜡切片方法研究其花药解剖结构及发育。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为结构性雄性不育,其退化或畸形雄蕊分为5种类型:盾状雄蕊、条状雄蕊、片状雄蕊、羽状雄蕊和瓣状雄蕊。该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败育有两个时期,盾状雄蕊花药败育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整个发育时期均处在孢原细胞分化期,无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的分化,不形成药室,属孢子体败育型;其它类型雄蕊,花药败育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由于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瓣状化雄蕊。  相似文献   
6.
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 ,表现为 :外颖和内颖变窄 ,外颖弯曲呈弯月形 ,内外颖不闭合 ,1~5枚雄蕊转变为雌蕊或雌蕊 雄蕊嵌合体。由于高度雌性不育 ,突变纯合体本身无繁殖保持功能 ,只能通过杂合体繁衍 ,在自交 15代后仍分离出完全相同的突变体 ,表现稳定遗传特性。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小麦颖花开放过程中花器不同部位茉莉酸类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麦8号为试材,研究了茉莉酸类(jasmonates,JAs)的2种主要化合物,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小麦离体穗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结果发现它们均可诱导小麦颖花开放,但JA的活性略低于MeJA。用基于抗茉莉酸甲酯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颖花开放前后,对其雄蕊、雌蕊、浆片、内外稃组织中的内源J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雄蕊、浆片和内外稃的JAs含量随着开颖时间的临近而逐渐升高,在颖花开放时达最大值,花后2h下降;相反,雌蕊的JAs含量在开颖前1d较高,接近开花时下降,而到花后2h大幅度上升。颖花自然开放过程中,浆片鲜重逐渐增加并在开花时达到最大值。MeJA诱导的颖花开放过程也伴随着浆片鲜重的增加。上述结果提示,JAs可能通过作用于颖花的各个组织来调控颖花的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宁麦8号为试材,研究了茉莉酸类(jasmonates,JAs)的2种主要化合物,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小麦离体穗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结果发现它们均可诱导小麦颖花开放,但JA的活性略低于MeJA.用基于抗茉莉酸甲酯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颖花开放前后,对其雄蕊、雌蕊、浆片、内外稃组织中的内源J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雄蕊、浆片和内外稃的JAs含量随着开颖时间的临近而逐渐升高,在颖花开放时达最大值,花后2 h下降;相反,雌蕊的JAs含量在开颖前1 d较高,接近开花时下降,而3到花后2 h大幅度上升.颖花自然开放过程中,浆片鲜重逐渐增加并在开花时达到最大值.MeJA诱导的颖花开放过程也伴随着浆片鲜重的增加.上述结果提示,JAs可能通过作用于颖花的各个组织来调控颖花的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的花器官发生过程.广宁红花油茶花被片呈螺旋形发生,心皮原基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4~5枚心皮原基同时发生,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心皮原基发育成合心皮雌蕊,心皮原基纵向伸长发育成合生花柱,柱头布满乳凸状细胞,柱头浅裂,一般3~5裂;雄蕊原基分为内轮雄蕊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内轮雄蕊原基一般15~21枚同时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也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分为3~5层,其基部1/3~1/2合生,外轮雄蕊原基中同层的同时发生,不同层的雄蕊原基发生次序不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器官发生与山茶科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杨桐属Adinandra Jack的阔叶杨桐Adinandra latifolia L.K.Ling和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n H.T.Chang明显不同.该研究为山茶属甚至于山茶科的系统发育与演化提供了花器官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波 《北方果树》2010,(3):40-41
<正>晚霜危害在我国北方果树产区时有发生,严重的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晚霜对果树的芽、花、幼叶、幼果都能造成危害。芽受晚霜危害,颜色变成褐色或黑色,鳞片松散,不能萌发;花受晚霜危害,首先冻死雌蕊,其次冻死雄蕊乃至整个花器,雌雄蕊冻死的症状是先变黄,再变成褐色和黑色,严重时花簇变成黑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