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7篇
  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过山香’香蕉多芽体的诱导及其体细胞胚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我国重要香蕉种质‘过山香’ (AAB) 为材料, 研究了香蕉多芽体诱导、多芽体茎尖薄切片即分生组织性的表层结构物( scalp) 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合适条件。结果表明, 该品种单个不定芽茎尖在P4培养基(含BAP 100 μmol·L - 1和IAA 1 μmol·L - 1 ) 中继代5个周期后可诱导获得类似花椰菜结构的多芽体。从30 μmol· m - 2 ·s- 1光强, 光/暗周期(16 h /8 h) 培养的多芽体所获得的scalp在添加2,4-D 5μmol·L - 1和Zeatin 1 μmol·L - 1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黑暗培养, 45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7.6%。诱导20 d后黄色分生小球体类结节状愈伤组织开始发生, 90~120 d后在分生小球体局部可获得白色或浅黄色松散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7.5% ) 。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体细胞胚在成熟培养基上培养60 d后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分别为14.5%和11.1%。  相似文献   
2.
香蕉分生小球体途径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7 个香蕉品种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均获得了分生小球体(meristematic globules) 。分生小球体的诱导率因基因组型和品种而异, 为15 %~81 % , 分生小球体的特点及开始出现的时间也受基因组型和品种的影响。以分生小球体为起始材料, 建立了‘广东2 号’、‘华农7 号’及‘河口龙牙’3 个品种的胚性细胞悬浮系, 并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获得了前两个品种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东方百合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东方百合鳞片叶切块为初始外植体,以从初始外植体上分化的丛生芽切段为次级外植体的两步外植体法,成功建立了东方百合的离体再生体系。研究了不同的2,4-D浓度及次级外植体的不同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G418选择的临界浓度。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次级外植体中,以短缩茎切片出愈率高、出愈快、愈伤组织致密;以MS附加2.0 mg/L 2,4-D和0.1 mg/L BA的培养基最适于东方百合愈伤组织的诱导;G418选择的临界浓度为50 mg/L。一个中等大小已脱春化的鳞茎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植株一代就能扩繁出27 000株左右的新植株,从鳞片叶开始至开花需9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香蕉假茎外植体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方法]以香蕉组培无菌苗假茎为外植体,接种在含不同浓度配比激素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再将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结果]使用低浓度噻苯隆(TDZ)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最佳培养基为T2:MS+0.02 mg/L TDZ +7 mg/L2,4-D.[结论]悬浮培养使用ZT2能较早建立ECS,且继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诱发柑桔“适应型”珠心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四个优良柑桔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他们的适应型珠心愈伤组织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条件,观察了胚胎发生时胞壁、细胞器的变化,发现2,4—D、IBA、KT、GA、BR、ABA、PP333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CH、LH、YE等天然复合物和葡萄糖抑制胚胎发生;而乳糖(3%~8%)。半乳糖(5%~7%),特别是甘油(1%~5%)能诱发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乳糖、甘油的这种效应不受PP333、BR、CH、AAC、ME的影响,但AC会显著地推迟胚胎发生。低温预处理对诱发体细胞胚胎发生不利。对球形胚状体的继续发育,以添加麦芽、SAD或ABA的MT培养基较好。电镜和光镜观察表明,适应型珠心愈伤组织由胚性细胞和非胚性细胞组成。胚性细胞质浓、核糖体特别多、淀粉粒多、液泡小而少、核大、壁较厚。胚状体从单个胚性细胞开始形成,一个胚性细胞分裂成的多个子细胞共存于一个厚壁之内。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4× 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多数F1的胚产量与具高胚发生能力的亲本相近 ,部分F1的胚产量与双亲中亲值接近。胚状体发生能力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高胚发生能力由显性核基因控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97 2 %和 81 1%。由Lisandra(高胚发生能 )×Kamikita(低胚发生能 )的F2 群体胚发生数的分离结果得出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由具加性效应特点的两个基因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正好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变化相反。2.从FP_(15)→MP_(45)→LP_(90),腐胺含量呈上升、精胺含量呈下降趋势。腐胺/(精胺 亚精胺)上升了近20倍。悬浮细胞经脱壁而成游离原生质体后,其总多胺、尸胺和腐胺的含量与悬浮细胞相比均大幅度下降,而精胺和亚精胺则有所升高。3.植物内源激素IAA、2ip的含量是LP_(90)>MP_(45)>FP_(15),ABA、ZRs的含量是FP_(15)>MP_(45)>LP_(90)。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胚性悬浮细胞即后期悬浮细胞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生理生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内蒙古特有的珍稀树种,种子生产受到大小年、倒春寒及重齿小蠹等虫害的严重影响,有性繁殖受到阻碍。本研究以沙地云杉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调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成熟胚接于培养基中培养,5 d后子叶和胚根部位膨大,10 d后胚根均明显愈伤化,40 d后愈伤呈水渍状,60 d后愈伤呈白色丝状;胚性愈伤的发生始于非胚性愈伤的表面,且长成的胚性愈伤呈细胞核大、细胞排列紧密的特点;研究结果明确了沙地云杉胚性愈伤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变化过程。(2)确定了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和最佳激素组合。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为LM,激素组合为2,4-D 6 mg/L、6-BA 2 mg/L和KT 0.5 mg/L最佳培养条件为暗培养,且胚性愈伤诱导率46%。沙地云杉胚性愈伤诱导的成功可为沙地云杉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外源lea3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瑛  朱宝成  孙毅  张琳宇  罗建平 《核农学报》2007,21(3):249-252,260
将来源于大麦的lea3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中苜一号”的胚性愈伤组织中,经过膦丝菌素类除草剂(PPT)的4次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后共获得21株抗性再生植株。经叶片涂抹除草剂试验和lea3基因的PCR分子检测证明,lea3基因已整合到紫花苜蓿的基因组中。与对照植株相比,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具有显著增强的耐盐能力,表明遗传转化lea3基因可用于苜蓿抗旱耐盐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0.
基因型及外源因子对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几种外源因子在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中的效应。结果表明 ,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及绿苗产量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高蔗糖浓度有利于获得高频率的花药愈伤组织 ,但同时又提高了花药培养中白化苗频率。动力精 (KT)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大 ,但对绿苗分化率、绿苗产量及绿苗 /白苗 (G/ W)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随 KT浓度的增大 ,绿苗产量提高 ,绿苗分化率明显增加 ,而白苗分化率下降 ,因而 G/ W值明显增大。说明 KT主要是通过提高绿苗分化率和降低白苗分化率 ,增大 G/ W而提高花培一步成苗效率的。在与 KT的配合使用中 ,2 ,4 - D比 NAA更有利于提高小麦花药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