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2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林业   1340篇
农学   1078篇
基础科学   381篇
  1273篇
综合类   10213篇
农作物   1044篇
水产渔业   390篇
畜牧兽医   8681篇
园艺   1738篇
植物保护   810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622篇
  2022年   646篇
  2021年   645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744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551篇
  2016年   727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1363篇
  2013年   1184篇
  2012年   1635篇
  2011年   1638篇
  2010年   1519篇
  2009年   1553篇
  2008年   1632篇
  2007年   1368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329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768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413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育成鸭周龄达到19周后就进入成年产蛋鸭,产蛋期的蛋鸭与其他阶段相比,有很大不同,所以应区别对待。加强产蛋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产蛋率和蛋重,减少鸭蛋的破损率,节省饲料和降低死亡率。根据蛋鸭的生理特点、周龄、产蛋率把产蛋鸭的产蛋期分为产蛋初期、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150~200日龄为初期,200~300日龄为中期,300~400日龄为产蛋中期,400~500日龄为产蛋后期。  相似文献   
2.
为发掘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利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并筛选适合叶表微生物的收集方法,以马尾松针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悬摇法和超声波法收集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MUSCLE和Qiime软件研究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马尾松针叶表面定殖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真菌(菌丝及孢子)和细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物种丰富,包含细菌运算分类单位(OTUs)490个,真菌OTUs 1273个。马尾松叶表细菌以未分类的蓝细菌属(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36.53%)、未分类的拜叶林克氏菌属(unidentified_Beijerinckia)(28.60%)、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35%)为优势属;叶表真菌以枝孢属(Cladosporium)(2.45%)、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0.92%)、无头孢菌属(Capnobotryella)(0.91%)为优势属。针对叶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悬摇法和超声波法均有较高的物种检出度;在叶表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超声波法优于悬摇法,但超声波法样品间数据变异性较大,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流苏香竹(Chimonocalamus fimbriatus)是云南特有珍稀竹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文章以野外调查获取的流苏香竹分布信息为主,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19个气候因子,预测其在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当前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市和临沧市等地,除迪庆州、丽江市和昭通市外,云南其他区域均有低适生区零星分布。在未来2050s和2070s的2个时间段,基于2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尤其是SSP5-8.5路径下,高适生区面积仅为当前的12.51%(2050s)和18.63%(2070s);中、低适生区在SSP1-2.6路径下,显著扩张(2050s)或略微扩张(2070s),在SSP5-8.5路径下,则大幅收缩。流苏香竹野外实际分布区及其潜在分布区均以斑块状为主,可能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关。影响流苏香竹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暖月份最高温度、最干季度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流苏香竹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根据其野外分布状况,建议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在其潜在适生区内适当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1]。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到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双重身份"的特性,将倒逼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实现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6.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外语专业,并且在多年时间里培养了一大批外语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数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水平都不算太高,同时教育模式的更迭创新也比较缓慢,使得外语人才的就业能力表现较差。本文先阐述了外语人才的基本就业现状,接着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录用制度、构建完备的校企合作双赢格局、建立外语专业的产教结合模式四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外语人才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们要快速得到高产高质粮食的要求迫切,大量使用化肥,导致了有害物质残留,土壤或水污染,土壤板结或某些营养元素相对匮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是土壤内常见的共生结构,由AM真菌(AMF)与土壤根系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其可通过分泌代谢物,增大根系与土壤接触面积,调节某些土壤元素存在形式等多种途径,影响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转运。硫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之一,可由于植物对S的需要并不如N,P,K大量,现代农业在对土壤进行施肥过程中往往将其忽略,因此土壤缺S正逐渐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主要对AMF影响植物吸收土壤元素的途径及生理机制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其作用方式特点进一步分析AM共生对植物吸收转运硫素的影响,指出AMF作为生物化肥的可行性,以期为解决现代化肥的替代问题以及土壤缺硫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生物炭长期施用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按生物炭用量0、2.5、5、10、20、40 t·hm-2施用5年后的茶园土壤性状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5年后的茶园土壤pH提高了0.16~1.1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2.6%~92.3%,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10 t·hm-2处理最高。施用生物炭5年后的土壤性质变化,进一步影响了真菌群落结构,表现为Chao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提高生物炭施用量对茶园土壤次要作用的真菌(LDA值<3.50)丰度的增加效果高于优势真菌(LDA值>3.50)的效果,其中被孢霉属、木霉属、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黑盘孢属的相对丰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分析土木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毒力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以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USA 300为研究对象,通过醇提法获取土木香提取物,根据主要毒力因子蛋白表型功能(溶血活性和TNF-α含量释放分析),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不同浓度土木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毒力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无抗菌活性的土木香提取物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后可显著抑制培养物上清溶血活性及其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TNF-α释放活性,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土木香提取物处理可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肠毒素A和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的分泌,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土木香提取物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后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肠毒素A和TSST-1编码基因的转录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二元调控系统agr的转录。本研究结果表明,土木香提取物通过抑制agr二元调控系统转录及其毒力因子编码基因的转录而降低毒力因子的分泌,土木香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产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产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产流产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