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2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1783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64篇
  54篇
综合类   3044篇
农作物   233篇
水产渔业   184篇
畜牧兽医   714篇
园艺   1043篇
植物保护   71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鸡皮刺螨是一种吸血性外寄生虫,会引起鸡消瘦、贫血,并导致产蛋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给科研提供可靠虫源,并对杀螨药物、疫苗以及其他防控手段进行效果评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鸡皮刺螨实验室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技术研究。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鸡皮刺螨实验室饲养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将其总结归纳为使用动物饲养繁殖技术与离体饲养繁殖技术两类,同时指出了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辽东山区刺龙牙4种典型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林窗栽培模式、林缘栽培模式、造林地混交模式)系统的介绍了不同模式下栽培地选择、栽植前清理和整地、苗木栽植、林地及树体管理、采收相关技术,为提高刺龙牙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广大林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冯晋东 《花卉》2020,(4):253-254
落叶松尺蛾是我国华北林区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严重爆发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本文从落叶松尺蛾的发生环境、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山西省娄烦县地区落叶松尺蛾的防治方法,通过3年的防治、观察及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防治此虫的有效方法及措施,为该区域落叶松尺蛾可持续控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冷杉芽小卷蛾,在长春市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针叶内越冬。蛹期18~20天。平均每雌产卵12粒,雌成虫寿命9~12天,雄成虫寿命7~9天。卵期10~12天,孵化率约86%。该虫发生与林木组成、林龄、郁闭度有关。在幼虫取食盛期,喷雾防治,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贡嗄蝠蛾各虫态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phora dahurica Falk。寄生蜂共有13种,其中小蜂10种。采用投放糖水或蜂蜜溶液(1:10),落叶松鞘蛾幼虫及蛹体经研磨后过滤加蜂密(1:1),再稀释成1:10溶液的引诱物质以及保护蜜源植物等措施,可壮大寄生蜂和群,有效防治落叶松鞘蛾。7年实践证明,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76/100cm,下降至1。25-3头/100cm,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刺龙牙生产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操作的探讨,研究,分析了引起刺龙牙速冻产品变色的原因,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防止产品变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4-1996年对栎类害虫栎粉舟蛾[Fentonia ocypete Bremer]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探索,初步弄清了该虫在丹凤县的生物特性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