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55篇
  9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58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些阳离子在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测定了不同浓度的 6种阳离子 :钼、硼、锌、铜、锰和铁对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大豆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以及对线虫生防菌———厚垣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供试所有浓度下 ,铜、锰和铁明显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卵孵化 ,锌具明显刺激作用 ;在供试浓度水平较低时 ,铜、锰和铁对大豆种子发芽及根系生长有轻微抑制 ,锰的抑制较为明显 ,但均不影响进一步发育 ;在供试浓度较低时 ,铜、锰和铁对厚垣轮枝菌菌丝生长无任何影响。铜可作为线虫生防制剂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内胞囊线虫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2007年田间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大豆苗期(7~37 d)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在根系的时空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分布与根系生长状况有密切关系。出苗后7 d已有线虫侵入根内,随着根系生长发育,单位根长线虫数以及线虫总数增多,单位根长内线虫数量呈S型曲线变化。随着出苗后天数的增加,主根和侧根内线虫数量变化呈相反趋势,其中主根内线虫密度减少,侧根内线虫密度增加至相对稳定值。随着土层的加深,主根和侧根内线虫密度差异减小;5~15 cm土层根系内线虫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均最大。说明苗期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5~15 cm土层。  相似文献   
3.
青海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及田间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玲  侯生英 《青海农林科技》2011,(1):68+74+81-68,74
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在青海省的发生分布概况、田间发病症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一些综合防治方法,为我省农业工作者在田间识别及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SCAR标记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9种32个线虫种群进行检测,能够直接从混合线虫样品中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该检测方法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2龄幼虫具有扩增能力,最低检出阈值为1/2000个孢囊,1/80头2龄幼虫。【结论】本研究设计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种群中快速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且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初始密度(Pi)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系,在2011-2013年的两个冬小麦生育周期里,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分析了土壤禾谷孢囊线虫初始密度对其繁殖及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的繁殖系数(Rf)随Pi的增加而减少,当Pi为0.5个卵·mL-1土时,Rf达到8.7;当Pi为64个卵·mL-1土时,Rf仅为2.8。小麦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及产量均与Pi呈显著负相关。当Pi≥8个卵·mL-1土时,小麦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产量显著下降,因此田间禾谷孢囊线虫的初始密度高于该值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湖南水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旱稻孢囊线虫是一种水稻上重要的病原线虫。筛选抗虫种质资源对抗病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室内二龄幼虫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以单株平均孢囊数、相对抗病指数和繁殖系数法评价了湖南省51个主推的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结果】在供试水稻品种中未发现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室内接种条件下,在24个中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仅广两优2010表现为抗;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广两优2010、准两优527、广两优1128 3个品种为抗;在27个晚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盛泰优9712、准两优608、农香优204、岳优9264、岳优3700、中浙优1号、岳优27、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共10个品种为抗;而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表现为中感。在田间自然病圃条件下,依据繁殖系数Pf/Pi评价,筛选出9个晚稻抗性品种,鉴定结果与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基本一致。【结论】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部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孢囊线虫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原线虫。为筛选抗燕麦孢囊线虫的小麦种质资源,采用室内接种方法测试了104个国外小麦品种(系)和37个国内小麦品种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并利用不同抗性评价标准在自然病田对37个国内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评价。室内接种试验表明,104份国外小麦品种(系)中有高抗品种(系)14个,中抗品种(系)12个,中感品种(系)27个,其他均属高感,37个国内参试品种均属感病品种。自然病田鉴定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37个国内品种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差异。依据Andersen等的评价标准,37个小麦品种中有7个品种表现感病,30个品种表现抗病,与室内接种测试结果差异较大;依据Ireholm的标准,仅良星66表现抗病,其他品种均表现感病,与室内测试结果接近;依据Soriano等的标准,37个品种均表现感病,与室内测试结果相同。建议在筛选抗孢囊线虫小麦资源时首先采用Andersen等的标准进行初筛,然后利用Soriano等的标准进行田间评价。  相似文献   
8.
Genetics of resistance to 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is very complex. Crosses involving PI 437654, which is resistant to all races of cyst nematodes with other sources of resistance (Peking, PI 88788, and PI 90763) indicated that resistance to race 3 was controlled by four genes, two of which were dominant resistance genes and the other two were recessive resistance genes. For race 5, a four gene model with two recessive and two dominant resistance genes in epistasis has been proposed. For race 14, the results suggested a three gene model with one dominant and two recessive alleles. Several other plant introductions have been isolated which have different genes conditioning resistance. Most of the currently grown soybean varieties derived resistance from Peking and/or PI 88788. Resistance to SCN in these soybean varieties has broken down be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several new races and populations of SCN. The use of PI 437654 or Hartwig and other plant introductions with different genes for resistance will broaden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abilize yield.  相似文献   
9.
胶州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年度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东胶州市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CCN)的田间发生状况及其年度间的差异,于2011-2012和2012-2013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该地区麦田进行定点定期取样、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内线虫染色后镜检,以确定各虫态的季节和年度间群体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2011-2012年相比,2012-2013年春季CCN 2龄幼虫(J2)孵出较早,但对根系侵入较晚;土壤中J2群体密度较高,根组织中反而较低;根内幼虫发育不良,表现为3龄和4龄幼虫发生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没有明显发生高峰,群体密度持续低下;小麦收获后土壤中孢囊密度减少85.9%。2012-2013年J2侵入期推后和侵入率下降与3-4月份土壤干旱有关,而根内幼虫发育不良与4-5月份气温偏低有关。因此CCN侵染和发育关键期的干旱和低温可能是造成孢囊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和常见孢囊线虫的ITS序列比对分析,设计1对旱稻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He–F/He–R,特异性片段长度为281 bp。运用该特异性引物及建立的DNA提取方法和PCR体系,可特异性检测旱稻孢囊线虫单条2龄幼虫,可以从混合有1条旱稻孢囊线虫的0.1 g水稻根组织中特异性检测出目的DNA片段。特异性引物He–F/He–R与通用引物D2A/D3B结合,运用一步双重PCR检测方法可快速鉴定单孢囊,也可从初始分离的田间土壤总线虫样品中直接检测出旱稻孢囊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