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0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73篇
  1245篇
综合类   1071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677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47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张才骏 《动物医学进展》1997,18(3):23-26,4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青海省5个品种共1050只绵羊的血清铁传递蛋白进行了电泳研究。结果发现青海绵羊的血清运铁蛋白共有11个电泳变异体(I,A,G,B,L,C,D,M,E,Q,),构成37种电泳表型(IA,AE,AA,AG,AB,AL,AC,AD,AM,AE,AB,GG,GB,GL,GC,GD,GM,GQ,BB,BC,CD,CM,LC,LD,LE,CC,CD,CM,CE,CQ,CP,DD,DM,DEDQ,KP,MQ)。在5个品种绵羊中,藏羊血清铁传递蛋白的电泳变异体和电泳表型最多,分别为11个和28种,茨盖羊的最少,分别为6个和16种,青海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和青海半细胞毛羊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括目前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经营状况 ,探讨草地不断退化、畜牧业经营效益居后的原因 ;结合当地气候、地理和资源特征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举措 ,为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苜蓿草业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苜蓿草业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黄土高原发展苜蓿草业的地域优势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苜蓿草业的意义,并结合黄土高原实际提出了发展苜蓿草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 ,以TM遥感影像解译的 1998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 ,将伊金霍洛旗划分为毛乌素沙地亚区、乌审凹地亚区和黄土丘陵亚区。从区域尺度 ,利用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和斑块体平均斑块边缘等指数 ,对不同景观亚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在景观亚区这一尺度上 ,毛乌素沙地亚区一方面对该旗景观格局起控制作用 ,另一方面该亚区所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最大 ,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深。而乌审凹地亚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最小 ,人类活动强度最弱。从景观要素来看 ,无论哪一亚区均以天然草地为景观基质 ;不同类型斑块总的格局特点是 ,受人类影响程度愈深的斑块 ,其破碎化程度愈深 ,斑块的复杂性降低。总体而言 ,天然类型的斑块体 ,其斑块复杂性以乌审凹地亚区最为复杂 ,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则以毛乌素沙地亚区最深 ;而人工斑块类型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斑块类型之间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干旱预警服务系统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阐述青海省干旱概念、类型、成因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旱情监测区域。以地面常规监测、气候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相结合为基础,设计和建立了"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信息业务系统,可为研究干旱发生规律,及时监测和预测干旱的发生,评估干旱程度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安全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年龄2周岁左右的12头青海牦牛肉的食用品质及安全性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肉食用品质较好,肉质安全,无污染。具有肌红蛋白含量高、亲水率高、多汁性好,香味浓郁,肉质细嫩,口感适宜等特性。肉中肌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肉中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均符合GB18406.3和NY5044的要求,是生产优质牛肉制品的原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学价值的安全的肉食品,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进东北辽西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在青海湖斜麻沙区进行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樟子松当年主顶芽平均生长高度达10.13 cm,侧顶芽生长高度平均达5.14 cm,平均顶芽生长达7.64 cm,苗木整体生长良好,当年成活率达到93%;经过长达6个多月寒冬,越冬成活率达80%,返青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