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气对低地鸡蛋胚胎死亡和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常压低氧和高海拔增氧孵化试验,研究了氧气浓度对低地良种鸡蛋胚胎死亡率和孵化率的影响。死亡胚胎的分布用2阶段增长模型分析。模拟2900m海拔常压低氧孵化增加了胚胎后期死亡率,使孵化率降低到接近2900m海拔实际孵化率水平;2900m海拔全期增氧孵化可以有效降低前期和后期胚胎死亡率,大大提高孵化率;阶段增氧孵化也能不同程度提高孵化率,改变胚胎死亡分布,其中效果最好的为前期增氧组。结果说明低氧是影响2900m海拔鸡蛋孵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将川西北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的野生药用大黄引种到海拔1 510 m地区进行人工种植,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为低海拔地区大规模种植药用大黄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海拔对小鼠组织内T-SOD活性的影响,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2 300 m海拔组和1 700 m海拔组,连续饲喂30 d,试验前后各组称重小鼠,比较两组小鼠体重变化;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快速采取肝、肺、心肌和骨骼肌,测定各组织内T-SOD活性。结果表明,1 700 m海拔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高于2 300 m海拔组,差异显著(P0.05);1 700 m海拔组肺、心肌和骨骼肌中T-SOD活性显著高于2 300 m海拔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低海拔可以增加小鼠体重,提高肺、心肌和骨骼肌中T-SOD活性。  相似文献   

4.
将川西北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的野生药用大黄引种到海拔1 510 m地区进行人工种植,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低海拔地区大规模种植药用大黄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山病是低海拔地区的黄牛到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后发生的一种以心肺功能障碍为主、兼有消化泌尿系统症状的一种疾病.此病在一般兽医教科书和兽医资料中少见,本病的治疗常以输氧为主,兼顾维持心肺机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供了两藏拉萨高山灌丛(海拔4000-4700m)和高山草甸荒漠环境(海拔4300-4700m)20种鸟类的繁殖生物学信息.这些物种中,3个是青藏高原特有的,17个则有广泛的海拔分布.所有这些繁殖资料是关于高海拔地区、特别是鸟种的繁殖海拔上限的首次报道.其中,几个物种的信息以前从未有过描述.本项研究可以增加我们的极端严酷环境下鸟类自然历史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双柏黄牛(ShuangBai Bos Taurus)在全县均有分布,从海拔556m的低热河谷到海拔2946m的高寒山区均有饲养,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1000~2400m的"两江一河"的区域.是云南黄牛(1978年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中的一个地方品种.经调查:双柏黄牛具有耐热耐寒、适应性较强,善于爬坡、采食能力强,耐粗饲、合群性强,易放牧,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鲜美、膻味小的品质,是值得保护的地方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草地螟是昆仑山区草场主要害虫之一。2011年4~8月,在新疆和田地区采取灯光诱杀和随机取样方法对草地螟分布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拔1984m草场草地螟成虫数量最多,依次为海拔2500m、3076m和3488m,不同海拔区草地螟成虫发生期基本相同。草地螟幼虫在海拔2950~3253m均有分布,其中海拔3055~3097m的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海拔低于2800m和高于3400m的草场无草地螟幼虫分布。越冬代草地螟幼虫及蛹主要分布于海拔3028~3070m间的于田县阿羌乡塔孜克草场平均虫口密度284头/m~2,最高密度达296头/m~2。  相似文献   

9.
红花木莲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自然有性繁殖率极低,采用枝条扦插,枝条切口易褐变中毒失去生根能力或难生根。本试验是在枝条扦插效果不佳的基础上,采用红花木莲叶片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宜红花木莲叶插的生根剂配方与浓度,扦插生率最高达91.5%,为红花木莲育苗辟开一条无性繁殖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变化,为扩大当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产量以阴干后称重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随海拔升高其变化规律不明显,海拔2 624 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624-2 810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产量最高。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在2 294-2 624 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624 m阿魏酸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294-2 519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阿魏酸含量最高。结论:2 624-2 810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产量增加,2 294-2 624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因此,在2624 m海拔下有利于提高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研究高寒灌丛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光谱遥感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地物大面积无损探测。研究高寒灌丛的光谱变换特性有助于光谱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选取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的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河谷区域,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从2 900 m到3 600 m的阴坡,每100 m设置一个样地,采集每块样地的光谱数据。对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降噪处理后,通过反射率(REF)、吸收率(ABS)及反射率和吸收率的一阶导数(GREF和GABS)变换,分析了灌丛群落和光谱特征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中,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极显著,光谱REF与α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均呈现倒"V"字形变化。α多样性最高的海拔梯度与群落光谱REF最大的值均集中在中间海拔区域(3300~3400 m);2)灌丛含水率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呈"N"字形,即灌丛含水率与群落光谱REF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3)群落高度,生物量和茎叶比对灌丛群落光谱特征的影响较明显。阴坡灌丛群落光谱REF与生物量、茎叶比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反"N"形变化;4)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灌丛在整个灌丛群落中占有关键地位,其群落特征的变化对灌丛光谱特征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武威市凉州区境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属祁连山地带,海拔2 000~3 200 m;东北部是平原绿洲地带,海拔1 500~2000 m;东部是腾格里沙漠,海拔1 500 m以下。全区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0 mm,年平均温度7.7℃。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宁夏南部山区不同海拔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种植的品种,试验选择4个品种(东单60、屯玉168、铁研53、石玉9)分别种植在1 940 m(海拔点Ⅰ)、2 085 m(海拔点Ⅱ)、2 170 m(海拔点Ⅲ)3个不同海拔点,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开展株高、鲜重等生产性能和粗蛋白(CP)、粗脂肪(EE)等营养指标及相对饲喂价值(RFV)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株高、鲜重等生产性能在不同海拔点表现不同。随着海拔升高,株高、鲜草产量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CP、EE在中海拔点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海拔点(P<0.05)。RFV由高到低为高海拔点Ⅲ>中海拔点Ⅱ>低海拔点Ⅰ。铁研53的鲜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茎秆强度、CP、粗灰分等指标在3个海拔点都最高。说明铁研53稳定性高,适合在宁夏南部海拔1 940~2 200 m的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高度和播种量对稻田免耕种植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海拔地区,不同用种量对稻田免耕牧草种植技术探索,结果表明,每667m2用种量2kg为最佳,即充分利用了稻田肥力,节约劳动力,又可以提前利用,增加牧草产量,同时,也表明海拔在800~1200m左右地区适宜稻田免耕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通牦牛心肌对高原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选取2个海拔高度(海拔3 700,3 200m)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海拔高度的泽库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700m)和海晏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200 m)作为对照,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和电镜技术对心肌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海拔3 700m牦牛,其心肌纤维直径细于海拔3 200m牦牛,表面积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均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平均体积和体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而面数密度(NA)小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VEGF和MVD均较高的特点,心肌肌线粒体平均体积相对较小、NA相对较大,而体密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湖北神农架中华蜜蜂考察笔记(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神农架林区西部:九湖乡方位介绍:离开贯穿林区南北209国道上的垭子口,向西进入神农顶下的板壁岩,距离为23.5 km,再向西偏南行驶46 km,来到具有“高山湿地”的九湖乡;这是湖北惟一不通客运班车的乡,地理位置相对阻隔。由九湖乡再向西、向南都可以步行进入重庆市的巫山县。驶向板壁岩前,海拔已上升到2 340 m,沿路的主要植物是大熊猫喜食的箭竹;越过神农架最高的主峰区段,地势开始下降,进入树林茂密的崎岖山道,20 km多海拔下降近千米。3.1第十场点:九湖乡坪堑村4组刘乃满蜂场海拔1 580 m,2002年5月14日下午3:00。沿墙摆有6个蜂桶,其中3桶有蜂…  相似文献   

17.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植物与空气接触部位的一层疏水性保护屏障,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草地早熟禾在寒温带、温带地区均有分布,但是关于自然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叶表皮蜡质特征及其对复杂环境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在青藏高原东缘两座高山分别设置了5个海拔梯度,即2600,3000,3400,3800和4200 m。在不同海拔采集草地早熟禾叶片,分析其表皮蜡质的化学组分及含量,研究植物与土壤烷烃的链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叶表皮蜡质主要由初级醇组成,其次是烷烃和酯类,并含有少量脂肪酸和三萜类化合物;早熟禾表皮蜡质在海拔4200 m时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海拔;海拔变化与草地早熟禾总蜡质含量及蜡质各组分含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随着海拔的降低,初级醇比例减少,烷烃比例增加。综合分析认为,草地早熟禾通过改变其叶表皮蜡质的沉积及蜡质组分,可以更好地适应高山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利用果洛州大武乡3700~4200m的海拔梯度,分别在海拔3700m、3800m、3900m、4000m、4100m对短穗兔耳草的生长特征进行了定株观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量和单位长度干重变化基本一致,即在海拔为3900m处达到最大值,低于或超过此海拔趋于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长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草原的生态保护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祁连山草原的基本概况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总面积1 972.5 km2,山区海拔3 000~5 000 m,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海拔4 2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数千条冰川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提供了生命之水,是大小56条内陆河的源头,年径流量达72.6亿m3,是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果洛州大武乡3700m、3800m、3900m、4000m、4100m的海拔上对矮嵩草克隆生长特征进行了定株观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海拔3700m处5~6月份矮嵩草增加的分蘖数最多,其他处理6~7月份最多;在处理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分蘖数逐渐增多;矮嵩草的平均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