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粪臭素在猪体外的污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和酪蛋白对猪粪发酵液中粪臭素及相关合成物浓度的影响.将80头体重为(50.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0.2%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6周后,每组随机选取8头猪,采集其新鲜粪便,配制粪水厌氧发酵液用于发酵试验.发酵试验采用3×3正交设计,发酵液中外源L-色氨酸、酪蛋白、果聚糖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0.05%、0.10%,0、0.125%、0.250%,0、0.75%、1.50%.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荧光标记单链构象多态性及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测定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对照组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2)外源L-色氨酸为发酵液中色氨酸、粪臭素的主要影响因素,酪蛋白为对照组中吲哚的主要影响因素,果聚糖为发酵液中吲哚-3-乙酸的主要影响因素.3)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与饲粮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无互作(P>0.05).4)空白对照组猪粪发酵液优势菌以芽孢杆菌(CWBIB 1434)为主,含量为26%;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以非解乳链球菌(AF201899)为主,含量为36%.由此得出,降低猪粪中色氨酸的含量及在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有助于减少猪粪发酵液中的粪臭素浓度.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猪粪便菌群作用下粪臭素 (3 甲基吲哚 )和吲哚的形成途径以及pH对色氨酸降解成粪臭素和吲哚相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猪大肠菌群作用下L 色氨酸既能直接降解形成吲哚 ,又能经吲哚 3 乙酸再形成粪臭素。pH对色氨酸降解成粪臭素和吲哚相对产量有明显影响。pH =6 .5时 ,约 4 2 %色氨酸转化为粪臭素 ,5 8%色氨酸转化为吲哚 ;pH =8.0时 ,约 78%色氨酸转化粪自素 ,2 2 %氨酸转化为吲哚 ;pH =5 .0时 ,只有 16 %色氨酸转化为粪臭素 ,而 84 %色氨酸转化为为吲哚。本试验结果提示 ,通过改变环境的pH可以使色氨酸降解成粪臭素和吲哚相对产量发生变化 ,高pH环境有利于粪臭素的产生 ,而低pH环境有利于吲哚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果寡糖对猪粪便细菌群作用下L-色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果寡糖对猪粪便细菌群作用下L -色氨酸代谢的影响。将 10 % (W/V)粪水厌氧分装于无菌瓶中 ,分成 4组 :1组 (对照 )添加 2 5 0 μmol/LL -色氨酸 ;2~ 4组 :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 0 .5 % ,1.0 %和 1.5 %果寡糖。 38℃、厌氧培养。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 (0 ,2 ,4 ,6 ,8,12 ,18,2 4h)分别从各瓶中取 1mL培养液 ,分析各培养液中吲哚类物质含量。培养 2 4h后 ,分析各培养液中细菌学指标和pH。结果表明 :含L -色氨酸的体外培养液中添加 0 .5 % ,1.0 %和 1.5 %果寡糖 ,培养 2 4h后 ,使粪臭素浓度、吲哚 - 3-乙酸峰值和pH值均显著降低。添加1.0 %和 1.5 %果寡糖显著降低色氨酸降解率和粪臭素相对产率 ,显著提高吲哚相对产率 ,显著降低梭菌和大肠杆菌数 ,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和总厌氧菌数。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HPLC-PDA法测定清热解毒类中兽药中吲哚美辛的检测方法。采用ODSC_(18)色谱柱(柱长150 mm,内径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冰醋酸(50∶50,V_1∶V_2)为流动相,采集波长范围为200~400 nm,定量波长为317 nm,进样量为10μL。试验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在5~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各基质中吲哚美辛的检测限均为1.0 g/kg,峰纯度检查和光谱相似度检查均符合要求。其中,板二黄片中吲哚美辛的平均回收率为9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n=6);三黄散中吲哚美辛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3%(n=6);扶正解毒散中吲哚美辛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8%(n=6)。本法应用清热解毒类中兽药中非法添加吲哚美辛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苜蓿青贮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是紫花苜蓿青贮中的主要有机酸。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Shodex KC-811色谱柱,3 mM高氯酸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进样量5μL,柱温50℃,岛津SPD-10A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对紫花苜蓿青贮浸提液的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同时测定,有机酸分离效果理想,精密度高,回收率好。运用该方法测定数据真实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鹅肉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鹅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鹅肉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以Cloversil C18色谱柱,甲醇-1%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进样量5μL,流速0.6 mL/min,240-280nm波长紫外检测。经测定,鹅肉中含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噁啉等磺胺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猪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PLC测定猪肉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以Cloversil C18色谱柱、甲醇-1%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进样量5μL,流速0.6 mL/min,240-280 nm波长紫外检测.测定结果表明,猪肉中含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噁啉等磺胺类药物.利用HPLC法检测猪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清瘟解毒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了HPLC-DAD法同时测定清瘟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栀子苷和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扫描,扫描波长范围为190~400 nm,检测波长为230 nm。检查保留时间和光谱相似度对3种有效成分进行确证认。结果表明,3种有效成分在3.7~106.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加样回收率在98.1%~99.5%,RSD≤1.2%。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定性定量准确性好,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满足清瘟解毒口服液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HPLC法同时测定麻杏石甘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及苦杏仁苷含量。使用Water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样品前处理使用初始流动相稀释,乙腈∶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波长采集范围为200~400 nm,记录色谱图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 m 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在0.5~200μg (r2=0.9993,R2=0.9997)、苦杏仁苷在5~20 0μg (r2=0.999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16%,92.03%,90.24%(n=6),RSD分别为0.53%,1.08%、3.20%。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L-肉碱盐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L-肉碱盐酸盐的方法。采用C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磷酸盐缓冲液,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μL,并与传统的非水滴定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肉碱盐酸盐的线性范围为25~400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8.6%~99.4%。该方法检测限更低,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方法对蜂王幼虫中的几丁多糖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YMC-Pack NH2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纯水(体积比为50∶50,用乙酸调pH至4.0),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为20μL.本方法在10~1000μg/mL线性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在70%~103%之间.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用于蜂王幼虫中几丁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建立同时测定清瘟解毒口服液中栀子苷和黄芩苷含量的HPLC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提取波长为238 nm,进样量为10μL。试验结果表明,栀子苷在5~250μg/mL(Y=14614X+35809,R~2=0.9999),黄芩苷在10~500μg/mL(Y=13270x+23503,R~2=1.00)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14%、99.42%,RSD分别为0.87%、0.94%。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重复性、精密度、耐用性良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为制剂标准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芬苯达唑原料中的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芬苯达唑原料中可能存在的2种杂质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30∶70∶1,V/V)为流动相A和甲醇-水-冰醋酸 (70∶30∶1,V/V)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 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用归一化法计算原料中杂质的含量,与外标法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建立乳酸环丙沙星泊洛沙姆原位凝胶中乳酸环丙沙星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流动相为参比溶液,在波长200~400 nm段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光谱扫描以选择乳酸环丙沙星的入射波长;用Extreme C18柱(5μm,25 cm×4.6 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25 mol/L磷酸溶液(三乙胺调节pH至3)-乙腈(87:13),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λmax=279 nm,进样量为50μL,采用峰面积外标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表明:乳酸环丙沙星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79 nm,峰宽较窄;乳酸环丙沙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5~40μg/mL(r=1),平均回收率99.50%(相对标准偏差=1.67%,n=9)。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较好,可用于测定乳酸环丙沙星原位凝胶中乳酸环丙沙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液体酸化剂中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经过色谱条件优化比较,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为:采用Atlantis T3柱(250 mm×4.6 mm,5μm)作为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使用乙腈和20 mmol/L的KH2PO4缓冲盐溶液(pH值2.9)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μL。结果显示,4种有机酸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广,相关系数为0.999 7~1.000 0,检出限为0.26~0.53 mg/L,定量限为0.70~2.65 mg/L,加标回收率在94.1%~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93%。研究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快捷、定量准确,适用于液体酸化剂中有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低聚糖(SBO)及其功能组分对体外条件下肉仔鸡盲肠内容物粪臭素产量及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42日龄肉仔鸡盲肠内容物为菌源,将厌氧培养液分装于无菌培养瓶中,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添加250μmol/L的L-色氨酸,蔗糖(SUC)、水苏糖(STA)、棉籽糖(RAF)和SBO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的SUC、STA、RAF和SBO。另外,每组均设1个不加L-色氨酸但其他成分都相同的空白对照。利用ANKOM RFS体外产气系统,39℃厌氧培养24 h。采用PCR-变性梯度胶凝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发酵液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SUC、STA、SBO组24 h发酵液累积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AF组(P0.01);SBO、SUC和STA组吲哚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8.15%、97.72%和94.17%(P0.01),粪臭素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79.04%、71.88%和70.28%(P0.05);SUC组乳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p H极显著高于除RAF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1)。2)SBO组菌群均匀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UC、STA、RAF、SBO组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BO、STA、RAF组菌群相似性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有3条特异性条带,相似菌分别为延长布劳特氏菌(Blautia producta)、迪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路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的SUC、STA和SBO显著降低了肉仔鸡体外盲肠内容物培养液中L-色氨酸代谢生成吲哚和粪臭素的浓度,提高了菌群丰富度,并促进了特异性菌的增殖。降低粪臭素效果优劣依次为SBO、SUC、STA。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串联荧光检测法测定猪饲料中5种β-兴奋剂类药物(克伦特罗、沙丁胺醇、非诺特罗、莱克多巴胺和班布特罗)。用0.1mol/lHCl-甲醇(9+1,V/V)提取药物,旋蒸至干,用0.3%乙酸复溶,正己烷洗涤杂质。用MCX固相萃取柱净化,以C18色谱柱、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以紫外检测器249nm波长,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26nm、发射波长306nm进行串联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6.7%~103.5%,变异系数范围为1.5%~9.5%。  相似文献   

18.
建立猪血浆中双氯芬酸含量的HPLC测定法。猪血浆中双氯芬酸采用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溶液(90∶10,V/V)提取,HPLC紫外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15g/L乙酸水溶液(80∶20,V/V),测定波长为276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血浆中杂质不干扰双氯芬酸的测定,双氯芬酸血药浓度在0.025μg/mL~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最低定量限为0.05μg/mL,高、中、低空白血浆添加样品浓度的日内变异系数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4%和6%,回收率为85%~97%。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猪血浆中双氯芬酸含量的测定,可用于含双氯芬酸钠的制剂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建立同时测定杜仲叶提取物中5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柱为岛津WondaCract ODS2 C18(4.6 mm×150 mm, 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检测波长为238 nm,桃叶珊瑚苷、绿原酸、芦丁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00、327、254 nm。结果表明,5种成分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101.0%,RSD 1.06%~1.50%,10批杜仲叶提取物中5种成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5.83、40.21、13.12、64.72、11.03 mg/g,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对杜仲叶提取物样品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分析菊花中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样品采用超声提取,以0.1%磷酸溶液(A相)-甲醇(B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0-3 min,30%A~35%A;3-6 min,35%A~40%A;6-9 min,40%A;流速为1.0 mL/min;采用purospher star RP-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20μL。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分别在4.30-43.00 mg/L、5.00-5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8.56%;相对标准偏差为3.2%和1.7%。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的检测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