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压舱水是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主要媒介之一,造成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危害,一直以来,船舶压舱水携带有害生物的情况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船舶压舱水造成的危害、我国及美、澳等国对压舱水管理的比较和分析,初步提出了加强船舶压舱水管理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的水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水质的问题一直是普遍关注的焦点。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微生物风险,微生物风险主要是由饮用水中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收集了济南市相距较远的集中供水的居民家中供水管网末梢水,通过对细菌总数的研究,了解济南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弗林蛋白酶(Furin)裂解位点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前体蛋白中,它在病原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被Furin识别并裂解活化,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进入细胞并发挥致病作用;它还与病原感染宿主过程中的毒力、宿主和细胞嗜性等相关;它可能还是微生物传播效率和规模影响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对其在微生物感染宿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综述,以期为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研究和阻断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畜禽产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食品中毒和食品安全问题被广泛报道,得到了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对畜产品的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展开分析,并根据当前微生物定量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讨论,以期能够全面科学的评估畜产品微生物风险,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奶牛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局部病变,在奶牛养殖业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据报道,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微生物共有100多种,分为接触类传染病原菌和环境病原菌两大类[1]。接触类病原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等;环境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组织以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纷纷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展开了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并建立了快速信息共享、紧急预防、快速反应的风险预警体系。我国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预警方面引入了微生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大数据,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估要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平台,用以探索风险预警与交流机制等。我国食品微生物预警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仍存在数据缺乏标准化、预警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实现数据共享,并深入开展预警技术研究。本文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和开展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的药效学及其对禽源致病菌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苯尼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动物专用抗微生物药。它通过与敏感菌的50S核糖体亚基结合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氟苯尼考对多种禽源致病微生物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此,氟苯尼考广泛用于禽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对氟苯尼考的药效学特点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瘤胃原虫对细菌的吞食作用是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重要因素。提高瘤胃内容物的稀释率可以减少原虫对细菌的吞食作用及微生物的维持能量需要,因而瘤胃水平衡对于瘤胃微生物区系、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究瘤胃内水的来源与去路及影响水平衡的因素,探讨根据瘤胃水平衡测定绵羊唾液分泌方法;(2)研究瘤胃内灌注人工唾液对瘤胃液体平衡、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瘤胃液稀释率与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3)探讨在生产实际中,调控瘤胃水平衡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饲料中的致病病原微生物种类日益复杂,波及原料种类范围更加广泛,而且耐药性不断增强。这些微生物对动物以及人类的健康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核酸探针制备、杂交与标记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探针诊断试剂的商品化、核酸探针诊断技术在兽医诊断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拟就核酸探针在病原体的检测、微生物分型与致病微生物鉴定、细胞培养中污染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及致病机理研究几个方面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多重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多重PCR检测还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目的基因,对高效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作者对近来多重PCR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食品非致病微生物及相关环境食品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又名抗菌素。它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有腹泻症状的幼畜疾病极其普遍 ,而且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所以 ,世界各国有关学者对幼畜腹泻疾病的防治研究仍十分关注。幼畜特别是新生幼畜发生消化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和一些条件致病微生物和中毒性微生物的活跃。新生幼畜对这些微生物特别敏感 ,因为机体肠道环境适应系统的固有保护力尚未形成。在正常情况下 ,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占优势的是一些乳酸微生物 ,它们是机体的天然保护物。而现实中所常用的防治幼畜腹泻的抗生素等制剂 ,当多次或长期使用往往疗效不佳。这是因为它们不仅能抑杀致病性和条件致病微生物 ,而…  相似文献   

15.
以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及生物信息学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蛋白质组学是蛋白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比较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耐药性及发现新的抗生素,揭示疫苗候选和免疫原性成分.文章对比较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方法与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猪粪水渗漏、溢流和施用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垂直分布的影响,为猪粪水对水源的污染隐患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用猪粪水渗透土柱的方法进行模拟试验,设计了3种渗透方式,分别测定各土层土壤的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增加,pH值降低;其中,猪粪水-猪粪水组含水率增量最小,有机质增量最大,pH值降低量最大。猪粪水中的有机质可在轻粘土中渗透到3m以下,与猪粪水中的微生物一起明显改变土壤的pH值,过多使用猪粪水或猪粪水持续渗漏会使土壤酸化;且即使是黏土场地,猪场粪水有机质渗漏对于地下水位在3m以下的水源亦有较大的污染隐患。采用16S rDNA荧光定量PCR分析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轻粘土对猪粪水中的微生物有较强的过滤作用,土层深度60cm以下微生物的含量明显下降到土壤本底值。  相似文献   

17.
《兽医导刊》2008,(4):I0001-I0001
朱国强1964年5月生,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扬州大学畜禽病原微生物研究室主任,世界禽病学会会员,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北美奶牛乳房炎研究协会兼职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和(动物)机体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动物病原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和预防控制;兽用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存在着复杂、多样、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瘤胃原虫、瘤胃细菌和厌氧真菌,还有少数噬菌体。从1843年Gubry和Delaford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发现微生物起,到20世纪初,由于受到研究条件和技术的局限性,许多研究工作者主要对微生物的形态分类进行研究(Hungate,1966)。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显微镜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使得人们对瘤胃微生物的研究除了可以进行形态观察外,还可对其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环境条件和生长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在奶牛乳腺炎患牛中,绝大部分是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原主要是经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而发生感染。因此,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奶牛乳腺炎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直接的方法。防止致病细菌感染的重点是消灭乳头口和乳头皮肤上的细菌,并在2次挤奶之间保护乳头,防止环境性致病细菌感染。目前,奶牛乳腺炎的预  相似文献   

20.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是指细菌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检测出此状态下的细菌,给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带来了隐患。现已发现的VBNC状态细菌大多数是水生细菌,包括很多种致病菌。现对近些年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VBNC状态的形成与检测、生物学特性及复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VBNC状态水生致病微生物引起疾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