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藻营养强化对卤虫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在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苗种过程中投喂的营养强化的卤虫幼体,以促进苗种生长及提高存活率,本研究以卤虫(Artemiasp.)为研究对象,利用镜检、凯氏定氮和气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卤虫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体长、蛋白质以及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并选择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球藻(Chlorella pyenoidosa)强化营养卤虫幼体(三龄期),检测了投喂24h和48h后卤虫幼体体长、蛋白质、EPA和DH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卤虫幼体的发育,EPA含量在120h时显著降低;3种微藻能促进卤虫幼体的生长,但不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微藻强化48h后,可以提高卤虫幼体EPA含量。上述结果说明微藻营养强化有利于提高卤虫幼体生长和EPA含量,其中以扁藻的强化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鳙鱼和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CK),1,100,1 000 mg/L的L-肉碱分别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 h,投喂3种鱼开口苗21 d,测定鱼开口苗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中长链脂肪酸(C14-C24)的组成。【结果】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和100 mg/L处理组的C18∶2n-6、C18∶3n-3、C20∶4n-6、DHA和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种鱼开口苗的1 mg/L处理组的C14-C24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大多显著降低(P<0.05);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00 mg/L处理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以及DHA+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强化的卤虫对鲤鱼开口苗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及DHA+EP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但对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卤虫卵及无节幼体的蛋白质含量高,占干重的40%~60%,脂肪含量占干重的10%~30%。另外,卤虫中还含有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它们对水产幼苗的生长、着色都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卤虫无节幼体具有个体大小适宜(体长450~600μm)、不污染水质和可以进行营养强化等优点,所以已成为水产幼苗不可缺少的鲜活饵料。1海鱼幼苗养殖中对卤虫进行n-3HUFA营养强化的必要性不同品系的卤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所摄取的食物千差万别,导致卤虫体内营养成分,特别是几种高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等的显著差异,并且所有自然生长的卤虫体内都缺乏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鲤鱼开口苗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的影响,为鲤鱼开口苗的饲养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1,100,1 000 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sp.)12和24h,然后投喂给鲤鱼(Cyprinus carpio)开口苗,21 d后测定鱼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结果】投喂L-肉碱强化12 h的卤虫时,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对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n-3+∑n-6和∑DHA+EP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1 000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 mg/L L-肉碱处理组(P<0.05)。投喂L-肉碱强化24 h的卤虫时,1和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 mg/L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 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1,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较对照组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质量浓度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24 h后再投喂鲤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鲤鱼开口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  相似文献   

5.
测定和比较了土池培育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简称轮虫)、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简称桡足类)、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oponica,简称糠虾)和渤海品系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简称卤幼)的水分、总脂、磷脂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轮虫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生物饵料(P〈0.05),卤幼的总脂/湿重、总脂/干重和磷脂/干重含量最高,轮虫的总脂含量最低(P〈0.05),桡足类和糠虾的总脂及磷脂含量则介于两者之间。(2)4种生物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中性脂还是极性脂,桡足类的DHA含量最高,糠虾和轮虫次之,卤幼最低(P〈0.05);糠虾体内的EPA含量最高,卤幼次之,轮虫和桡足类的EPA含量显著低于前两者(P〈0.05)。(3)4种生物饵料中的∑HUFA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糠虾〉桡足类〉轮虫〉卤幼,DHA/EPA值大小依次为桡足类〉轮虫〉糠虾〉卤幼。  相似文献   

6.
测定和比较了土池培育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简称轮虫)、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简称桡足类)、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oponica,简称糠虾)和渤海品系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简称卤幼)的水分、总脂、磷脂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轮虫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生物饵料(P〈0.05),卤幼的总脂/湿重、总脂/干重和磷脂/干重含量最高,轮虫的总脂含量最低(P〈0.05),桡足类和糠虾的总脂及磷脂含量则介于两者之间。(2)4种生物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中性脂还是极性脂,桡足类的DHA含量最高,糠虾和轮虫次之,卤幼最低(P〈0.05);糠虾体内的EPA含量最高,卤幼次之,轮虫和桡足类的EPA含量显著低于前两者(P〈0.05)。(3)4种生物饵料中的∑HUFA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糠虾〉桡足类〉轮虫〉卤幼,DHA/EPA值大小依次为桡足类〉轮虫〉糠虾〉卤幼。  相似文献   

7.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同时72 h卤虫的体长也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4 h内卤虫体内PHB含量随强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强化24 h卤虫体内PHB含量最高,达到卤虫干重的10.73%。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利用卤虫生物包裹的方法将PHB应用于水产育苗,以100 mg/L PHB浓度强化卤虫幼体24 h效果最佳。研究亮点:β-羟基丁酸酯(PHB)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替代抗生素的生物控制剂,目前针对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尚属首次。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PHB和不同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 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同时72 h卤虫的体长也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4 h内卤虫体内PHB含量随强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强化24 h卤虫体内PHB 含量最高,达到卤虫干重的10.73%。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利用卤虫生物包裹的方法将PHB应用于水产育苗,以100 mg/L PHB浓度强化卤虫幼体24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n-3、n-6系列脂肪酸,特别是DHA、EPA、18∶2n-6、20∶4n-6对卵巢和幼体的发育非常重要,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平衡也很重要.在斑节对虾亲虾饲料中应提供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并保持适宜的n-3 /n-6、PUFA/SFA、DHA/EPA之比.  相似文献   

10.
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 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5%.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27%、1.80%和8.61%,PUFA含量为26.00%.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73%~13.47%、1.41%~1.46%和17.04%~17.96%,PUFA含量为39.36%~40.82%.精制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4.58%~17.00%、1.48%~2.78%和30.24%~31.93%,PUFA含量为55.53%~59.32%.混合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3.34%~14.13%、1.38%~1.42%和24.88%~26.60%,PUFA含量为48.87%~50.70%.综合考虑轮虫成活率及脂肪酸组成,采用0.35 g/L精制鱼油或0.25 g/L混合鱼油强化银鲳仔鱼的饵料轮虫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3种微藻兼养培养及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mman、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品系分别进行自养培养和兼养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在兼养培养条件下,其生长速度都不同程度地增加,EPA和DHA含量也显著地提高;而亚心形扁藻在兼养培养条件下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生长速度没有改变,EPA的含量极低,并且不含DHA。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悬浮式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养殖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细菌悬浊液孵化卤虫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生物絮凝体悬浊液孵化卤虫的存活率均高于人工海水孵化组,且卤虫个体长度(953.41±55.64)μm大于人工海水孵化组的卤虫个体长度(916.31±73.43)μm。生物絮凝体悬浊液孵化的卤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12.00%±1.28%)和(1.72%±0.07%),均高于人工海水孵化的卤虫。本研究认为,利用养殖固体废弃物生产的生物絮凝体可以用来营养强化卤虫。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添加鱼油对肥育猪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肥育猪饲料中添加鱼油生产富含DHA(docosahexaenoic acid),EPA(eicosapentaenoic acid)的猪肉.结果表明:在肥育猪饲料中添加2.5鱼油,可以极显著提高脂肪、肌肉中的DHA,EPA含量.100 g肌肉中EPA对照组为4.7 mg,鱼油组为30.4 mg,是对照组的6.5倍;DHA对照组为13.5 mg,鱼油组为53.8 mg,是对照组的4倍,证明在饲料中添加鱼油生产富含DHA,EPA的猪肉可行.在肥育猪饲料中添加鱼油对猪生产性能、肉质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饵料对舟山牙鲆仔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生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15日龄牙鲆仔鱼,经30d培育,测定其生长、白化率、变态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野生桡足类和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牛长率、变态率和存活率均最高,白化率最低;营养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高,白化率较低;未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最低,白化率最高。据此可认为: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是牙鲆仔鱼的优质活饵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我国六个地区(河北沧州,河北黄骅,山东无棣,西藏措勒,内蒙锡林浩特,新疆巴里坤湖)所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蛋白含量为46%-53%,脂肪含量为21%-26%,除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测定之外,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38%-4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50%,六个产地卤虫无节幼体均含有较多的20:5n-3,18:3n-3含量很少,为海水型卤虫,其脂肪酸组成因产地而异,其中18:2n-6和20:5n-3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最大,西藏措勒的50:5n-3含量最高,达23.52%,内蒙锡林浩特最低为7.90%,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缺乏22:6n-3.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六个地区(河北沧州,河北黄骅,山东无棣,西藏措勒,内蒙锡林浩特,新疆巴里坤湖)所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蛋白含量为46%-53%,脂肪含量为21%-26%,除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测定之外,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38%-4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50%,六个产地卤虫无节幼体均含有较多的20:5n-3,18:3n-3含量很少,为海水型卤虫,其脂肪酸组成因产地而异,其中18:2n-6和20:5n-3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最大,西藏措勒的50:5n-3含量最高,达23.52%,内蒙锡林浩特最低为7.90%,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缺乏22:6n-3.  相似文献   

17.
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与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分别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微藻。对于这两种微藻的培养,大多是以传统的光自养为主;本研究展开了异养/兼养培养方式的探索,以期获得更高密度的生物量,以及更高产量的DHA与ArA。在使用葡萄糖作为外源有机碳源时,等鞭金藻和缺刻缘绿藻均可以实现异养生长,在黑暗条件下快速积累生物量。适宜等鞭金藻和缺刻缘绿藻异养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 g/L和1 g/L。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了氮浓度的影响:对于等鞭金藻,300 mg/L的硝酸钠对于生物量的生产最佳,同时对于胞内DH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强;对于缺刻缘绿藻,氮浓度对于微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对其ArA的含量影响显著,缺氮培养时ArA的含量最高。在证实了两种微藻的异养特性与最适碳、氮营养供给后,我们进一步开展了兼养的研究,从而获得了显著提升的微藻生物量以及目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后,将兼养获得的两种微藻用于投喂卤虫,结果表明DHA与ArA都可以被有效传递给卤虫,从而有望开发成为营养强化型的水产饵料。本研究为等鞭金藻和缺刻缘绿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强化鸡蛋为原料制备DHA强化蛋黄粉,通过测定pH值、色差值、DHA含量和过氧化值等指标,探讨烘箱加速氧化25 d,及不同温度(4、25、37 ℃)、光照(照光/避光)和氧气(有氧/无氧)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相较于喷雾干燥能更好地保留DHA,制得的DHA强化蛋黄粉中DHA含量为17.1 g·kg-1。高温氧化使DHA强化蛋黄粉的pH值降低,红度值增加,亮度值下降。37 ℃贮藏7周时,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3.1%。25 ℃贮藏60 d时,无氧避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5.2%,有氧避光条件下为93.6%;无氧照光条件下DHA强化蛋黄粉中DHA的保存率为94.2%,有氧照光条件下为91.7%,且有氧照光组的过氧化值为有氧避光条件下的3.7倍。综上,温度对DHA强化蛋黄粉中DHA保存率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氧气和光照对DHA强化蛋黄粉的氧化变质具有促进作用。DHA强化蛋黄粉应优先考虑低温、避光、密封存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