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土池育苗适口饵料生物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青松  金珊 《海洋渔业》2002,24(4):185-186,181
海水土池育苗可以利用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因其具有成本低、收益好等特点而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近几年来,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鱼类、贝类、虾蟹的土池育苗也已开始。但由于种种原因,土池育苗生产很不稳定,甚至失败,其中原因之一是育苗培育时饵料供应不足,营养不全面或是质量不好。浮游生物是多数鱼、贝、虾、蟹幼体的开口饵料、基础饵料,或是补充饵料,在育苗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搞好海水土池育苗,培育适口饵料生物是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介绍一些海水土池育苗中如何培育适口饵料生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对虾种苗生产中,主要使用硅藻、小球藻等单细胞浮游植物以及海水丰年虫等浮游动物作为幼体饵料。但是,培养这些饵料,不但需要大量的设备,劳动力和经费,硅藻和小球藻的培育,还受到光照、水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进行稳定生产比较困难。因此,已开始研究以人工超微粒子饲料代替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3.
杜尚昆 《齐鲁渔业》2008,25(9):44-45
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浅海人工增养殖事业的迅猛发展,毛蚶作为浅海底播的优势品种之一,它的人工育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毛蚶土池培养饵料育苗与毛蚶育苗的区别是利用室外土池培养天然饵料,不用室内人工培养各种单胞藻饵料。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亲虾培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室外土池人工饲养的5月龄和7月龄南美白对虾中精选出健康无病的成虾作为后备亲虾,放入室内水泥池中培育6个月,探索亲虾的培育技术及性腺发育成熟所需的条件因子,主要是积温度数、月龄、饵料种类。此外,还分析了亲虾的生长特征,推荐了有效提高亲虾产卵孵化率的饵料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海产珍稀经济动物幼体的适口饵料小球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产珍稀动物幼体的生物饵料适口是人工育苗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人工培养的优良饵料生物应具备下列条件:1.个体大小及在水中的运动和分布应适于养殖动物摄食;2.营养丰富且容易被养殖动物消化吸收;3.饵料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养殖动物无毒;4.对环境的适应力强,生长、繁殖迅速,易于大量培养。小球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适生于海水环境中的代表种如盐生小球藻(ChlorellasalinaButcher),该藻藻体为圆球形,单细胞,细胞直径为4~7微米,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壁薄而光滑。叶绿体杯形,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蟹类,在沿海地区的养殖已得到普及和推广,但苗种的供不应求制约着该蟹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各地普通采用室内水泥池育苗和室外土池育苗两种育苗方式,但出苗率太低,涉及原因很多,如开口饵料、盐度、温度、培育密度等,其中饵料的数量和质量尤为熏要。采用土池育苗方法,因池塘内的天然饵料远不能满足蟹苗的摄食需要,必须补充投喂螺旋藻,蛋黄,豆浆、育苗用粉料等。因此,  相似文献   

7.
在25~28.5℃条件下,于室外土池中培养小球藻18 d ,分别采集不同生长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的小球藻样本,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研究了土池小球藻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球藻在指数生长期的粗脂肪含量(占鲜质量4.85%)明显高于其他生长期(占鲜质量1.44%~1.85%)。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最高值出现在指数生长期,稳定期和延缓期次之,衰亡期最低。指数生长期、稳定期、延缓期和衰亡期的含量分别为总脂肪酸的23.37%、17.92%、17.53%和12.47%;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分别为总脂肪酸的17.92%、12.98%、13.02%和8.62%。因此,指数生长期末期或稳定期初期是室外土池培养小球藻的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8.
尤颖哲 《福建水产》2016,(6):481-485
在人工育苗的过程中,对亲贝进行促熟培育获得高质量受精卵是开展规模化育苗的关键。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亲贝存在性成熟同步率低、产卵不集中的问题,研究对波纹巴非蛤亲贝分别进行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池人工暂养促熟培育,经5、10、15、20 d的暂养促熟培育后,采用阴干、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产卵,比较不同的暂养促熟方法和促熟培育时间对亲贝的性腺发育及催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室外土池人工促熟法,波纹巴非蛤亲贝性腺发育的成熟情况比室内水泥池促熟法好、死亡率低;且经室外土池人工促熟培育10 d,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及催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青蛤工厂化育苗技术有较大进步,但亲贝主要依靠采捕自然成熟个体,或在室外土池培育,这两种方式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幼体培育必然在高温季节进行,此时不但水质较差,且饵料培养非常困难,因此育苗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培育失败。为此,我站开展了青蛤亲贝室内人工催熟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innaeus)进行规模化土池人工育苗,包括亲贝培育、苗池清整、基础饵料培养、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及稚幼贝培育、水质监测和敌害防除等。硬壳蛤土池育苗面积60亩,经过近7个月的人工培育,共培育苗种8.25亿粒(平均规格2861粒/kg),每亩产蛤苗1375.68万粒,亩利润20675元。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顾若波研究员、徐钢春副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公布了一种刀鲚土池生态育苗的方法,包括室外土池育苗池的选择、亲鱼的再次强化培育、亲鱼与鱼苗的分离以及通过培养轮虫、枝角类等饵料生物为刀鲚鱼苗进行早期阶段培育的步骤。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5月利用低盐度(12)河口水在上海崇明进行了轮虫土池培育实验,并对其脂肪酸营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经过33d培养,结果表明,(1)只要管理得当,低盐度、自然水温(平均水温为18.2℃)条件,土池培育轮虫可以实现持续稳定供应,采收时间、每日采收量和亩总产量分别达到28~29d、9.2kg/667m2·d和259kg/667m2,最高密度可达45个/ml;(2)敌害生物和饵料条件是土池培育轮虫持续稳产的关键因素;(3)土池培育轮虫EPA、DHA、AA等HUFA含量高于酵母和微绿球藻培育的轮虫,因此土池培育轮虫的营养价值好,适用于海水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13.
刘敏 《福建水产》1992,(2):89-89
微型藻类培养的成败,在许多水产育苗领域中起着决定作用.海产小球藻因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成为海产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育苗的实用饵料之一.但在室外扩大培养中,常被其它更适应于室外环境条件的种类占据优势,导致小球藻培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轮虫室内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水鱼、虾、蟹等海水养殖品种人工养育过程中,轮虫作为重要的前期动物性饲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稳定、充足的轮虫供应是育苗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轮虫的获得主要有两种方式:室外土池培养和室内水泥地培养。比较而言,室外土池培养具有生产费用低、产量大等优点,但受季节、水  相似文献   

15.
青蛤潜居泥沙中生活,移动性小,适宜滩涂养殖,且近几年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沿海各地均在开展青蛤人工育苗试验和生产。我们于2005年7月-10月底,利用投放较大颗粒的附着基、浮游期采用过滤海水、稚贝附着后改用室外土池流水培育的新工艺,在430m2水体中培育壳长4mm-9mm的青蛤苗种总计1亿粒。  相似文献   

16.
河蟹人工育苗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的研究和试验,形成了到班年代大规模、工厂化、从北到南的蟹苗批量生产,为加速和推动全国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河蟹人工育苗基本理论的完善和人工育菌技术的突破,河蟹人工育苗的方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大体归纳为四类:1.利用天然海水人工育苗;2利用浓缩海水(卤水)人工育苗;3.利用地下咸水人工育苗;4.利用人工配制海水人工育苗。上述几种方法有的在室内水泥地加温进行;有的在室外土池进行。但无论哪种河蟹人工育苗方法均获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存在…  相似文献   

17.
选定适宜的海水池塘,投放怀仔黑Jun。通过施肥培育鱼苗生长所需的生生饵料,并投喂浮游动物和其它人工饵料,60亩池塘经两个月育成平均全长56.43mm的苗种 14.6万属,平均亩产2433属,为海水池塘的生产经营开辟了新项目。  相似文献   

18.
选定适宜的海水池塘,投放怀仔黑鮶。通过施肥培育鱼苗生长所需的生物饵料,并投喂浮游动物和其它人工饵料,60亩池塘经两个月育成平均个长 56. 43 mm的苗种 14. 6万尾,平均亩产 2 433尾,为海水池塘的生产经营开辟了新项目。  相似文献   

19.
于2015年6月~9月在广东珠海对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情况以及苗种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培育亲鱼2 000余尾,成熟率93%以上。成熟亲鱼的体质量雌雄之间差异较大,雌鱼性腺指数(GSI)为1.03%~6.05%,雄鱼GSI为0.26%~1.76%。雌鱼产卵类型为一年产卵1次,分批成熟、分批产卵,初次性成熟的产卵期从2015年6月13日~9月30日。共计产卵75.0×106粒,受精率为72%~95%,胚胎发育在盐度27~28.8、温度29~31℃、p H 8.1~8.3条件下历时13 h 52 min,孵化率为58%~95%。仔鱼在室内培育,投喂小球藻和轮虫,5~7 d后转移到室外土池进行培育,7 d后投喂小球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幼体。第25天起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第30天起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并逐渐过渡到投喂人工颗粒饲料。从2015年7月23日开始至9月30日累计培育出子二代苗15.0×106尾,平均成活率为25.0%。综合亲鱼产卵和幼苗育成情况,认为该鱼全人工繁育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培育优质的亲鱼以及育苗过程中水质的控制和适口饵料选择及其适时更换。  相似文献   

20.
小水体高密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红旗  张黎 《河北渔业》2005,(1):49-49,51
<正>轮虫是多种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活 体饵料。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主要是室外土池 人工养殖或室内水泥池培育。但前者受自然条件 影响大,后者培养周期长,产量低,往往不能满足 生产需要。近年来,国内从韩国引进小水体高密 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在大菱鲆等名贵鱼类的早 繁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1~2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