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20周龄小鸡46只随机分成五个试验组。第1组用吉林禽霍乱活菌苗饮水免疫,每只小鸡约饮服120×10~8个活菌,第2组用华南弱毒菌苗饮水免疫,每只小鸡约饮服140×10~8个活菌。第3组皮下注射吉林活菌苗,第4组皮下注射华南弱毒菌苗,第5组不接种菌苗作为对照组。第1、2、5组在饮服菌苗后25天,第3、4、5组在皮下免疫注射后30天,用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C48—1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攻击,第1组和第3组分别获得58.33%及66.67%的保护率,保护性显著(P<0.05),而第2组和第4组则未获明显保护性(P>0.05),保护率均为25%。本试验证明,用吉林禽霍乱活菌苗饮水免疫可引起小鸡抵抗同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的免疫力,同时表明禽霍乱活菌苗饮水免疫这一方法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1010”禽霍乱活菌苗拌入粒料,两次口服活菌总数50亿的鸭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可达8个月,与饮水免疫法的效果是一样的。菌苗拌入粉料口服免疫,也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但各试验组免疫鸭的保护率高低不一致,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饮苗剂量组合和不同时间间隔组合的选择试验,确定R1-23固体培养弱毒活菌苗两次饮水免疫的最适总剂量为每只50亿个活菌即25亿+25亿饮苗剂量组合。两次饮苗的最佳间隔时间为48小时。免疫鸡以每只初次饮服25亿个R1-23活菌后,间隔48小时再饮服25亿个R1-23活菌的方法免疫,可产生90-100%的近期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饮苗剂量组合和不同时间间隔组合的选择试验,确定R1—23固体培养弱毒活菌苗两次饮水免疫的最适总剂量为每只50亿个活菌即25亿+25亿饮苗剂量组合。两次饮苗的最佳间隔时间为48小时。免疫鸡以每只初次饮服25亿个R1—23活菌后,间隔48小时再饮服25亿个R1—23活菌的方法免疫,可产生90—100%的近期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进行的“1010禽霍乱弱毒活菌苗拌料口服免疫的研究”项目,不久前通过了专家鉴定。该研究项目是用1010禽霍乱弱毒活菌苗,以拌料口服免疫的方法,使鸭口服两次,  相似文献   

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的方法,获得了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NGVEV-CN株)致弱的弱毒株(CN40株)。该弱毒株TCID50为10^-8.08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易感1日龄雏鹅连传8代不返强。该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最小免疫剂量为10000TCID50,免疫后3d产生部分免疫力,5d产生坚强免疫力。口服免疫效果最好,对雏鹅免疫期在30d以上。该弱毒株能够干扰强毒在雏鹅体内繁殖,进入鹅体后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繁殖并排泄出体外,使同居雏鹅感染并获得一定程度免疫力。临床使用后可极显著降低雏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前已报告,833禽霍乱弱毒菌苗150亿活菌皮下注射对鸡是安全的,免疫注射100万活菌时保护率在80%以上,安全量与免疫量之间相差1.5万倍以上,这是一株令人满意的禽霍乱弱毒菌苗。为了进一步明确禽霍乱弱毒菌苗对鸡的免疫产生时间和免疫力持续的时间,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家禽和野禽均可发生,其中以鸡、鸭、鹅最易感染。1998年潮安县凤塘镇某鸭场发生一起鸭注射禽巴氏杆菌活菌苗(即禽霍乱菌苗)后而发病的病例,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户饲养鸭800多只,30日龄时开始发病,至60日龄时陆续死亡共200多只,发病期间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氟哌酸、苦木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缓和,死亡数有所减少,但仍不能痊愈。经了解,该批鸭在发病前曾注射过鸭瘟疫苗及禽巴氏杆菌活菌苗,两次相隔一周,并在禽巴氏杆菌活菌苗中加入抗生素药物后一起注射。二、临床症状表现为精…  相似文献   

9.
广东新兴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广东新兴地区分离的I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SS毒株,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Ⅰ型鸭肝炎病毒79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SS79.按弱毒疫苗规程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10-5.16个EID50/只.接种1日龄雏鸭后第3天可检测到抗体,7 d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1次免疫抗体可维持4周以上.疫苗在-20℃保存6~12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禽霍乱弱毒活菌苗饮水免疫试验,近几年只见过两篇报导。国外Rice等人(1979)应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U]株的禽霍乱弱毒活菌苗以1:133及1:50  相似文献   

11.
鹅瘟又叫鹅感染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适应鹅体后在鹅群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自1963年在我省报导以来,连年不断,现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虽各地应用鸭瘟疫苗免疫,但效果不尽一致,且免疫期较短。为此,我们进行了弱毒株的培育研究。以九潭系鹅瘟强毒株连续通过9~11天龄鸭胚传代致弱,经一定代次后,对鹅已完全失去致病性,每隔一定代次回归鹅3~4只,共计38只鹅均安全。该毒株经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对鹅最少免疫剂量为15~(-5)lml/只;毒株原液至10~(-5)lml/只免疫鹅,平均保护率  相似文献   

12.
鸡皮下注射兔源巴氏杆菌弱毒833菌苗150亿活菌,对鸡是安全的,注射10万个活菌可以保护80%以上,安全量与免疫量相差15万倍以上,远远超过其他禽霍乱弱毒菌苗。因此,它是一株颇有希望的禽霍乱菌苗。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选育的禽多杀巴氏杆菌自然弱毒菌株──R1-23菌株经固体培养方法制备鸡霍乱口服弱毒活苗。试验测得该口服活苗每羽一次性饮水安全量在10000亿个活菌以上,至少相当于正常饮水免疫剂量的200倍。试验测得该苗口服免疫的近期保护车(二次饮苗间隔48小时组)分别是:浅层静置培养弱毒活苗平均为76.2%(6批次),深层通气培养弱毒活苗平均为84.4%(10批次),因体培养弱毒活苗平均为93.3%(3批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市郊禽霍乱较为流行,死亡率高,对养鸭专业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曾先后用过冻干弱毒苗、氢氧化铝灭活苗,效果都不理想。1987年我们先后两次引用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制的1010禽霍乱活菌苗,按规定的饮水免疫方法给三万余只产蛋鸭口服免疫。免疫后五个月间对30户33  相似文献   

15.
用经过选择的离多杀巴氏杆菌自然弱毒株R1-23菌株制成的鸡霍乱固体培养口服弱疫苗,其安全剂量接近于200个免疫剂量,该口服疫苗两次饮水免疫的最适总剂量为每羽50亿个活菌,最佳间隔时间为48小时,免疫鸡第二次饮苗第3天即可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率(7/8),免疫鸡对异型强毒株P1059(8:A)P2723(9:A)和同型强毒株C48-1(5:A)滴鼻攻击的近期保护率平均为5/16,6/10,和9/10,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鹅细小病毒。本病毒对雏鹅、仔鹅有特异性致病作用,而对鸭、鸡、鸽等家禽类及哺乳类动物无致病性。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20日龄以内的小鹅免疫功能不全,尤其以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日龄越小死亡越多;不同地区、日龄、免疫状况的鹅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各不一致。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危害十分严重,鸡、鸭、鹅都易感染,所以又称禽霍乱。本病的传染途径一般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是通过摄食和饮水。  相似文献   

17.
将从我国常用的五株禽霍乱弱毒株中筛选出的731弱毒菌株(简称CA株)制备的菌苗,以3~4亿活菌免疫猪,极为安全,保护率100%,免疫期达9.5个月。对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2 000万活菌,最大安全剂量为200亿活菌,在猪体连传6代毒力无返强现象。共用15批菌苗在14个县、市免疫猪只33.7万头,表现安全,免疫力强。  相似文献   

18.
行业会讯     
张家港市某养鸭户2003年10月24日引进一日龄肉雏鸭6000只,按常规饲养与免疫。饲养到7日龄时,禽主用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以预防大肠杆菌病。开始按每只雏鸭500单位饮水,连用7d,但用该药饮水时不断有病死鸭出现,认为用药量小,接着加大用量,按每只雏鸭20000单位的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第2天雏鸭死亡80多只,第3天死亡170多只。后请笔者前往诊治,剖检部分病死鸭,体内都有尿酸盐沉积物。  相似文献   

19.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验证分离到的毒株(KM2007株)对健康鹅、鸡的致病性,用分离病毒KM2007株之尿囊液分别接种20只25日龄非免疫雏鹅和雏鸡,并设对照组,每只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试验组鹅和鸡分别出现典型的鹅新城疫病和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照组全部健活.并从发病及死亡的鹅和鸡的脑/脾中收集到病毒,试验表明分离毒株与鹅自然感染发病的病原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