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制剂组(LAB)、糖蜜组(M)、乳酸菌制剂+糖蜜组(LAB+M)4个处理,青贮后第7, 24和45天打开,测定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制剂加速了青贮早期乳酸发酵进程,但由于底物不足,青贮后期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有所升高;添加糖蜜补充了发酵底物,促进了乳酸发酵,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值(P<0.05),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减少了丙酸和丁酸的生成。乳酸菌制剂+糖蜜组与单独添加乳酸菌制剂组相比显著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 但与单独添加糖蜜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发酵底物不足是限制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添加乳酸菌和发酵底物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桑叶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本试验探讨了添加乳酸菌、葡萄糖或糖蜜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组(P)、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葡萄糖组(P+G)、乳酸菌+糖蜜组(P+M),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桑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加速了桑叶青贮过程中乳酸发酵,青贮第7天P,P+G和P+M组乳酸含量已达到C组的6倍以上,pH值降至4.30以下,其中P+G和P+M在青贮结束时降至4.0左右。补充发酵底物并未有效改善桑叶青贮发酵品质,C、G和M组pH值在青贮前30 d始终保持在5.85以上,青贮60 d时C组为5.96,G和M组分别下降至5.35和5.24,显著(P<0.05)高于P组。整个青贮过程中P组显示最高的乙酸含量,始终显著(P<0.05)高于C、G和M组,青贮7 d后开始显著(P<0.05)高于P+G和P+M组。青贮第7天P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之后各组氨态氮/总氮均随青贮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P、P+G和P+M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C、G或M组直至青贮结束。本试验结论认为单独添加乳酸菌明显提高了桑叶青贮发酵品质,而组合添加并未进一步得到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不同添加剂对陇东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添加剂在促进牧草青贮发酵过程中有益菌和酶的活性、提高消化率和改善发酵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初花期刈割的第1茬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分析不同添加剂(甲酸、蔗糖、EM菌液和纤维素酶)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无添加剂对照组,pH、乙酸和氨态氮(NH3-N)/总氮(TN)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且未检测到丁酸和丙酸。4种添加剂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蔗糖组、EM菌液组和纤维素酶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甲酸组和对照组。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种添加剂处理组的有氧稳定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说明,4种添加剂都可以提高陇东紫花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延长有氧稳定性。但以纤维素酶组pH、乙酸和NH3-N/TN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最高,青贮发酵品质最佳,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全株构树和稻草为原料,按照鲜重质量比10∶0(A组)、9∶1(B组)、8∶2(C组)、7∶3(D组)混合调制青贮饲料。各混合比例设无添加剂(CK)、糖蜜组(T)、乳酸菌组(GLP5)及糖蜜+乳酸菌组(T+GLP5),青贮60 d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混合比例糖蜜添加组(T、T+GLP5)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GLP5与CK处理相比,pH值和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B处理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D组(P<0.05)。各混合比例添加剂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均降低,A、B及D组T、T+GLP5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显著降低(P<0.05),C组T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全株构树与稻草混合青贮时选用糖蜜添加组(T、T+GLP5),同时选用9∶1的混合比例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乙酸和糖蜜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原料,设对照组、乙酸(A)、糖蜜(M)、乙酸和糖蜜组合添加(AM)4个处理,发酵45 d后分析FTMR的发酵品质,同时将所有FTMR暴露到空气中,分别在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和AM组降低了乳酸含量(P>0.05),各组仅检测到微量的丙酸、少量的丁酸和较低的氨态氮/总氮,表明各组FTMR发酵品质均良好。有氧暴露6 d后,各组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和M组pH值在第12 天显著(P<0.05)上升至5.70和6.50,具有较高的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而A和AM组乳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好氧性微生物和酵母菌数量在整个有氧暴露的过程中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氧暴露12 d后pH值仍维持在4.50左右,延长了有氧稳定时间。综合考虑,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FTMR饲料,可在TMR中添加0.3%乙酸,既不影响发酵品质,也可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稞秸秆替代苇状羊茅对全混合日粮青贮早期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TH0)和3个青稞秸秆不同比例替代组TH5、TH10和TH15。青贮14 d开窖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将剩余的发酵TMR暴露于空气,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变化;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的第2,5和8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TH0)相比,TH5的pH、乳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醇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TH10和对照相比pH差异不显著(P>0.05),但乳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醇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TH15 pH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乳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醇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各组氨态氮/总氮和乳酸/乙酸无显著(P>0.05)差异,均以乳酸发酵为主,发酵品质良好。有氧暴露第2天后各组pH和氨态氮/总氮持续上升;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持续下降;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显著(P<0.05)升高。除TH15外,其他各组温度在第35 h开始上升,TH15温度上升延迟,并且温度上升峰值最小。和其他组相比,TH15有氧稳定性最好。综合考虑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对青稞秸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建议采用TH15设计配方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青贮稻草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稻草青贮时,分别添加乳酸菌(L)、乳酸菌+糖蜜(LM)、乳酸菌+纤维素酶(LC)和乳酸菌+糖蜜+纤维素酶(LMC),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剂量分别为5×105 cfu/g、0.6 IU/g、20 mg/g,贮存90 d后开包检测。综合评定青贮稻草的青贮质量,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浸提液的pH值、氨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并测定稻草的有氧稳定性。试验结果:L组、LM组、LC组和LMC组的总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C、LMC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剩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提高了乳酸的含量;LC和LMC组显著提高了乳酸的含量(P<0.05)。对照组的总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LC和LMC组(P<0.05),但是和L、LM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有氧稳定性和有氧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提高了乳酸的含量和综合评分;在乳酸菌的基础上,添加糖蜜或是与纤维素酶的组合,有利于提升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以6∶4混合的基础上,添加3%,4%和5%的糖蜜,旨在进一步改善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为西藏地区青稞秸秆青贮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青贮前14天,糖蜜添加组乳酸含量快速增加,pH值迅速下降。对照组pH值未能降至4.2以下,而糖蜜添加组均在4.0左右,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乳酸/乙酸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氨态氮/总氮均低于对照组,且添加3%糖蜜已达到优质青贮饲料标准。青贮第60天糖蜜添加组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各组体外降解率均高于青贮材料。综合考虑,在青稞秸秆和黑麦草以6∶4混合的基础上添加3%的糖蜜可获得优质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预干处理、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对饲用谷子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灌浆期106号和107号饲用谷子为原料,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用新鲜及预干处理的谷子调制青贮;利用2种不同含水量的谷子调制的青贮中,无添加为对照组(CK),添加1%糖蜜和0.2%植物乳杆菌的混合制剂为试验组(M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30 ℃室温环境中发酵45 d。开封后测定青贮干物质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值、乳酸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预干处理极显著(P<0.01)提高2种饲用谷子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和pH值,显著(P<0.05)提高106号饲用谷子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106号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干物质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的新鲜和预干青贮ML组的pH值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组,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结论]预干处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留,但对青贮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青贮乳酸发酵,显著降低pH值,提高乳酸/乙酸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以无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甲酸以及两种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Sila-Max,Sila-Mix)对小黑麦和黑麦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黑麦和黑麦青贮饲料的调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甲酸处理组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最优;Sila-Max和Sila-Mix处理组的DMD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和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ila-Max用量最少,发酵品质最优;青贮原料间小黑麦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黑麦,更适于调制青贮饲料。综上,小黑麦添加甲酸调制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优,小黑麦添加Sila-Max处理调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添加剂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共5组,即对照组(CK),原料直接青贮;A组:加玉米粉10%;试验B组:玉米粉和乳酸菌(10+0.001)%;C:添加3种酸(甲酸∶乙酸∶丙酸=80∶11∶9),混合液0.3%;D组:甲酸和甲醛混合液3%(85%~90%甲酸和37%~40%甲醛混合比为1∶1),塑料袋抽真空密封青贮45 d。并于青贮第3,5,8,15,23,30和45天分别取样。结果表明,笋壳单独青贮时pH值均达4.50以上,氨态氮占总氮比例高达22.83%,营养物质损失大,青贮效果不理想。添加玉米粉,玉米粉+乳酸菌,有机酸,甲酸+甲醛后笋壳青贮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种添加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干物质及乳酸含量(P<0.05),可使笋壳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改善。各处理中乳酸含量均高于乙酸、丙酸和丁酸,各添加剂均可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并降低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各处理组优劣顺序为B>A>D>C>CK;青贮前8 d是影响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扩大饲料资源提供新的途径。试验选取末次收获辣椒后的辣椒鲜秸秆为原料,设3个水分(75%左右、65%左右和55%左右)梯度,分别添加甲酸(1.5% FW,FA)、丙酸(1.5% FW,PA)、玉米粉(100 g/kg DM,CF)和马铃薯渣(30% FW,PD),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组(CK),100 mL PE瓶常温青贮45 d,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水分、添加剂及其互作对辣椒秸秆青贮效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含水量的降低,pH和干物质升高,乳酸、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降低,含水量75%青贮饲料的pH和中性洗涤纤维最低,乳酸生成最多,氨态氮/全氮较低;与CK相比,添加FA显著(P<0.05)降低青贮饲料pH和氨态氮/全氮,增加乳酸和可溶性糖;添加PD和CF有效补充了发酵底物的不足,干物质和可溶性糖显著(P<0.05)增加;各添加剂组青贮料中均较少或未检测到丁酸。结合灰色关联度对参试青贮调制方式的青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含水量75%+FA的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含水量65%+PD。综上可知,辣椒秸秆适宜青贮的含水量为75%左右;添加马铃薯渣青贮于各水分条件下效果皆较优,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王成  王益  周玮  骈瑞琪  张庆  陈晓阳 《草业学报》2019,28(6):109-118
试验旨在探讨含水量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单宁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水分×植物乳杆菌)完全随机设计,含水量分别为60%、70%和75%,植物乳杆菌设置添加组(1×10^6 cfu·g^-1鲜样)和对照组。分别于青贮的60和120 d,开袋取样测定发酵品质、蛋白组分和单宁含量。辣木叶干物质中粗蛋白(CP)含量为16.7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为10.72%。含水量对辣木叶青贮品质有显著影响,70%含水量组与60%水量组相比,氨态氮(NH3-N)、氨基酸类游离氮(FAA)、乙酸(AA)、丙酸(PA)和乳酸(L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70%含水量条件下,添加植物乳杆菌,有机酸(LA、AA、PA)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酸菌(LAB)和酵母菌(Yeast)数目显著降低(P<0.05);发酵60 d时,在60%和75%含水量条件下,添加植物乳杆菌,pH值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的大肠杆菌数量均小于2.0 log cfu·g^-1FM。不同含水量和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后单宁含量均有降低作用,但无显著差异(P>0.05)。辣木叶蛋白丰富,易于调制青贮饲料,70%含水量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降解单宁含量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叶青贮发酵品质,探究乳酸菌和糖蜜对构树叶青贮发酵指标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构树叶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乳酸菌(L)、糖蜜(M)和乳酸菌+糖蜜混合(ML)4个处理,贮藏30天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并及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除了添加乳酸菌组,其他添加剂处理pH值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提高(P<0.05),乙酸(P<0.05)和丙酸含量下降。微生物分析表明与CK组相比,M和ML组均提高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另外,添加剂处理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与CK相比,糖蜜处理组(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升,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降低。综上,构树叶青贮添加糖蜜可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并改变青贮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西藏地区燕麦(Avena sativa L.)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合青贮使用添加剂改善发酵品质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燕麦秸秆利用效率,将收获籽粒后的燕麦秸秆和抽穗期刈割的多年生黑麦草以4∶6混合青贮,分别添加1×106 cfu·g-1 FW的乳酸菌制剂、4% FW糖蜜和乳酸菌+糖蜜,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单独或组合添加糖蜜和乳酸菌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P<0.05)。添加糖蜜组发酵品质优于添加乳酸菌组,显示较高的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且单独添加糖蜜与组合添加组各发酵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燕麦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时添加4%糖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象草收获时往往具有较高水分,单独青贮发酵品质不佳。为提高象草青贮品质,研究了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的影响。处理设为对照、分别添加象草鲜重10%的米糠、小麦粉、干豆腐渣和麦麸。青贮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添加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了青贮原材料的干物质(DM, P<0.01),降低了缓冲能(P<0.05);青贮后,所有添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1)。添加小麦粉显著增加了丁酸(0.81% DM)和氨态氮(NH3-N, 14.40% TN)含量(P<0.05),而其他添加处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最低,分别只有0.04% DM和9.75% TN。添加小麦粉和干豆腐渣对青贮饲料好氧稳定性改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分析营养特性、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青贮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李顺  穆麟  曾宁波  陈东  张志飞  叶志刚 《草业学报》2019,28(12):205-210
为了评价不同添加剂对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在72%籽粒苋与28%豆粕混合青贮中分别添加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复合酶、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以等量水为空白对照组,青贮30 d后进行开包取样并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添加糖蜜、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复合酶或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处理组均较对照改善了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干物质损失率、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P<0.05)。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及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处理组pH值、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综合评价,建议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时添加糖蜜或复合添加糖蜜与乳酸菌或纤维素复合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同晾晒时间和青贮时间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Zea mays L.)青贮品种“曲辰9号”为试验材料,将乳熟末期的青贮玉米全株收获粉碎后,在阴凉处分别晾晒0(对照,CK)、1、2、3、4 d,然后在塑料桶(5 L)中分别进行青贮,待青贮60、90、120 d时进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果 青贮玉米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晾晒2、3、4 d后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CK;用晾晒2、3、4 d的全株青贮玉米原料进行青贮,pH值显著(P<0.05)高于CK,晾晒2 d青贮120 d处理除外。晾晒时间对乳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产生显著(P<0.05)影响,青贮时间仅对乳酸、丁酸产生显著(P<0.05)影响,其中,乳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丁酸含量在原料晾晒之后明显增加。CK处理中,青贮90、120 d的NDF含量显著(P<0.05)高于青贮60 d处理。利用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开展V-Score分析,晾晒导致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降低,试验中品质较优的青贮为原料粉碎后未经晾晒的处理(CK)。结论 在未经晾晒处理下进行青贮60 d的青贮玉米,综合品质较高。在青贮玉米原料含水量为74%时,不建议粉碎之后通过晾晒降低含水量再青贮。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添加绿汁发酵液、乳酸菌制剂和葡萄糖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无添加剂),绿汁发酵液组(FJLB),乳酸菌制剂组(LAB),葡萄糖组(G),绿汁发酵液+葡萄糖组(FJLB+G),乳酸菌制剂+葡萄糖组(LAB+G);在青贮第3,7,14,30天开窖,取样分析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AB处理对发酵品质影响不大,FJL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提高了pH值、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使发酵品质变差,而G、LAB+G和FJLB+G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了青贮早期的乳酸含量,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乳酸/乙酸值,并显著(P<0.05)降低了最终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但与G处理相比,LAB+G和FJLB+G处理没有显示出更优的效果。综上所述,添加葡萄糖可促进同型乳酸发酵,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接种乳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