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麦19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中熟大穗型小麦新品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平均7 995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8%,居14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3~2004年度参加省高肥冬水Ⅱ组区试,平均8 58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52%,居13个品种第2位;2003~2004年度参加省高肥冬水Ⅰ组生产试验,平均7 462.5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居该组参试品种第4位。该品种穗层整齐,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后期灌浆快,落黄好,籽大粒饱,千粒重高,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高产栽培要注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晚播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菏麦13产量7 675.0 kg/hm2,较对照(鲁麦15)增产9.18%,居参试品种第1位.032产量7 650.0 kg/hm2,较对照增产8.82%,居参试第2位.淄麦7号产量7 545.0 kg/hm2,较对照增产7.33%,居参试第3位.3品种均抗病、抗倒、抗干热风,熟相好,适宜在菏泽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濮花 1 6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阳 5 1 3为母本 ,豫花 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区试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 2 988.6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2 .43% ,达极显著水平 ,居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麦套生产试验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342 0 .0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6.6% ,居第 1位。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 ,平均籽仁产量381 4.5kg/hm2 ,比对照鲁花 9号增产 2 1 .0 0 % ,居第 2位 ;2 0 …  相似文献   

4.
豫谷13是安阳市农科所1990年来选育审定的第8个谷子新品种,突出表现高产、优质、多抗.2005~2006年参加华北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 794.6kg/hm2,较对照国审品种豫谷5号增产5.21%,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6年参加生产示范试验,产量4 735.5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9.7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豫谷13抗白发病、线虫病,生育期84天.  相似文献   

5.
1 周麦 1 6在豫北的产量表现周麦 1 6是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矮秆大穗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中 ,在安阳 (中棉所)、滑县、济源、延津、温县等共设 8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861 6kg/hm2 ,居第 2位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6.5 1 %。2 0 0 2年省生产试验 ,在浚县、濮阳县、获嘉县共设 3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5 66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1 4.2 3 % ,3点均居第 1位。2 0 0 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 ,在新乡市、濮阳市共设 2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444 .5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平均增产 9.62…  相似文献   

6.
旱地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品种定西24号为对照,在榆中县中连川乡旱地进行了4个春小麦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春小麦品种(系)以陇春27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 962.5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24号增产50.48%,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西旱1号次之,为1 495.8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24号增产14.69%,居参试品种(系)第2位。这2个品种田间表现生长整齐,综合农艺性状好,抗锈病、白粉病性强,产量高,可在榆中县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9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在2008-2009年连续2年江苏省淮南小麦区试中经试点和专家打分评判,田闻表现、后期转色及熟相均为参试品种最佳;产量表现,2年区试19个试点,16点增产,平均产量7 647.9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5.59%,居参试种首位;2010年度生产试验,8点均增产,平均产量6 488.85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9.07%,居4个参试种第1位.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4号是以兰天10号作母本,95-3-5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连续自然淘汰和人工选择选育而成。2011—2013年在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2 a共有8个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4 846.95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7.37%,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6位。2011—2012年度在灵台什字全膜覆土穴播示范片,产量高达8 422.50 kg/hm2。株高85 cm,穗长6.6 cm,千粒重42.5 g,容重762.9 g/L,生育期285 d,属中熟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35.0 g/kg,湿面筋209.2%,沉降值19.7 m L,粗淀粉(干基)656.3 g/kg,灰分(干基)16.1%,属强筋小麦。综合抗病性好,条锈免疫,轻感白粉病,抗寒、抗旱性强,抗倒伏。适宜在陇东冬麦区的平凉市、庆阳市山塬旱地及周边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多抗谷子新品种豫谷1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3是安阳市农科所选育的谷子新品种,突出表现高产、优质、多抗。2005~2006年参加华北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94.6kg/hm2,较对照国审品种豫谷5号增产5.21%,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6年参加生产示范试验,平均4735.5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9.7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豫谷13抗白发病、线虫病,生育期84d。  相似文献   

10.
2013—2014年度在界首市进行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洛麦23、新麦26早熟2~3 d,豫麦69较晚熟。9个参展品种产量变化幅度在6 568.5~9 582.0 kg/hm2,其中周麦26居参试第一,产量为9 582.0 kg/hm2。在抗倒性方面,周麦系列抗倒能力较强,鑫麦8号、新麦26抗倒能力略差。  相似文献   

11.
黄婷  许大军  万才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85-9485,9487
测定分析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硬度。采用近红外仪对宿州、涡阳18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硬度进行测定并比较。宿州和涡阳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硬度无显著性差异。宿州地区小麦之间蛋白质含量偏差小,硬度偏差较大。同一地区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是由品种本身基因决定的,不同地区同一品种之间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间差异是品种×环境互作引起的。小麦品质不仅和小麦本身品种有关,而且和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中南优质区试小麦HMW-GS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2000~2003年度参加冀中南优质区试的小麦新品系的HMW-GS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在这些品种中,Glu-1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15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评分大部分在6~10之间,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强弹亚基出现的频率有显著提高。并鉴定出一批含优质亚基的品系。  相似文献   

13.
国审小麦新品种晋太170的选育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晋太170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通过国家审定、省级审定、跨区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培育过程中采用了:①不断充实、提高基因库整体水平,引进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技术,聚合高产和优质基因,为提高选配杂交组合效率提供科学依据;②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境条件、不同生态条件多点鉴定的技术,促进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统一,提高了选择效率;③坚持综合性状协调统一的观点。这些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和效率均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 5个中国小麦品种和 8个法国小麦品种为原料 ,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对方便面品质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评价小麦品种方便面加工品质的主要指标 ,分析了中法小麦品种品质间的差异 ,提出了用质构仪评价方便面品质时的代表性指标。结果表明 ,4 5 m in时拉伸参数、稳定时间、沉淀值和加入酶活抑制剂时所测糊化参数 ,可以作为评价方便面用面粉品质的主要依据 ;沉淀值可作为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预测方便面筋力的首选指标。研究还发现 ,中国小麦品种在蛋白质质量、糊化特性和方便面筋力方面低于法国小麦品种 ;参试法国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但其沉淀值和拉伸特性均优于参试中国小麦品种 ,方便面加工品质也较好。评价结果认为 ,由质构仪所测得的硬度和断裂能量可作为反映方便面的粘弹性和筋力特性的主要代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23个小麦品种拔节──孕穗期样品N等10种养分的测试分析,分析了小麦品种间矿质养分含量、吸收分布状况、利用效能等差异性。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矿质养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品种间拔节──孕穗期倒1──倒4叶片养分含量虽差异很大,但其分布状况却基本一致;小麦品种间矿质营养利用效能也存在差异,淮北地区5个种植品种,以豫麦18号、豫麦13的N、P、K利用效能较高,冀麦5418利用放能较低。  相似文献   

16.
赵新宇 《北京农业》2011,(33):21-22
小麦是北京市通州区主栽的农作物之一。通过探讨、分析本地区小麦生产上品种更新演变以及产量结构的不断变化,为以后小麦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进一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对作物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形态结构模型为作物理想株型筛选、高产、高效、抗倒伏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针对小麦形态结构复杂,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衡观35和衡4399为材料,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了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小麦叶片高度形态数据,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叶片高度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冬小麦返青后不同叶位叶片高度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叶片高度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82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在0.32~1.52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实现了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形态结构模型的有机结合,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分析及栽培技术的阐述,探讨了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利于冬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实现小麦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特别是Glu-D15+10亚基,已作为小麦优质育种的重要选择标记。但研究发现,有些品种虽然含有5+10亚基,但品质水平并不理想。而且即使同样具有5+10亚基的小麦品种,其品质也有较大差异。为了系统分析这种差别,选用Glu-Dl住点组成相同春小麦品种,在同样具有5+10优质亚基背景下研究了其产量与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产量大小顺序为:龙-4081〉龙麦26〉龙辐98N2〉龙辐970189,籽粒容重:龙麦26〉龙-4081〉龙辐98N2〉龙辐970189.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变化趋势相同:龙辐970189〉龙麦26〉龙-4081〉龙辐98N2。沉降值大小顺序为龙-4081〉龙麦26〉龙辐970189〉龙辐98N2。龙麦26和龙辐970189品质表现更好。相比较,虽然龙辐970189品质稳定性更优些,但因是早熟品种产量较低。在生产上宜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山西优质小麦的育种、品种品质以及生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育出了不少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国内品种比较,品种品质属中上乘水平,但从整体水平看,与国家标准及进口小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②这些优质小麦品种数目不多,而且大都品质不稳定,农艺性状差,生产上不能形成规模;③山西省优质小麦面积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④山西省优质小麦品质区划及审定工作不完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