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耐药菌株不断产生,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整合子是加快临床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原因.它是细菌基因组中可移动的遗传物质,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捕获外源基因盒(gene cassettes) 并使之表达,同时整合子可位于质粒、染色体或自身作为转座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参与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病原菌中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3.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加至治疗量,导致一旦猪群发生细菌性疫病即到很难找到有效治疗药物的地步。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而导致抗生素疗效下降,细菌病危害加重。专家指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而且耐药菌产生之快、传播之迅速、耐药率与耐药水平之高是以前少有的。如果说以前抗生素的神奇功效令我们对许多传染病信心百倍的话,那么进入90年代已经出现了令我们手足无措的困境。特别是近两年,医学和兽医临床上又出现了超强耐药、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危害更加严重,几乎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如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耐药菌株又可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细菌,使其他异种菌株变成耐药菌株,从而带来预防与治疗动物疾病的困难.间接造成了大量的兽药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作用下,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细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抗生素的疗效大大降低,可移动遗传元件整合子被认为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转移的重要原因。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及表达关系到新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播散,研究整合子传递耐药性的影响因素能够合理指导临床用药,进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播散。基于上述原因,文章综述了SOS反应、自然转化、可变区启动子、基因盒长度、重组位点等因素对整合子传递耐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多重耐药菌株(Multiple-resistant strain,MRS)的不断出现.由主动外排系统介导,阻止药物在菌体内积聚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主动外排系统在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大肠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现已发现大肠杆菌中存在多种主动外排系统,如AcrAB、AcrEF、EmrAB、Ecr、QacE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大肠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研究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多药耐药它表现为细胞对一种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指以分离的同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菌株数占分离该种细菌总菌株数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生素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以及人为因素,许多细菌菌株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或耐药性,单凭临诊观察来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就显得十分地困难。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m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是指某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的试验,可以检测和判定药物是否具有抗菌作用以及抗菌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9.
随着饲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与使用种类不断增加,细菌产生的耐药性的速度不断加快。细菌的耐药谱越来越广且强度高,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加,使有效控制细菌疫病的流行也显得愈来愈困难。抗生素被广泛使用到饲料中去,使一些动物致病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越来越难,且费用也越来越高。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已成为一个导致疾病和死亡的社会问题,且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由此可知,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滥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有目共睹的,为了人类生存环境、长远利益和人类健康,必须禁止滥用饲用抗生素。当务之急是依…  相似文献   

10.
一、细菌的耐药机理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后,细菌可在数月或数年间对其产生耐药性。细菌基因的突变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的根本原因,在一个感染周期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突变率约为1/107,如该突变可对抗生素耐药,将使细菌在敏感菌被杀灭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下,突变率可成百倍增加,并极易发展为多重耐药。耐药性的迅速扩散通常由携带抗生素耐药性的质粒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穿梭和复制所导致,高度耐药的细菌常同时涉及以下几种耐药机理。1.主动泵出机理药物在达到靶位发挥作用之前,必须通过G-菌的外膜和内膜、G 菌胞壁…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性往往伴随抗性代价(fitness cost)的出现,包括生长速率减缓和毒力下降等现象。在无抗菌药物或者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较低的环境中,抗性代价可致敏感菌株的数量超过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致抗性代价影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即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耐药菌株在环境中的比例,进而减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且产生的速度和程度依然没有减缓的迹象。论文对影响细菌抗性代价的因素进行综述,为如何利用耐药性所致的抗性代价来减缓或阻止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是21世纪全球性的难题和关注的热点。抗菌药物长期、广泛和不合理使用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等原因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药  相似文献   

13.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耐药菌出现后,很快在不同地域、同种与异种细菌之间进行传递,使未曾使用过该种药物的个体或地区出现耐药菌株且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耐药菌的耐药谱也越来越广。尤其目前人医和兽医临床上又出现了超耐药、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危害更加严重,几乎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大量的实验证实,抗生素治疗中可以引起GNR的Lps释放,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介导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如: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前列腺素、凝血素、干扰素、血小板基激活因子等。这些因子适量时可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杀灭微生物的有益作用。过量时可引起肌体严重病理反应,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心动过速、休克、MOF及死亡。专家指出,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导致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与内毒素的释放以及畜禽体内的残留,不仅直接影响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畜牧业的生产与经济,而且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存环境。本文以细菌耐药性的现状与抗生素治疗导致细菌内毒素的释放及畜禽体内残留现象进行综述,并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本文旨在希望有关人员了解抗生素知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正据统计,全球畜禽饲用抗生素在2010年超过了6 300万千克~([1])。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在人类选择性使用抗生素的压力下,导致细菌耐药基因的快速转移和耐药菌株的急剧增加。为了减轻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基因水平上解析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由于细菌自身染色体天然存在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5.
1抗生素滥用带来的问题 1.1抗生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耐药性 动物体内的某种抗生素可通过畜产品、水、土壤等传递给人类,导致人体产生大量耐药菌株.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使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等)疗效降低,甚至无效。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是困扰兽医临床用药的一个常见难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现状、产生原因、耐药机制、耐药防治措施等诸方面进行论述,供参考。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导致药物对耐药微生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  相似文献   

17.
1现状及产生原因1.1现状抗生素在20世纪40年代被人类发现,它既可消除细菌,又对治疗个体细胞伤害不大,但伴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如青霉素的耐药性,开始仅为8%,现今已达77%,有的报告甚至认为在90%以上。在农业及养殖业中,为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动物生长,大量的抗生素被应用于果树和饲料中。由于长期用药,尤其是不合理用药,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传统药物的严重匮乏,使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抗菌肽具有天然抗菌作用,在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抗菌肽多在上皮细胞和白细胞表达,对细菌、真菌  相似文献   

19.
鸡蛋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是指抗生素类药物、合成抗菌药物、抗球虫药物以及农药等,以上药物都是蛋鸡饲养过程中的常用药,因其价格低廉、广谱抗菌、抗菌效果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容易造成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加之细菌容易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可经由食物链导致人类感染耐药菌株,尤其是鸡蛋中兽药残留会造成人体内敏感细菌形成耐药性,这已经被全世界关注。现概述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空肠弯曲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全球关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由于滥用抗生素而造成其耐药性不断增强,成为公共卫生日益关注的问题.各类抗生素作用位点的基因突变是诱发空肠弯曲菌对各类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对药物的外排机制也在其对抗生素耐药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对空肠弯曲菌对各类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