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运用原子吸收法对2009年6-10月所采集的浙江自然海域68个样品中重金属Pb、Cu、Cd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和累积,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对贝类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泥蚶、缢蛏、紫贻贝和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均为Cu〉Cd〉Pb,而青蛤的含量大小顺序为Cu〉Pb〉Cd。5种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Cu最高。不同贝类品种间重金属累积存在明显差异,泥蚶含Cd量最高,牡蛎含铜量最高。缢蛏、紫贻贝和青蛤体内重金属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和轻污染水平,但部分泥蚶体内Cd为重污染水平,部分牡蛎体内Cu为严重污染水平,其食用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应该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对大连地区5种常见贝类及其生长环境海水养殖用水重金属铅(Pb)、镉(Cd)的含量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评价该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情况及人类食用潜在健康风险,并为合理控制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应标准。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中含量属于轻污染水平,菲律宾蛤仔、贻贝含量尚处于正常浓度值范围。各贝类对Pb、Cd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牡蛎>贻贝>菲律宾蛤仔。危害商数<1,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试剂萃取7种贝类(泥蚶、贻贝、缢蛏、青蛤、彩虹明樱蛤、香螺、东风螺)样品的砷,并对微波消解和湿法消解测定贝类总砷含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微波消解7种贝类总砷含量为2.21~8.77 mg·kg-1,湿法消解总砷含量为3.59~14.25 mg·kg-1。不同贝类总砷含量差别较大,东风螺、香螺、缢蛏、泥蚶等总砷含量较高,贻贝、彩虹明樱蛤、青蛤等总砷含量相对较低。不同萃取方法中,缢蛏、贻贝、泥蚶、彩虹明樱蛤、香螺、东风螺等以超纯水、甲醇体积比1∶2溶液萃取时效率最高,青蛤以超纯水、甲醇体积比1∶1溶液萃取时效率最高。贝类样品中砷主要成分为砷甜菜碱,此外还有少量的二甲基砷、砷胆碱、硝苯砷酸等,无机砷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天津市食用菌中重金属水平进行了调查,评价其污染程度,并通过经食用菌途径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食用菌中铅、镉、砷、汞含量分别为0.005~0.910 mg/kg、0.004~0.690 mg/kg、0.002~0.110 mg/kg、未检出~0.087 mg/kg。所采集的食用菌中铅、镉、砷、汞的含量均低于《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和《NY 5095-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的限量值,表明天津市场大型超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的食用菌总体水平是安全的。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铅、镉、砷、汞的靶标危害指数(THQ)值均低于1,即经食用菌途径摄入的铅、镉、砷、汞对天津市居民的健康风险比较低。但是THQ儿童THQ成人,表明儿童经食用菌暴露途径摄入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对我国山东省130份、云南省77份板栗样品的砷、铅和镉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板栗中砷、铅和镉等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对食用板栗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云南两省板栗重金属砷、铅、镉的含量分别为ND-0.051 mg/kg,ND-0.120 mg/kg,ND-62μg/kg,板栗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山东、云南两省板栗的砷、铅、镉污染指数均远低于1,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云南省板栗重金属污染指数相对较高,云南省玉溪市板栗P综达0.3572;山东省板栗重金属污染指数相对较低,山东省日照市板栗P综最低为0.0615。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山东、云南两省板栗靶标危害系数最大仅为0.01018,均低于1,成人日最大食用板栗35 g,儿童25 g,远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儿童食用板栗的重金属风险高于成年人,其靶标危害系数约为成人的2.678倍。本文总结了山东、云南两省板栗主产区的砷、铅、镉等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拟为全国板栗主产区重金属含量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莱州常见海洋贝类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产于莱州附近海域中的6种常见贝类中铜、铅、锌、镉、铬、无机砷、汞等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并利用目标危险系数(THQs)对莱州市成人及儿童两大人群食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不同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很大,6种贝类产品中的铅和镉超标率较高,以海螺和毛蚶最严重.健康风险评价计算结果显示,成人和青年通过食用毛蚶和海螺会存在较高的镉暴露健康风险,菲律宾蛤仔中对成人组存在食用无机砷的暴露健康风险.此外,所有贝类中的无机砷THQ值相对高于其他金属,对人体通过食用蓄积造成危害的风险值高于其他金属.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2017年4月采集的三门湾海域扁玉螺、荔枝螺、弹涂鱼、泥蚶、拟穴青蟹和四角蛤蜊等6种常见水产品中铬、镍、铜、砷、镉、铅等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并采用点估计法,通过计算水产品体内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商(HQ)评价食用上述6种水产品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不同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被试水产品中总砷含量均超无机砷限量值。荔枝螺中的镉、扁玉螺和拟穴青蟹中的铬,以及扁玉螺、泥蚶、四角蛤蜊和拟穴青蟹中镍含量较高,处于中度污染水平。HQ显示,成人和儿童仅在过量食用荔枝螺时存在镉的暴露健康风险,砷的食用风险要根据具体形态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南海19个地区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汞、镉、铅、铬、铜及砷污染状况,利用美国环保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污染物限量要求,仅深圳南澳近岸海域无机砷含量超标;依据《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的最高限量要求,部分地区的铅、镉和总砷含量超标.南海19个地区镉、砷污染健康风险等级未超过Ⅲ级,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和美国环境保护署要求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健康风险强度处于可以接受水平.汞、铅、铬、铜污染风险值均远低于荷兰建设和环境部规定的可忽略风险水平,符合健康风险评价Ⅰ级标准,健康风险强度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镉、铅和砷形态分布对水稻重金属影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粒等样品,分析土壤镉、铅和砷的全量和形态分布水稻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富集系数评价水稻根、茎、叶、糙米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水稻田土壤镉、铅和砷污染严重,土壤镉含量变化为0.42~2.68 mg/kg,平均值为1.52 mg/kg;铅含量变化为118~1180 mg/kg,平均值为472.59 mg/kg;砷含量为11.6~351.0 mg/kg,平均值为109.81 mg/kg。其中土壤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土壤砷以残余晶格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富集水稻根部位,其中水稻根富集土壤镉系数均大于1、富集铅系数介于0.38~3.53、富集砷系数均小于1,糙米镉和铅含量超标,砷未超标。【结论】铅锌矿区的周边土壤镉、铅、砷含量严重超标;水稻田土壤镉对农作物有一定风险;铅对农作物铅超标存在潜在危害;土壤砷主要残余晶格态为主;水稻籽粒镉全部超标、铅部分超标、砷不超标。  相似文献   

10.
浙江沿海藻类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江沿海藻类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人体经藻类途径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3种藻类样品中Pb、Cd、As、Hg含量,并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比较,基于美国环保署(USEPA)2000年提出的健康风险模型,通过计算目标危害系数(THQ、TTHQ)的方法预测藻类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34份藻类样品中,83.33%羊栖菜和100%紫菜的镉,16.67%羊栖菜、44.44%海带和100%紫菜的铅,100%羊栖菜和66.67%海带的无机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从单一重金属风险来看,成人摄入所调查的3种藻类虽然尚属安全,但羊栖菜和海带的砷、紫菜的镉应引起重视,儿童膳食途径摄入所调查的3种藻类可能存在砷和镉的膳食摄入潜在风险,尤其是羊栖菜和海带的砷、紫菜的镉。从多种重金属复合风险来看,成人和儿童摄入所调查的3种藻类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成人和儿童的潜在复合健康风险主要由无机砷和镉引起。  相似文献   

11.
南湾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南湾水库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Hg、Cd、Pb、As、Cu)的含量,并根据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湾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元素导致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采样点Hg、As、Cd、Cu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3~0.31mg/kg、10.01~19.45mg/kg、0.26~0.60mg/kg、24.17~39.67mg/kg和10.20~19.66mg/kg。西双河和马家畈有中度Hg污染;马家畈、潭石咀和夏家冲有中度As污染;西双河有中度Cd污染;西双河、马家畈、潭石咀和大庙有中度Cu污染。南湾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属轻微级别。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评价珠江河网水产品重金属残留及食用安全风险,对鱼、虾和河蚬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综合污染指数(MPI)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污染程度、食用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以鲜质量计)范围(均值)分别为Cr 0.031~0.264(0.131)mg·kg-1、Ni 0.077~0.742(0.170)mg·kg-1、Cu 0.199~22.575(2.318)mg·kg-1、Zn 3.422~36.764(7.939)mg·kg-1、As 0.112~4.192(0.339)mg·kg-1、Cd 0.004~1.269(0.095)mg·kg-1、Hg 0.012~0.048(0.026)mg·kg-1、Pb 0.028~0.253(0.096)mg·kg-1。鱼类和虾样品重金属残留均在安全值以内,但河蚬As和Cd残留略超标准值。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Cd > As > Pb > Hg > Cr > Zn > Cu。MPI值表明,不同水产品的污染程度依次为贝类(1.038) > 虾类(0.353) > 鱼类(0.101~0.292)。不同水产品重金属残留量的差异主要与它们不同的摄食习性、生活环境和对特定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产品复合重金属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河蚬 > 虾 > 鳢 > 鲶鱼 > 鲫鱼 > 翘嘴红鲌 > 鲈鱼 > 麦鲮 > 鲤鱼 > 餐条 > 罗非鱼 > 鲢鱼 > 广东鲂 > 鲮鱼 > 草鱼 > 赤眼鳟 > 鳙鱼。复合重金属TTHQ大于1,其中As的贡献比例最高,平均贡献率为51.7%。研究表明,当地居民若长期食用河蚬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售贝类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深圳市售贝类为试材,样品经过微波消解之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测定样品中的Cd、Cr、Cu、Pb、As 5种重金属含量,并依据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 5009.12及我国食品相关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自深圳市售的129份贝类样品中,除铜和铬2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较低外,其他3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均在90%以上。说明深圳市售贝类中重金属污染严重,应对铅、镉和砷应进行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口湾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海口湾的牡蛎、文蛤体中重金属质量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口湾牡蛎体中Zn,Cu,Cd,Pb,Cr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分别为101.750,161.751,0.686,1.200,2.993mg·kg-1。文蛤体中Zn,Cu,Cd,Pb,Cr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分别为14.060,1.155,0.071,0.145,0.225mg·kg-1。文蛤斧足、外套膜和闭壳肌、内脏团中Zn,Cu,Cd,Pb,Cr等5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均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海口湾贝类样品重金属污染指数较小,环境质量优良;对贝类组织器官选择性食用将大大降低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广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为稻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水稻主产区农田50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其重金属镉、铅、砷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广西稻田土壤中总镉、总铅、总砷的含量分别为0.941、26.46和10.16 mg/kg.有54.0%土壤样品中的镉含量、2.0%土壤样品中的砷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值.稻田土壤中的镉为高生态风险.[结论]广西稻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镉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等对黑土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黑龙江省海沟河小流域表层(0~20cm)土壤重金属累积状况与生态风险,采用US EPA模型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海沟河小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为Cu 16.334mg/kg,Zn 70.684mg/kg,Hg 0.063mg/kg,As 0.05mg/kg,Pb 24.486mg/kg,Cd 0.213mg/kg,Ni 21.775mg/kg和Cr 49.649mg/kg,其中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均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已开始积累和富集,其中以Hg和Cd的污染较重。2)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Er表明45.59%和47.06%样点Hg的风险分别处于中等和强级别,Cd则分别为60.29%和39.71%。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中等风险等级样点所占比率较高为69.12%,说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已形成,其中Hg和Cd贡献最大。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经口摄入暴露途径更容易引发致癌或非致癌风险。8种重金属中As、Cr、Cd及Ni具有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7.
张志勇  唐云安  方向京  和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97-8098,8134
个旧锡矿废弃区杜仲地重金属污染严重,Cd为24.229mg/kg,Zn为3648.383mg/kg,Pb为2072.276mg/kg,As为61.290mg/kg,Cu为133.509mg/kg;所在区杜仲重金属污染也较严重,各部分干重Cd、Zn、Pb、As、Cu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7、1528.873、76.706、38.425、8.184mg/kg,其中杜仲皮污染最为严重。杜仲重金属污染与杜仲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粤东地区海水经济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摄入健康风险,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了10种海产经济贝类肌肉和内脏团中6种重金属(Zn、Cd、Pb、Cr、Cu及Mn)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目标危险系数(THQ)及总目标危险系数(TTHQ)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10种贝类肌肉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由高至低为Zn > Mn > Cu > Cr > Cd > Pb,内脏团中为Zn > Mn > Cu > Pb > Cr > Cd。除Cr外,贝类内脏团中其他5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均高于其相应的肌肉组织。Pi结果表明,除Cu外,贝类肌肉和内脏团均受Zn、Cd、Pb、Cr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的Pi最高,其次为Zn、Pb,而Cr指数相对较低;且大多数贝类内脏团中Cd、Zn及Pb的Pi值指示为重污染水平(即超标)。THQ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栉江瑶内脏团中的Cd外,该10种贝类中5种重金属暴露对儿童或成人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TTHQ结果表明,约有50%贝类的内脏团重金属TTHQ值大于1,表明暴露人群若长期食用这些贝类的内脏团将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总之,粤东地区10种海水经济贝类分别受到Cd、Zn、Pb和Cr不同程度的污染,表明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或贝类生产已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安全隐患,建议加强该地区贝类产品重金属残留的质量监控及重金属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东洞庭湖3个典型洲滩(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三个洲滩区域(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土壤重金属Cd、Cr、Ni、Pb、Hg、As的含量分别为0.59-2.40 mg/kg,114.52-119.94 mg/kg,53.49-66.59 mg/kg,42.88-83.46 mg/kg,0.09-0.21 mg/kg and 11.65-24.04 mg/kg,麻塘洲滩中的6种土壤重金属指标均高于小西湖和六门闸两个洲滩,其中Cd问题突出,Cd含量是背景值的7倍,是小西湖和六门闸的3.8和4.1倍。单项污染分级评价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NiHgAsPbCr,以麻塘最为严重,小西湖次之,六门闸基本不存在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污染分级评价表明,麻塘达到中度生态危害,小西湖和六门闸则为低度生态危害。因此,东洞庭湖洲滩湿地土壤,尤其是与湘江航道相连的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平均含量为Cu 27.88 mg/kg、Pb 22.98 mg/kg、Zn 95.88 mg/kg、Cd 0.178 mg/kg、Cr 41.01 mg/kg、Hg 0.031 mg/kg、As 11.40 mg/kg。空间分布上,Cu、Pb、Zn、Cd、Hg、As 6种重金属含量均在杭州湾北部及长江口南汇交界处呈现最大值,而Cr在调查海域的东部逐渐向近岸海域递减。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表现为轻微。7种重金属元素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潜在生态综合危害的大小贡献顺序为:Cd〉As〉Hg〉Cu=Pb〉Cr〉Zn。Cd的Eir值对RI值的权重贡献最大,即Cd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