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野公猪与鄂西黑母猪杂交一代猪与2种家猪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17头杂交野猪(野公猪×鄂西黑母猪)、21头长白猪和22头大约克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及平均日增重以及杂交野猪从出生到6月龄各阶段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杂交野猪的公猪和母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及平均日增重均分别低于长白猪的公猪和母猪,也低于大约克猪的公猪和母猪,且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野公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和60日龄重均与杂交野母猪差异不显著(P>0.05),但6月龄重低于杂交野母猪,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生猪养殖中,仔猪(70 日龄)生长发育成出栏生猪(170~180 日龄),消耗的饲料占养猪饲料总消耗量的80% 以上。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利用率,可以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选择优良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不同品种和品系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胴体品质和繁殖性能均有差异。不同的杂交组合所表现的配合力也有差异。要想取得好的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使产品适应市场需要,选择好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很重要。大多数生猪养殖场利用三元杂交生产仔猪,少数利用四元杂交和二元杂交生产仔猪。商品猪养殖场一般从种猪场购入长白猪与大约克猪杂交一代母猪(俗称长大母猪或大长母猪)和杜洛克公猪,繁殖生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这个杂交组合能够充分利用长白猪与大约克猪优良的繁殖性能及其杂交优势。长白猪与大约克猪的正反交杂交母猪(即长大母猪与大长母猪)的繁殖性能基本一致,胴体瘦肉率也较高,是优良的杂交母本猪。它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杜大长商品猪或杜长大商品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的优点,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杭州市种猪试验场长白猪英瑞系母猪繁殖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存在高度正相关(r=0.91),而与存活率呈负相关(r=-0.62),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产活仔数与初生窩重(r=0.86)、20日龄窩重(r=0.70)、断奶窩重(r=0.70)、断奶仔猪数(r=0.70)等性状呈正相关,相关关系均为极显著(p<0.01),又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r=-0.38);仔猪初生窩重与20日龄窩重和断奶窩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74,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断奶窩重与泌乳力、产活仔猪、初生窩重、20日龄窩重和哺育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0、0.74、0.59、0.66。  相似文献   

4.
选择长白猪、杜洛克猪和可乐猪3个猪品种为父本,以大约克猪纯繁(大约克×大约克)和杜洛克猪纯繁(杜洛克×杜洛克)组为对照,研究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可乐猪为父本时,大约克母猪的妊娠期缩短了2d,仔猪的有效乳头数略有下降,但产活仔数(11.0±1.41)头/窝、断奶仔猪数(9.7±1.45)头/窝、断奶育成率(94.41±2.826)%均为最高(P〈0.05),死胎数(O.3±0.25)头/窝和死胎率(3.25±3.250)%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总产仔数最高(11.3±1.81)头/窝,说明有良好适应性的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提高后代的成活率;从窝重上采看,可×大杂交组的初生窝重(14.850±2.4432)ks/窝、20日龄窝重(45.700±12.3641)ks/窝、断奶窝重(67.500±9.5657)kg/窝均高于其他试验组。相关性分析显示,死胎数影响仔猪的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及断奶窝重。这些结果说明以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改善大约克猪的繁殖力,值得在毕节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3个群体共计1 686窝生产力性状资料进行了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交配类型、胎次、分娩年份、分娩季节、分娩年份×分娩季节和产活仔数极显著影响初生窝重、初生仔猪平均重、20日龄窝重、20日龄仔猪平均重、45日龄窝重和45日龄仔猪平均重.母猪生产力性状各固定效应都具有极显著(P<0.0001)的最小二乘均值.与大白猪相比,二花脸猪抚育能力较强,生长速度较慢.夏季分娩的母猪具有最高的初生窝重和初生仔猪平均重;春季和冬季分娩的母猪具有最高的20日龄窝重和20日龄仔猪平均重;冬季分娩的母猪具有最高的45日龄窝重和45日龄仔猪平均重.窝重性状最小二乘均值随产活仔数增加而明显增加,仔猪平均重性状最小二乘均值随产活仔数增加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美系原种猪生长性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跟踪测定了美系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原种猪各200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猪的初生重均值较大,较长白猪高0.185kg(P〈0.01),较大约克猪高0.251kg(P〈0.01)。长白猪断奶重均值较大,高于杜洛克猪0.441kg(P〈0.05),高于大约克猪0.612kg(P〈0.01),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的断奶重均值差异不显著。杜洛克猪的达100kg校正日龄均值高于长白猪4.991d(P〈0.01),但和大约克猪差异不显著。大约克猪达100kg校正背膘均值高于长白猪1.234mm(P〈0.01),高于杜洛克猪1.410mm(P〈0.01)。长白猪这100kg校正眼肌面积均值偏低,较大约克猪小4.078cm0(P〈0.01),较杜洛克猪小3.094cm^2(P〈0.01)。该结果对于美系原种猪的选育和饲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断奶至配种间隔和妊娠期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整理四川省南充市种畜场850窝长白母猪、470窝约克夏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了断奶至配种间隔、妊娠期对长白和约克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约克夏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断奶至配种间隔间存在基本相似的规律性,即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6 d(约克夏)或7 d(长白)以内,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指标较高,到第8天降到最低点,约11 d以后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等繁殖指标又开始提高.分娩母猪大多集中在妊娠期113~115 d和116~118 d,呈明显的正态分布.随妊娠期延长,约克夏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异常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均出现减少的趋势,但大约克母猪差异并不显著,长白母猪差异显著(P<0.05).妊娠期与约克夏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等均呈较强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母猪生活,哺乳期为45—60天,哺乳阶段是仔猪生长强度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原则应是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与断奶重,为后备种猪和肥育猪提供体质健壮的仔猪。  相似文献   

9.
取杭州种猪试验场1996~2001年长白猪、杜洛克和大约克的产仔哺育记录的原始档案,共收集 6965窝.在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对仔猪早期生长(初生个重、20 d个重、60 d个重)的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最小二乘平均数估计.结果表明:胎次、年份、季节、品种和同窝仔猪数对仔猪早期生长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
用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杂交,或大约克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生产长大和大长二元杂母猪,并用长大和大长二元杂母猪作为母本,再与杜洛克公猪进行杂交,生产杜长大和杜大长三元杂商品猪,比较评价杂交猪组合后代的表现。结果表明,长大杂母猪比大长杂母猪的窝产仔数多0.3头,21日龄断奶仔猪头均重高0.3kg;杜长大三元杂小猪比杜大长三元杂小猪的日增重高25g,料重比降低0.04;杜长大比杜大长商品猪的日增重高11g,瘦肉率高1.3个百分点。表明两组母猪及商品猪的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产中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选取10头长×大、10头巴×长大、10头杜×长大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分为3组,研究不同杂交组合间的生长性能,3组试验猪全部饲喂常规日粮.结果显示,与长×大组相比,巴×长大、杜×长大组猪平均干物质采食量稍降低4.97%、5.47%,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3.13%、1.14%,料重比下降7.94%、6.35%,头均经济效益增加0.61、0.41元.巴×长大和杜×长大组的生产性能较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二种母猪初乳组分和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和比较了 15头二花脸母猪和 10头大约克母猪初乳中乳糖、乳脂、乳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I)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含量 ;同时比较了两种母猪的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窝重和 2 0日龄窝重等繁殖性能。结果显示 ,二花脸猪初乳中乳糖、胰岛素和EGF显著低于大约克猪 (P <0 .0 5 ) ,乳脂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 (P <0 .0 1)。两种猪的乳蛋白和IGF I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二花脸母猪的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 (P <0 .0 1) ,而仔猪初生重和 2 0日龄窝重显著低于大约克猪 (P <0 .0 5或P <0 .0 1)。两种猪的窝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酵母培养物对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仔猪断奶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仔猪断奶后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具有相同父本的杜长大仔猪52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添加0.25%(0.25%组)和0.5%(0.5%组)酵母培养物的日粮,7日龄补饲,自由采食,30日龄断奶,称初生重,7日龄、30日龄、32日龄、39日龄、60日龄体重和各阶段耗料量,记录腹泻次数.结果表明,0.25%组和0.5%组仔猪32日龄体重与断奶前相同或略有增加,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日龄0.25%组仔猪体重显著高于0.5%组和对照组(P<0.05),0.5%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7~30日龄阶段日增重以0.5%组最高;断奶3日内,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为正值,对照组为负增长,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2~39日龄阶段以对照组最高,对照组和0.25%组显著高于0.5%组;39~60日龄阶段0.25%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添加酵母培养物组仔猪腹泻次数低于对照组.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缓解仔猪断奶后的营养应激和促进断奶后仔猪生长发育和预防仔猪腹泻有一定的作用,酵母培养物在断奶前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5%,断奶后为0.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豆卵磷脂(soya lecithine,SL)对子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猪肠道生长、黏膜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共选用12头7 d IUGR仔猪和6头正常体重(NBW)仔猪,所有IUGR仔猪随机分成两组(n=6),分别饲喂基础人工乳(IUGR组)和添加1.5%SL的人工乳(IUGR+SL组),所有NBW仔猪饲喂基础人工乳(NBW组,n=6),试验期7 d。【结果】IUGR显著降低14 d仔猪空肠及其非黏膜绝对重量(P<0.05),降低空肠黏膜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升高MDA水平(P<0.05),黏膜HSP70的 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均显著升高(P<0.05)。IUGR猪补充SL后,空肠肠段、黏膜和非黏膜绝对和相对重量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黏膜T-AOC、GPx和SOD显著升高(P<0.05),而MDA显著下降(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HSP70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与SL添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补充SL对恢复IUGR导致的仔猪肠道组织生长缓慢、HSP70表达升高和OS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将16头体重相近的仔公猪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仔猪吮吸母乳到28日龄断乳,处理组仔猪21日龄断乳后,每头每天添喂2g大豆蛋白的胃蛋白酶解物20mL,两组分别随机选6头仔猪于32日龄宰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大豆蛋白酶解物的仔猪,日采食量增加7.19%,而日增重低于对照组12.67%,但差异均不显著;其胸腺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分别较对照组的高105.90%(P〈0.01)和96.30%(P〈0.01),脾脏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分别较对照组高43.78%(P〈0.01)和27.52%(P〈0.05),肝脏的绝对质量较对照组的高11.42%(P〉0.05),肝脏的相对质量与对照组的相近。添喂大豆蛋白酶解物的仔猪,其血清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的高68.13%(P〈0.05),血清瘦素水平较对照组的高4.65%(P〈0.01),血清T4水平较对照组的高19.68%(P=0.05),L水平与对照组的相近,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的高8.30%(P〉0.05),血清IL-2的水平较对照组高8.73%(P=0.05),血清皮质醇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了27.25%(P〉0.05)。结论:给21日龄早期断乳仔猪添喂一定量的大豆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解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大白猪母系选育效果,分别在选育群一世代、二世代、三世代后代仔猪中选取日龄、体重相近(P>0.05)的公母猪进行为期80 d左右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世代选育进展,公母猪的结束体重显著增加,达到100 kg体重的日龄显著缩短(P<0.05);母猪30~100 kg体重的日增重及公母猪出生-结束日增重均呈增加趋势(P<0.05),同时耗料量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P<0.05);公母猪背膘厚显著增加,公猪眼肌面积显著下降(P<0.05),母猪变化不显著(P>0.05);产仔性状比较稳定(P>0.05),35 d断奶重和35 d断奶个体重明显升高(P<0.05).可见生长速度、增重及断奶重这些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增重的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眼肌面积以及降低背膘厚是兼顾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实验分 2批选用 170头大白仔猪 (40 ,130头 ) ,随机分为 5组 ,均食初乳。A组为对照组 ,其余各组均于出生后 2 4h之内饲喂不同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观察对仔猪 10、 2 0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断奶时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喂免疫球蛋白制剂 10ml的仔猪 ,其 10、 2 0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5 ) ,断奶时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避免公猪因含雄性激素、有难闻的膻气味而影响肉的品质,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小公猪生长发育快的潜力。[方法]以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商品猪为研究对象,进行哺乳公猪最适去势日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杜洛克、长白和约克夏三元杂交哺乳公猪于14日龄去势,28日龄断奶时增重最大,与其他日龄去势相比,增重效果显著(P<0.05)。[结论]推行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年产仔窝数,对于饲养瘦肉型三元杂生长肥育猪的生产场,14日龄对哺乳公猪进行去势,既可以充分发挥小公猪生长发育快的潜力,又符合当前规模化猪场推行哺乳仔猪早期断奶的需要,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2 319头仔猪的初生重与21日龄个体重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哺乳期死亡率最低,21日龄体重最高;随着初生重的增加,仔猪死亡率降低,21日龄个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因素,并估计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参数,为猪场育种规划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材料为2011—2016年间采集的华南地区2个场区(A场和B场)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繁殖记录。采用Duncan’s法对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并使用DMU软件的AI-REML结合EM算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分娩胎次和断奶年份对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极显著(P0.01);断奶季节对A、B 2个场区长白母猪及B场大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极显著(P0.01),而对A场大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带仔数对A、B 2个场区的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不显著(P0.05)。A场大白和长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遗传力分别为0.02和0.04,B场大白和长白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力均为0.06。【结论】华南地区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为低遗传力性状,受分娩胎次与断奶季节的影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应缩短母猪初产后断奶至配种间隔,并尽可能使母猪在冷季断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