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孕激素受体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试验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检测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内PR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PR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P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质着色。PR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在整个乳腺发育过程都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青春期PR阳性物质数高于其他几个期,差异显著(P0.05);妊娠期、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妊娠期和静止期的PR阳性物质数均高于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但妊娠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PR阳性物质数的分布表明PR可促进导管分支和腺泡发育。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明显不同,青春期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期,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蛋白相对表达很少,而静止期开始大量表达。提示在牦牛不同发育期,PR蛋白在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旨在揭示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集泌乳中期(分娩后3~4个月)和静止期(断乳后1个月)各5头健康牦牛的乳腺组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ERα和ERβ在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ERα和ERβ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多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少部分分布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静止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量分布于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少数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泌乳中期ERβ大多分布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但着色较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浅。静止期ERβ广泛分布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也有表达,但较泌乳中期阳性细胞数少。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静止期显著高于泌乳中期(P<0.05);静止期与泌乳中期乳腺组织内ER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牦牛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取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分产高品质奶与产低品质奶)与退化期等几个时期的奶牛乳腺组织,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中I型和II型肽转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型肽转运蛋白的表达在青春期较低,在妊娠期与泌乳期显著上升,至泌乳期达到顶峰,在退化期下降至青春期水平;II型肽转运蛋白在各个时期表达无明显变化;在泌乳期高品质乳组织中,I型肽转运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品质乳组织,且在这两组样品中,I型肽转运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II型肽转运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在奶牛泌乳过程中,I型肽转运蛋白与泌乳的调节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II型肽转运蛋白与泌乳的调节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泌乳期内牦牛乳腺组织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并分析有关的差异基因,为后续牦牛的泌乳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实验采集处于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及干奶期的牦牛乳腺组织并提取总RNA,用RNA-Seq对不同泌乳期的牦牛乳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共筛查出381...  相似文献   

5.
乳腺是哺乳动物特有器官之一,其发育可分为胚胎期、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退化期共5个阶段,发育过程主要受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调控。乳腺发育主要在出生后,青春期经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雌激素(estrogen, 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等调控启动分支形态发生;妊娠期及哺乳期由孕激素(progesterone, P)和催乳素(prolactin, PRL)共同作用产生腺泡并分泌乳汁;退化期则由断奶启动退化过程,腺体重塑至妊娠前状态。乳腺功能主要是通过产生和分泌乳汁以维持初生幼畜正常发育,研究乳腺发育调控机制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鼠为例介绍其乳腺发育过程及发育调控机制,并阐述研究乳腺发育及人工调控乳腺发育对畜牧生产的深刻意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乳腺发育和初乳形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及退化期崂山奶山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相应时期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在青春期的崂山奶山羊乳腺中高度表达,妊娠早期表达量进一步上升,妊娠中期达到最高值,妊娠晚期表达量急剧下降,在此后的泌乳期及退化期表达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青春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泌乳早期、泌乳晚期及退化期ERα基因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5.0%、3.8%、3.8%、0%、9.4%、10.6%、10.6%。结果显示,DNA甲基化与ERα基因的表达呈现滞后性的强负相关关系(P<0.01,γ=-0.982)。可见,崂山奶山羊乳腺组织中ERα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催乳素在大鼠不同时期乳腺及血液中的变化规律,选择雌性SD大鼠42只,分别为处女鼠、妊娠鼠(6 d、12 d、18 d)、泌乳鼠(6 d、12 d、18 d),每个时期6只.在指定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乳腺组织及血清.用放免法对催乳素表达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观察催乳素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血清PRL水平以处女期最高,妊娠开始急剧下降,随着妊娠进行又逐渐增加,分娩后随着泌乳进行期渐渐下降.处女期与其余各期差异显著(P<0.05),整个妊娠期间以妊娠18 d为最高,且妊娠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6 d明显高于泌乳12 d、18 d(P<0.05),泌乳12 d、18 d明显低于妊娠各期水平(P<0.05).乳腺PRL变化模式与血清的变化不一致,处女期最高,随妊娠下降,泌乳期相对稳定,变化不大.处女期与其余各期差异显著(P<0.05),妊娠6 d水平仅明显低于处女期(P<0.05),而显著高于其余各期(P<0.05).表明催乳素不仅参与了乳腺细胞的发育,而且在维持和启动泌乳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昆明小鼠乳腺发育4个时期即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的同源异型盒基因(Hex)蛋白表达规律及组织定位,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昆明小鼠乳腺组织结构呈周期性变化,青春期至妊娠期Hex蛋白逐渐增加,泌乳期达到高峰,退化期逐渐下降至类似青春期水平;Hex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泌乳期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部分出现;昆明小鼠乳腺发育的4个阶段均有Hex蛋白表达,且与乳腺周期性的变化一致。说明Hex蛋白参与乳腺的发育和泌乳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702-1707
在检测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小鼠卵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基础上,利用小鼠卵巢组织学、胚胎回收与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超数排卵前腹腔注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小鼠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EGFR在卵巢内主要定位于腔前卵泡、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间情期、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小鼠卵巢EGFR阳性反应均强于发情后期。(2)对发情前期和间情期小鼠按照每克体质量5、10、20、40ng的EGF进行腹腔注射,24h后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发情前期小鼠在EGF注射后24h,卵巢切面已有较多的有腔卵泡分布,而间情期小鼠直到PMSG注射后24h,卵巢切面上才可观察到较多的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且发情前期和间情期小鼠卵巢切面上有腔卵泡数量呈EGF剂量依赖性增多。(3)小鼠注射20ng/g EGF预处理24h,超排配种后见栓鼠的2-细胞胚胎回收数最高(P0.05);当EGF剂量超过40ng/g时,胚胎回收数降低;发情前期各组小鼠2-细胞胚胎回收数均低于对应EGF注射剂量间情期小鼠组的。(4)各组2-细胞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卵巢组织中EGFR定位于腔前卵泡、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间情期、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小鼠卵巢EGFR阳性反应均强于发情后期的;超排前24h腹腔注射20ng/g EGF,可获显著提高间情期和发情前期小鼠的超数排卵效果,并且不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天然植物提取物芦丁对大鼠泌乳性能、内分泌激素、脏器指数的影响,考察芦丁调节大鼠泌乳的效果.试验选择18只Wistar受孕母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芦丁组(每日灌服芦丁60 mg/kg BW)、雌二醇组(每周肌肉注射雌二醇60 μg/kg BW),从哺乳第4天开始连续给药2周,基础饲粮相同.测定指标包括:大鼠泌乳量,仔鼠平均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浆与乳腺组织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芦丁组大鼠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雌二醇组差异不显著(P>0.05);仔鼠体增重芦丁组与雌二醇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大鼠血浆与乳腺组织中E2、PRL、GH的水平,芦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雌二醇组(P<0.05),P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鼠乳腺、胸腺、脾脏器官指数雌二醇组显著高于芦丁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芦丁能够显著提高大鼠泌乳量,促进大鼠胸腺、脾脏等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泌乳性能和牛乳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将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酪蛋白模式组(对照组)、精氨酸灌注组、丙氨酸等氮组(与精氨酸灌注组等氮),采用3×3复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2 d(7 d灌注期+15 d间隔期),测定其泌乳性能、酪蛋白含量以及酪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灌注的第5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蛋白及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酪蛋白模式组(P0.05);第6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丙氨酸等氮组(P0.05)。2)酪蛋白模式组的α-酪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β-酪蛋白含量在3组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κ-酪蛋白含量则以精氨酸灌注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精氨酸灌注组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αs2-酪蛋白基因(CSN1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提高了乳蛋白中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含量,以及CSN1S1、CSN1S2在奶牛乳腺组织的表达量,有利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钙水平日粮对泌乳期云南半细毛羊能量代谢的影响。选取50只年龄接近的经产二胎云南半细毛羊做同期发情处理,产羔前15 d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10只母羊,各组试验羊饲喂钙水平分别为0.35%、0.42%、0.61%、0.75%和0.96%,日粮其他营养成分保持一致。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①消化能和代谢能:在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0.42%、0.75%和0.96%钙水平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35%和0.61%钙水平组(P0.05;P0.01)。②泌乳净能:泌乳前期不同钙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期0.42%和0.96%钙水平组显著高于0.35%钙水平组(P0.05);后期0.35%钙水平组最低,其余4个钙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总能消化率:泌乳前期0.35%和0.96%钙水平组显著高于0.42%钙水平组(P0.05);中期0.35%钙水平组显著高于0.42%和0.75%钙水平组(P0.05);后期不同钙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④总能代谢率:泌乳前期和后期不同钙水平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中期0.35%钙水平组显著高于0.42%、0.61%和0.75%钙水平组(P0.05)。⑤消化能代谢率:泌乳前期0.75%钙水平组比0.61%和0.96%钙水平组显著增加(P0.05);中期0.35%钙水平组显著高于0.96%钙水平组(P0.05);后期不同钙水平日粮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无论在泌乳前期、中期还是后期,云南半细毛羊母羊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摄入量均以0.42%钙水平组最佳,泌乳中期泌乳净能以0.42%钙水平组最高,泌乳前期和中期总能消化率则以0.35%钙水平组最高,泌乳中期总能代谢率、消化能代谢率均以0.35%钙水平组最高。因此,日粮钙水平在0.35%~0.42%之间时有利于云南半细毛羊泌乳期母羊的有效能摄入量和能量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p38MAPK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差异性,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成年健康母牦牛(各2头)主要生殖器官样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38MAPK蛋白的表达部位;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其基因和蛋白进行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牦牛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均呈阳性表达;2)qRT-PCR结果表明,p38MAPK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3)Western-blot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1);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1);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结果表明,p38MAPK在母牦牛同一生殖器官的不同繁殖阶段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其可能参与了牦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发挥以及胚胎着床和发育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一、提高母猪泌乳力的后备期营养调控(一)后备期母猪乳腺发育的基本规律新生仔猪乳腺主要由皮下基质组织和几乎没有发育的导管系统组成。90日龄前乳腺组织和DNA增长都很缓慢,青春期主要是形成牙状分支,乳腺组织和DNA含量增加了4~6倍。在妊娠期和泌乳期,每个乳腺细胞中DNA含量是恒定的,所以总的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三江源区高寒草场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牦牛产奶量及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自然放牧状态下胎次和体况一致的健康泌乳牦牛10头为研究对象,记录放牧母牦牛在枯草期(12—4月)、返青期(5月)、青草期(6—8月)和枯黄期(9—11月)的产奶量,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对4期牧草样品和采集的乳样品进行矿物质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钴(Co)、铜(Cu)]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青草期牧草的Na、Mg、Fe、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枯草期牧草的K、Ca和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牧草的Zn含量随物候期推移呈现增加趋势。2)青草期牦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青草期牦牛乳中K、Na、Ca、Mg、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枯草期乳中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乳中Fe和Zn含量在枯黄期较高(P0.05)。3)不同物候期牧草与牦牛乳中Na、Mg、Mn、Co、Cu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值分别为0.723(P0.01)、0.996(P0.01)、0.975(P0.05)、0.981(P0.05)、0.967(P0.01)。由此可知,牦牛产奶量和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而变化,从枯草期到青草期,牦牛产奶量呈现逐渐增高趋势,而后产奶量随牧草枯黄逐渐降低,乳中Na、Mg、Mn、Co、Cu含量会随着牧草中相应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组成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采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29头)与娟姗牛(23头)乳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同时收集其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姗牛乳中的月桂酸(C12:0)、中链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荷斯坦牛乳中油酸(C18:1,cis-9)、长链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荷斯坦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乳蛋白率则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泌乳中期乳中油酸(C18: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及泌乳后期(P0.05),泌乳后期乳中肉豆蔻油酸(C14: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中期(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及测定日泌乳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的表达与乳腺发育和泌乳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小鼠乳腺中LAT1及其辅因子4F2抗原重链(4F2hc)表达含量和部位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春期乳腺导管发育缓慢,LAT1和4F2hc在导管上皮细胞膜、肌上皮细胞膜及乳腺脂肪细胞膜上均低水平表达;妊娠期导管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加速,LAT1和4F2hc在乳腺小叶导管上皮细胞膜基底侧表达,表达水平上调;泌乳期乳蛋白合成和分泌旺盛,LAT1和4F2hc在腺泡上皮细胞膜的基底侧表达,表达量达到峰值;退化期乳腺组织功能性结构消退,乳腺对氨基酸的需求降低,LAT1和4F2hc的表达下降。提示,LAT1/4F2hc是小鼠乳腺组织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形式,LAT1和4F2hc的表达变化与乳腺发育、泌乳、退化的生理过程中氨基酸的需要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省玛多和刚察两县牦牛心肌、骨骼肌组织中肌红蛋白(Mb),心肌、骨骼肌中线粒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玛多牦牛心肌、骨骼肌中Mb含量均高于刚察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玛多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T-AOC,SOD,GSH-PX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刚察牦牛(P0.05),而LDH活性显著低于刚察牦牛(P0.05),玛多牦牛骨骼肌和心肌线粒体MDA含量低于刚察牦牛(P0.05)。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牦牛对高原低氧环境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建昌黑山羊主要生殖激素在繁殖期不同阶段的分泌规律,试验选择12头建昌黑山羊健康母羊,分别于妊娠早期(妊娠1~90 d)、妊娠晚期(妊娠91~150 d)、泌乳期和空怀期采集血样,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根据标准回归方程得到繁殖期内各阶段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浓度。结果表明:雌二醇浓度在妊娠期达到峰值,分娩后急剧下降,空怀期比妊娠晚期下降了50.6%,差异显著(P0.05);孕酮浓度呈递减趋势,妊娠早期与空怀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妊娠早期与泌乳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空怀期和泌乳期比妊娠早期分别下降了44.9%和40.7%;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素各时期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变化规律一致。说明在建昌黑山羊繁殖周期中,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素对母羊妊娠、泌乳及间情等繁殖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不同组合的油脂对泌乳奶牛乳腺氨基酸摄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泌乳早期,产奶量25 kg/d左右装有颈静脉插管的荷斯坦奶牛8头,进行4×4拉丁方试验。预试期14 d,每期的试验期12 d,包括5 d灌注期和7 d恢复期。分别从颈静脉灌注处理组(A)橄榄油+红花籽油、处理组(B)橄榄油+胡麻油、处理组(C)红花籽油+胡麻油和处理组(D)橄榄油+红花籽油+胡麻油。在灌注期的最后一天,采集乳样、尾动脉血和乳静脉血。乳样用于测定乳成分,血样用于测定血中氨基酸含量并计算乳腺氨基酸摄取效率。结果表明:当给泌乳奶牛的颈静脉灌注不同组合的油脂后对尾动脉血中Cys和Val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Arg和BCAA的含量有差异显著的趋势(P=0.12;P=0.08),其余各个AA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动静脉差和摄取效率上,单一AA、TAA、EAA、NEAA、BCAA、LAA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动脉氨基酸浓度、氨基酸的动静脉差以及氨基酸的摄取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奶牛静脉灌注橄榄油和胡麻油所提供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1和C18:3)组合对乳腺氨基酸的摄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表现为低乳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