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猪小肠抗菌肽Cecropin P1对猪呼吸道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化脓性链球菌7株猪呼吸道常见菌为实验菌,检测猪小肠抗菌肽对常见的猪呼吸道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猪小肠抗菌肽对这7株呼吸道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化脓性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最小抑菌浓度均为49.5μg/m L,对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也有较为明显的抑菌活性,而对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8μg/m L。当前在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的情况下,抗菌肽以其具有抗菌谱广、无毒、稳定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在体内无残留等优点,使抗菌肽抑菌活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抗菌肽JH-3的抗菌谱、溶血性和生物信息,试验利用琼脂糖扩散法测定抗菌肽JH-3对不同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抗菌肽JH-3对红细胞的溶解活性,用生物软件对抗菌肽JH-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肽JH-3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2型、白色念珠菌、青霉有抗菌活性,浓度小于4μg/m L时没有溶血性;二级结构为α螺旋,有3个磷酸化位点,没有糖基化和泛素化位点,有10种酶的酶切位点,为阳离子性疏水多肽。说明抗菌肽JH-3为无溶血性的螺旋型阳离子抗菌肽,抗菌谱广。  相似文献   

3.
研究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作用。用传统水煎法制备菪可轮蒲水煎液,用HPLC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中龙胆苦苷浓度,并用龙胆苦苷浓度标定复方药物浓度,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宏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建立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测定浓度为0.0232mg/mL的菪可轮蒲水煎液,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给药方式下,分别给予0.1、0.3、0.5mL药物时对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菪可轮蒲水煎液浓度为0.0464mg/mL时,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3.5mm,MIC值为0.0029mg/mL,经病理剖检、细菌镜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表明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且预防组各组和治疗组各组小鼠死亡率依次为58.3%、41.7%、83.3%、66.7%、58.3%和91.7%。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且其预防作用较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抗病毒合剂由中草药组方而成。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观察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抗病毒合剂对5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直径分别为15,22,20mm。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悬浮试验法,选择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毒炭疽芽胞杆菌等菌株,对四种未知成份(5%浓度)的消毒剂进行了杀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Ⅰ号消毒剂对各菌的杀灭效果均很差,Ⅱ号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最好,Ⅲ号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杀灭效果最好,Ⅳ号对大肠杆菌和炭疽杆菌的杀菌效果最好。比较而言,Ⅱ号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最好,Ⅲ号、Ⅳ号次之。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究穿心莲提取物对常见鸡源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预加菌液倾注平板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穿心莲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三种鸡源常见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抑菌圈直径达到20mm以上。  相似文献   

7.
茜草素的抗菌活性与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合成的茜草素做了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抗菌活性试验、人工感染猪多杀巴氏杆菌疗效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茜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六茜素.在小白鼠体内对大肠埃希氏菌也有非常显著的抗菌作用.对人工感染多杀巴氏杆菌的患病仔猪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茜草素的LD50为336 mg/kg.茜草素对临床型乳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番鸭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方法,对疑似番鸭巴氏杆菌病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从病变部位划线接种血平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微量生化法结合分子生物法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抑菌活性;用腹腔注射分离菌来复制病例。结果:获得菌株Y-X-1、Y-X-2、Y-G-1、Y-G-2,在血平板上半透明、不溶血;对蔗糖产酸不产气,对乳糖不产酸也不产气;于1800bp处出现分离菌PCR电泳条带,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高度吻合,Y-G-1与MG597107.1菌株,Y-X-1与KX579748.1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头孢曲松高度抑制分离菌生长,青霉素不影响分离菌生长;鸡唾液乳酸杆菌、猪小肠乳酸杆菌对分离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性能;复制病例的试验动物,均死于攻菌后的12h之内,死亡动物呈现典型症状。结论:Y-X-1、Y-X-2、YG-1、Y-G-2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例确诊为番鸭巴氏杆菌病。该病防治首选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头孢曲松结合乳酸杆菌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落多重PCR方法对分离保存的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种型和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51-6、M-4和P-2237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C51-6和P-2237为荚膜血清D型,菌株M-4为荚膜血清A型。同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吖啶黄沉淀试验和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对PCR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3株菌株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  相似文献   

10.
用纯中药制剂菌毒康对猪丹毒杆菌、禽多杀巴我杆菌、猪多杀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病原菌进行体外抑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毒康对所述几种病原功筠表较好的抑制效果。经重复试验,两次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鉴定引起大白鹅死亡的病原,对两只病死的大白鹅进行临床剖检与无菌采集肝脏和心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通过临床剖检、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生化试验和16S rRNA 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法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从两只病死鹅的肝和心中分别分离得到4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别标记为BE-X-1、BE-X-2、BE-G-1、BE-G-2);其生化特性分解葡萄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分离菌均在140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等低敏甚至耐受;鸡唾液乳杆菌、猪小肠乳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试验动物攻毒12~24 h内死亡。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头孢曲松等药物高敏,具有致病性且致病性较强,试验为鹅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方法,试验根据大肠杆菌phoA基因、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kmt 1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Fem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建立多重PCR方法,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性、重复性,应用该方法检测145份病死水禽临床样品,并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2℃,引物浓度为10μmol/L。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基因,沙门氏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临床常见菌均未扩增出条带,对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细菌的检出下限是0.4 pg/mL,单一PCR扩增ompA、kmt 1、phoA和FemB基因的检出下限分别为4×10-3,0.4,4×10-3,4×10-6 pg/mL。多重PCR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说明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结果稳定、重复性高的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对鲫鱼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代谢产物对小肠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将鲫鱼分成3组,分别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组、等比例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菌组和未加菌处理的对照组,在养殖水体中分别加入不同的微生物,在第30天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浓度;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旋蒸浓缩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胞内外代谢产物,采用牛津杯法以小肠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株,测定代谢产物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组与复合菌组的鲫鱼血浆中AL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ZM活性高于对照组,MDA的浓度低于对照组,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菌的胞外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沼泽红假单胞菌胞内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枯草芽孢杆菌胞内代谢产物对小肠耶尔森氏菌抑菌活性较强。说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复合菌对鲫鱼的免疫机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两种益生菌胞内外代谢产物对小肠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序列,设计与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成功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片段,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检测最低浓度为1pg/μL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5.
胡平  苏力  夏晓潮  陈武 《野生动物》2010,31(6):311-315
从表现出血性败血症临床症状的斑马、白唇鹿、黑鹿和长颈鹿中分离出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htocida,Pm),采用Pm种特异性的KMT1/KMT2引物分别与荚膜血清群特异性的Cap A1/Cap A2、Cap B1/CapB2、Cap D1/Cap D2引物组合来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并与间接血凝试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的结果相比较,证实PCR鉴定方法与传统的生化反应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荚膜PCR分型结果与间接血凝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多重PCR方法可用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及荚膜血清型的鉴定,我国野生草食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中存在多个荚膜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机制及其阻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效果。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对55份乳房炎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借助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和圆二色谱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将抗菌肽NZ211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以研究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PCR进一步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获得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且50%为多重耐药。抗菌肽NZ2114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0 μg/mL。抗菌肽NZ2114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S7细胞皱缩、细胞内容物泄漏,甚至细胞裂解,碘化丙啶(PI)细胞膜穿透率达5%,且抗菌肽NZ2114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7基因组DNA结合并改变其DNA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4×MIC抗菌肽NZ2114孵育12 h后发现,除对阿莫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没有降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0%~40%),且抗菌肽NZ2114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及杆菌肽类耐药基因(braRS)的消除率分别达28.57%(2/7)和22.22%(2/9)。上述结果证明,抗菌肽NZ2114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强抑菌活性,其干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并结合胞内DNA的作用机制为其低耐药杀菌机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同时抗菌肽NZ2114对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均有一定消除作用。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为设计研发新型天蚕素类抗菌肽(Cecropin-like antibacterial peptide,CLP),本研究参照抗菌肽Cecropin P1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CLP,并分别测定其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CL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74)、鸡白痢沙门氏菌(ATCC10398)、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1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这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μg/mL、1.56μg/mL、3.12μg/mL和6.25μg/mL。酸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在pH值为6~8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于100℃加热2 h后仍具有抑菌活性。在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雏鸡的体内疗效试验中,新型CLP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临床上设计有效的天蚕素类抗菌肽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机制及其阻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效果。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对55份乳房炎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借助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和圆二色谱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将抗菌肽NZ211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以研究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PCR进一步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获得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且50%为多重耐药。抗菌肽NZ2114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0μg/mL。抗菌肽NZ2114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S7细胞皱缩、细胞内容物泄漏,甚至细胞裂解,碘化丙啶(PI)细胞膜穿透率达5%,且抗菌肽NZ2114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7基因组DNA结合并改变其DNA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4×MIC抗菌肽NZ2114孵育12 h后发现,除对阿莫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没有降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0%~40%),且抗菌肽NZ2114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及杆菌肽类耐药基因(braRS)的消除率分别达28.57%(2/7)和22.22%(2/9)。上述结果证明,抗菌肽NZ2114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强抑菌活性,其干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并结合胞内DNA的作用机制为其低耐药杀菌机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同时抗菌肽NZ2114对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均有一定消除作用。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19.
为测定葡萄叶总黄酮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法提取葡萄叶总黄酮;采用K-B琼脂扩散法分别用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胞杆菌做抑菌试验;以抑菌效果最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以总黄酮的提取率及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葡萄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50mL/L、料液比1∶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5h,在此提取条件下测得葡萄叶中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7.16%;葡萄叶中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最大,而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多黏类芽孢杆菌为试验对象,以豆粕、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等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家禽养殖生产中常见的3种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研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多黏类芽孢杆菌发酵液对3种目标菌的抑制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且经加热处理后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