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生力 《水产学报》2001,25(4):304-310
首次证实了孕酮和雌二醇这两种类固醇激素在中国对虾体内的存在.在性腺未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和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均很低氐,难以检测到.而在卵黄发生前期(核仁周边期),三种组织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迅速上升,卵巢的雌二醇含量达到高峰(450.1±86.7).进入初级卵黄发生阶段,三种组织中,两种激素均具较高含量,卵巢和肝胰腺的孕酮含量(分别为1975 1±175.2和902.6±130.5pg/g)以及血淋巴中的雌二醇含量(451.3±73.7)达到高峰.到了次级卵黄发生阶段,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迅速下降,肝胰腺等组织中儿乎检测不到.对虾性腺指数(GSl)的增长既显著且有规律性,每一期增长幅度都达到或超过l00%.肝胰腺指数(HSI)从性腺未发育期(3.4±04)到卵黄发生前期(4.9±0 7)以及从卵黄发生前期到初级卵H黄发生期(6.3±1.0)有显著的增长,而从初级卵黄发生期到次级卵黄发生期HSI增长不显著(6.7±1.2).肝胰腺指数的增长与两种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具相似的趋势.上述结果显示,孕酮和雌二醇可能具有刺激和凋控中国对虾性腺发育的作用,肝胰腺可能是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盐度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交配和产卵前后对血淋巴中5种激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设置了0、2、4、6的交配盐度和3、6、9、12、15、18、21的产卵盐度,分析了不同交配和产卵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双羟基孕酮(DHP)、促性腺激素(GTH)、前列腺素(PG)、雌二醇(E2)和睾酮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淡水中,雌蟹无交配行为发生,当盐度<6时,雌蟹只交配不产卵。雌蟹在盐度为2~6中交配后,血淋巴中GTH、PG、E2和睾酮与交配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交配后各盐度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雌蟹产卵前,血淋巴中DHP、PG、E2和睾酮的含量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产卵后血淋巴中DHP、PG、E2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盐度为18时,雌蟹产卵后,血淋巴中DHP、GTH、PG、E2和睾酮含量均降到最低,且与产卵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当盐度为6时,雌蟹产卵前血淋巴中DHP、PG、E2和睾酮含量最高,产卵后DHP和PG的含量下降,而GTH、E2和睾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产卵前与产卵后相比除DHP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后,随着盐度的逐渐升高,产卵前后血淋巴中睾酮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雌蟹交配和产卵前后血淋巴中5种激素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5种激素在中华绒螯蟹低盐度交配中的变化不显著,DHP、GTH和PG这3种激素参与了中华绒螯蟹的产卵活动。本研究通过探讨盐度对中华绒螯蟹雌蟹交配及产卵前后血淋巴中激素的影响,旨在了解中华绒螯蟹繁殖的生理机制,为中华绒螯蟹的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蟹在蜕壳前,血淋巴中 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达到最高峰——116.16±32.96ng/ml;蜕壳时降入低谷——7.09±1.39ng/ml;蜕壳后仍然很低。血淋巴中20-HE 调控着河蟹的蜕壳周期。雌性河蟹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9月份血淋巴中 17β-雌二醇(17β-E_2)出现峰值——3.62±1.11ng/ml,促进了卵母细胞的卵黄积累。雄性河蟹10月份血淋巴中睾酮(T)含量开始上升,至12月份达到 2.15±0.28ng/ml,诱导精巢发育成熟。雌性河蟹血淋巴中 20-HE 含量在5月和8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13.15±6.99和 15.80±7.40ng/ml;雄性河蟹则在6月和9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20.25±13.58和 14.00±9.48ng/ml。雌、雄河蟹同在2月份为全年最低值,分别为3.75±3.38 和3.68±1.78ng/ml。实验结果阐明了雌、雄河蟹 5、6月份血淋巴中 20-HE 出现的峰值与生长有关;8、9 月份出现的峰值与青春蜕壳、早期性腺发育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生物技术方法,比较分析和测定正常(体质量20~30g)和早熟(95~130g)雄性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副性腺蛋白和血淋巴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雄性河蟹和早熟雄性河蟹的副性腺中蛋白质的种类无明显差异,但是,早熟雄性河蟹副性腺中分子量在66.4~97.2k D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少于正常雄性河蟹。早熟雄性河蟹血淋巴中睾酮和17β-雌二醇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雄性河蟹。分子量在66.4~97.2kDa间的河蟹副性腺蛋白质、睾酮及17β-雌二醇含量低可能是雄性河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检测了促熟期间虾夷扇贝种贝不同组织及7种投喂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饵料的δ15 N变化为2.584‰~7.230‰,跨度为4.646‰;δ13 C变化为-24.701‰~-16.365‰,跨度为8.336‰。雌性种贝各组织的δ13 C由高到低依次为:闭壳肌、外套膜、性腺、鳃;雄性的为:闭壳肌、外套膜、鳃、性腺。采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对7种饵料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投喂饵料对促熟期雌、雄种贝的饵料贡献率基本一致;饵料对促熟期雌、雄种贝性腺发育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对雄性性腺发育的平均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湛江叉鞭金藻(20.5%)、鸡蛋黄(20.2%)、酵母(14.3%)、小新月藻(13.8%)、青岛大扁藻(12.1%)、盐藻粉(11.0%)、螺旋藻粉(8.1%);对雌性性腺发育的平均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黄(45.0%)、湛江叉鞭金藻(22.3%)、酵母(8.2%)、小新月藻(7.8%)、青岛大扁藻(6.7%)、盐藻粉(5.9%)、螺旋藻粉(4.1%)。试验结果表明,雌、雄种贝性腺发育期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合理制定虾夷扇贝种贝促熟期的饵料投喂策略。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生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2004年6月至11月在崇明岛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进行1秋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试验,通过荧光免疫二步抗体检测法和原子吸收等方法,测定了1秋龄蟹血淋巴钙离子和雌二醇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度水体中1秋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情况及盐度促进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水体盐度的升高,1秋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率上升,成活率则呈下降趋势;(2)水体盐度升高导致1秋龄未发育雌蟹血淋巴中Ca2 含量上升(P<0.05),但对1秋龄雄蟹作用不显著(P>0.05);(3)池塘养殖90 d之后,高盐度水体中1秋龄未发育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低盐度水体1秋龄未成熟雌蟹(P<0.05);(4)1秋龄性早熟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含量高达(1294.00±595.87)pg/mL,极显著地高于同期的1秋龄未成熟雌蟹(P<0.01)。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升高引起的1龄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水平和Ca2 含量上升是导致1秋龄雌性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再忠 《水产学报》2005,29(5):630-634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在520nm波长测定了未成熟、早熟和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与性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1)各组蟹肝胰腺ACP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性腺;(2)早熟蟹肝胰腺中ACP活性都显著高于未成熟蟹而低于正常成熟蟹,在各发育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早熟雌蟹和正常成熟雌蟹卵巢中ACP活性都较早熟雄蟹和正常雄蟹精巢低,早熟与正常成熟个体没有差异;(3)早熟雌蟹肝胰腺ALP活性显著高于未成熟和正常成熟雌蟹,而与三组雄蟹处于同一水平,但是,早熟和正常成熟雌雄蟹的性腺中ALP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1)性腺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动员或合成主要与肝胰腺ACP有关;(2)性早熟的发生与肝胰腺中ACP和ALP活性的显著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 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和比较了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血清中两种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周年变化规律。在雄性个体中,从4月份开始,随着水温的升高及繁殖期的开始,T和E2含量显著上升并在6月份达到最高峰;之后,T和E2含量逐渐下降并在第二年3月左右降低至最低水平。雌性牙鲆个体的E2含量于3月份开始慢慢增高,于6月份达到最高峰;随后,E2的含量逐渐降低并在1月份达到最小值;而雌性个体中的T的含量在2月和6月份出现两次高峰。结果表明,T和E2对牙鲆的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雌雄个体中T和E2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头足类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头足类软体动物都具有生殖洄游的现象,繁殖季节雌雄交配后,成熟精子暂时储存在雌体输卵管腺的纳精囊中,成熟卵子产出经过输卵管腺时完成受精作用,雌体在排卵后具有特殊的护卵行为.精子具有特殊的顶体和精核,分别呈螺旋锥体和细长圆筒状,阐述了它们的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的作用;根据卵巢的形态变化,将其发育周期划分为4个时相.性腺既是生殖器官,又具有内分泌的功能,分泌的各种甾类激素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例如:孕酮、睾酮和17β-雌二醇.精巢中存在大分子精蛋白,并且不同种类的组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成熟雌、雄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和中华绒螯蟹的肌肉、肝胰腺及生殖腺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及其差异,以氯仿—甲醇溶液提取总脂,通过10%浓硫酸—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并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蟹的3种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而在具体组成上又各有特点。3种蟹的卵巢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精巢;而在肝胰腺组织中,三疣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雌性个体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个体;肌肉组织中,锯缘青蟹的雄性个体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雌性;其余差异不显著。雌、雄中华绒螯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油酸含量亦较高;雄性三疣梭子蟹肌肉和生殖腺中的花生四烯酸含量较高;而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较高,同时多不饱和脂肪酸中ω-3/ω-6的比值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和肝胰腺的总蛋白含量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00,24(4):306-311
中华绒螯蟹扣蟹性腺发育与肝胰腺和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相关.性早熟前后,雌雄扣蟹肝胰腺总蛋白浓度分别由(121.17±44.50)mg@g-1和(89.43±21.86)mg@g-1下降至(81.08±5.84)mg@g-1和(70.58±9.90)mg@g-1,雌性扣蟹的肝胰腺占体重的比值也由8.18%降至3.90%.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正常发育的雌性扣蟹为(99.55±12.06)mg@mL-1,明显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的(72.26±17.87)mg@mL-1;而雄性扣蟹性早熟前后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二秋龄雌蟹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但它们之间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二秋龄雄蟹的血淋巴和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与性早熟雄性扣蟹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对发育前期的大菱鲆亲鱼性类固醇激素合成量及合成过程的影响,配制3种等氮等脂(脂肪含量13%)的实验饲料,分别含有不同梯度水平的花生四烯酸:0.72%(不添加花生四烯酸精制油的对照组,C),5.63%(添加低水平ARA的处理组,ARA-L)及15.03%(添加高水平ARA的处理组,ARA-H)(各数值均为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每组饲料投喂3个实验桶,每桶放25尾3龄大菱鲆亲鱼(雌雄比例约为1:1)。养殖实验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每天饱食投喂2次,养殖周期为5个月。养殖结束后,分别取性腺发育前期的雌雄鱼测血清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并检测性腺中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高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降低了雌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而雄鱼血清中睾酮的含量在低水平花生四烯酸处理组显著降低。在卵巢中,饲料中高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降低了促卵泡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但是饲料中低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提高了17α羟化酶的mRNA表达量。在精巢中,饲料中低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降低了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以及17α羟化酶的mRNA表达量,但显著升高了芳香化酶的mRNA表达量。饲料中花生四烯酸提高了性腺、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但降低了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卵巢中的花生四烯酸累积量高于精巢。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花生四烯酸抑制了发育前期大菱鲆亲鱼雌二醇和睾酮的合成,在卵巢中,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促卵泡激素受体的表达来实现,而在精巢中,可能是通过抑制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以及17α羟化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04-2005年检测和分析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尿液中睾酮(TT)和雌二醇(E2)水平的季节性变化、性激素水平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与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雌二醇含量呈年度周期性变化,表现为生殖季节前逐渐达到顶峰,繁殖期过后逐渐降低至正常值,呈抛物线变化;7月8日达到峰值,最小值出现在3月初.当雌性个体雌二醇水平高于946.45 pg/mL,雄性个体睾酮含量高于0.2954 ng/mL,适时催产可促使雌鲵产卵和雄鲵排精,且精卵质量好;低于此值,一般不能产卵或排精.  相似文献   

15.
以尼罗罗非鱼为对象,通过体外注射雌二醇、睾酮,测定注射后6、12、24h雌、雄鱼消化酶(胃蛋白酶、肠淀粉酶、肠脂肪酶)活性,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雌、雄鱼脑组织脑肠肽、瘦素、食欲素、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的变化。注射后6、12、24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不显著影响雄鱼;雌二醇降低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24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雌二醇显著降低雌鱼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注射睾酮显著升高雄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雌鱼影响不显著,睾酮降低雄鱼瘦素mRNA表达量,6、24h时显著升高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12h时影响不明显;24h时睾酮显著升高雄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睾酮显著升高雄鱼促摄食基因(脑肠肽、神经肽Y)表达量,同时雌二醇降低雌鱼、睾酮升高雄鱼抑制瘦素表达量,对雌、雄鱼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性类固醇激素可通过调节摄食水平影响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生长。  相似文献   

16.
九孔鲍性腺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学方法研究了性腺发育过程中九孔鲍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雌、雄九孔鲍各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性腺发育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性腺发育早期和晚期酶活力较低,在性腺发育中期酶活力显著升高,且均在成熟前期达到最高值。九孔鲍繁殖期各消化酶的活力分布存在器官特异性和性别差异,九孔鲍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各性腺发育期均表现为肝胰腺消化道,雌鲍雄鲍。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雌、雄九孔鲍繁殖期肝胰腺和消化道内各消化酶的最大活力均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17.
多种鱼类包括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都存在性别大小异形现象,这种生长二态性可能与性类固醇激素和生长轴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笔者课题组前期已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性类固醇激素可能参与半滑舌鳎性别大小异形调控过程。为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对半滑舌鳎不同性别生长差异的影响,该研究对16月龄雌、雄、伪雄鱼进行了雌二醇、睾酮激素注射处理,并对其生长数据进行统计,且对半滑舌鳎生长激素1(Growth hormone 1, gh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socs3) 3个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性类固醇激素对半滑舌鳎不同性别个体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激素处理后,gh1、igf1在脑、肝脏中的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ocs3在肌肉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该研究探讨了性类固醇激素对半滑舌鳎不同性别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性固醇激素调控鱼类性别大小异形现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产品中多种激素残留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固醇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会导致水产食品中的残留,具有一定危害.本文对罗非鱼肌肉组织中的加标激素己烯雌酚、雌二醇、睾酮、甲基睾酮、醋酸甲羟孕酮和孕酮进行提取后,经过液液萃取法纯化浓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该方法能同时定量检测6种激素.在0.1~10 μg/ml范围内,这6种激素呈现良好线性关系.通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的评价,该方法对雌二醇、睾酮、甲基睾酮及孕酮的测定准确性可靠,回收率大于70 %,可以应用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建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理雄鱼诱导技术, 以出膜后 15 d 体长(15.1±0.09) mm 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 分别使用含有 17α-甲基睾酮(MT)的日粮饲喂 60 d。饲料 MT 添加量分别为 0 mg/kg (MT0)、 50 mg/kg (MT50)和 100 mg/kg (MT100), 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MT50 和 MT100 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 MT0 组(P<0.05), MT50 和 MT100 组的雄性率均为 100%, 显著高于 MT0 组(45%); 性腺组织切片显示, MT 诱导获得的生理雄鱼性腺结构与 MT0 组雄鱼相似。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 MT0 组雌鱼(P<0.05), MT50 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 MT100 组(P<0.05), 与 MT0 组雌鱼无显著差异(P<0.05)。 此外, 与 MT0 组雌鱼相比,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性腺中 Dmrt1 和 Gsdf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而 Foxl2 和 Cyp19a1a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研究结果表明, MT 添加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后 15 d 的雌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雄性个体, 适宜添加量为 50~100 mg/kg。本研究为大口黑鲈全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尼罗罗非鱼性转化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有倾向性地选择试验中生长快、个体大或具有雄性副性特征的雌鱼与正常的雄性XY个体自然杂交。通过早期鱼苗性腺压片观察和子代性成熟后雌雄鉴定及个体解剖观察,试验组中出现了典型的XY雄与XY雌鱼杂交的子代1/4雌和3/4雄分布比例,佐证了尼罗罗非鱼遗传型为XX雌-XY雄型。结果表明,XY型雌鱼可存活,性腺可正常发育,并有生殖能力;子代出现3/4的雄性个体也侧证了1/4YY超雄个体存在并可存活的可能性,为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XY雌鱼与XX雌鱼存在外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这些性状选择XY雌鱼,为后期单倍体、雌核二倍体试验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