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8年12月—2019年3月间,定期从温棚养殖和稻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中采集599尾样本,测量克氏原螯虾的体质量(y)、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腹节总长(x4)、第一腹节长(x5)、第一腹节宽(x6)、尾节长(x7)、第六腹节长(x8)、第六腹节宽(x9)和螯长(x10),探明温棚养殖幼虾与...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李健  刘萍  赵法箴  高保全  杜盈  马春艳 《水产学报》2012,36(7):1034-1041
选用3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三疣梭子蟹人工选育快速生长自交家系F2代(以2008年莱州湾群体雄蟹为父本和海洲湾群体雌蟹为母本交配产生F1代,随机选取F1代后代进行交配产生F2代自交家系)的11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5个位点共检测出8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4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个,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646 5,期望杂合度平均值0.513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0.449 1。经卡方检验,多数位点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SAS 9.1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体质量、第Ⅱ侧齿间距、第Ⅰ步足长节长、大螯长节长)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Pot08位点与体质量、全甲宽、甲长、体高、第Ⅱ侧齿间距显著相关(P<0.05),Pot42位点与体质量、甲长、大螯长节长、第Ⅰ步足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Pot53位点与全甲宽、甲宽、大螯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与第Ⅱ侧齿间距极显著相关(P<0.01),Pot57位点与第Ⅰ步足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PTR8a位点与第Ⅰ步足长节长、体高、甲长显著相关(P<0.05),与体质量、第Ⅱ侧齿间距、全甲宽、甲宽极显著相关(P<0.01),PTR30位点与体质量和甲长显著相关(P<0.05),PTR131位点与体质量、全甲宽、甲宽显著相关(P<0.05)。其中,位点PTR8a可作为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的首选标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循环水养殖模式(RAS组)和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免疫性能及水质影响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RAS组中鱼体增重率(WGR)[(597.36±169.79)%]显著高于池塘组[(470.98±142.99)%](P0.05),饲料转化率(FCR)[(1.17±0.02)%]却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系统[(1.47±0.03)%](P0.05)。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也高于池塘养殖系统,但差异不显著(P0.05);(2)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胃和肠中消化酶活性,第4周时,RAS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值[(1 387.56±278.43)μg/(g·min)]显著高于池塘组[(1 129.99±382.67)μg/(g·min)](P0.05);第8周时,肠脂肪酶活性[(18.11±4.28)μg/(g·min)]显著高于池塘组[(12.89±8.00)μg/(g·min)](P0.05);(3)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肝胰脏、头肾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整体表现为RAS组免疫性能低于池塘组;(4)每周测定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示,RAS组氨态氮维持在0.0067~0.0212 mg/L,亚硝态氮含量为0.0027~0.0087 mg/L,均低于池塘组。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鱼》2006,(2):75-75
一、扣蟹质量的选择和鉴别1.种质(1)长江水系蟹苗生长快、个体大、性成熟晚,为最佳选择。(2)甲壳外形略呈椭圆形,背面稍平,额齿和侧齿尖锐,步足较长,第五步足趾节细长且较窄,步足刚毛短而稀,第二步足长节齿超过或接近第一前侧齿。(3)第三步足长最好超过背甲宽度的1.8倍以上。2.  相似文献   

5.
长江辽河瓯江体形椭圆形不规则椭圆形近似正方形额齿4个额齿均类锐,居中一缺刻最深不及长江蟹尖锐4个额齿,两边尖锐,中间钝圆侧齿4个侧齿尖锐,第4侧齿小而尖锐,清楚可见3个侧齿尖锐,第4侧不明显4个侧齿可见,但不明显步足第4步足前节较长而窄,刚毛较密,蟹种爬行时,第4步足前节拖地行走步足偏短第4步足前节较短而宽,刚毛稀少背部疣状突6个均明显下方2个不明显第4侧齿对径与第3步足长之比1∶2.01∶1.81∶1.6~1.7体色背甲淡灰黄色,白肚。背甲灰黄带褐色花斑,腹部灰黄色体色难看,螯足与步足黑色,腹部夹铜锈色煮熟后体色鲜红暗红桂红…  相似文献   

6.
“黄海1 号”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随机选取第11代"黄海1号"5月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100尾和6月龄中国明对虾50尾,分别测量全长(Xt)、头胸甲长(X2)、第1~6腹节长(X3~X8)、尾节长(X9)、头胸甲宽(X10))、第1腹节宽(X11)、头胸甲高(X12)、第1腹节高(X13)、体长(X14)共14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了这2种月龄对虾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5月龄和6月龄对虾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5月龄对虾的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第1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全长和头胸甲长的决定程度最大.6月龄对虾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6腹节长和第4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4腹节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是反向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5月龄和6月龄对虾形态学指标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7.429 0.326X2 0.306X3 0.669X10 0.275X14和Y=-38.556 0.668X2-0.583X6 0.605X8 0.785X10 0.931X12,两个方程的同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与海胆和海参混养的净化水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容水40 L、放养5个海参、混养10、20或30个海胆的水槽中分别加入0、1、2、4或6个壳长(6.65±0.30)cm的栉孔扇贝,研究了扇贝密度对净化海胆和海参混养池水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扇贝密度极显著影响水体的叶绿素、氨氮、颗粒有机物(POM)和悬浮颗粒含量(P<0.01);显著影响水体的总颗粒物(TPM)含量(P<0.05)。每升水放养0.05个扇贝的水槽(即2个/水槽)中叶绿素的含量[(0.282±0.060)μg.L-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OM[(3.68±0.61)mg.L-1]和TPM[(13.47±0.92)mg.L-1]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扇贝放养后第2-3 d氨氮、POM、TPM和悬浮颗粒的含量显著增加,第3 d后保持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对虾21个半同胞家系(47个全同胞家系)。测量了中国对虾21个半同胞(47个全同胞)家系的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2和第3腹节处宽、第2和第3腹节处高、第1腹节长、第6腹节长和体重,共测量中国对虾1387尾。采用混合家系材料,利用Mtd-freml软件中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平均体重作为协变量,得到的生长性状遗传力在0.04~0.20。体重遗传力为0.14±0.16。体长的遗传力为0.10±0.06,头胸甲长为0.07±0.06,头胸甲宽为0.05±0.04,第2、3腹节宽为0.20±0.16,第2、3腹节高的最低为0.04±0.13,第1腹节长为0.09±0.09,第6腹节长为0.19±0.15。各个性状间表现出高的正相关,其中头胸甲宽和体长以及2.3腹节高的遗传相关最大,达到了1.0±0.01,第1腹节长和2.3腹节宽的遗传相关最小为0.82±0.08。遗传力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体长、体重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度遗传力,在加性效应控制下,对中国对虾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可以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性状间高遗传相关说明在对体重进行选择的同时,其余的生长性状可以获得相关的间接选择反应。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可以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在实际育种工作过程中,可以排除一些不利的或者相关性小的性状,以达到目的性状的最佳选择进展。实验结果为中国对虾的间接选择和早期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小[(6.05±0.44)g/头]、中[(14.68±1.76)g/头]、大[(25.64±3.27)g/头]的3种不同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浓度为0、2、4、6、8、10 mg/L时对刺参体腔液中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氨氮浓度为8 mg/L时,第10天后,3种不同规格刺参均出现吐肠、化皮,直至死亡。氨氮浓度为10 mg/L时中规格刺参存活率最低,为86.7%。在氨氮浓度为2 mg/L和4 mg/L时,小、中、大规格刺参的3种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在第4天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氨氮浓度低于0.05 mg/L)差异显著(P0.05);第7、10、13天时,LSZ、CAT、SOD酶活性与第4天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氨氮浓度为6、8、10 mg/L时,LSZ、CAT、SOD酶活性在第7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氨氮胁迫对3种不同规格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同一氨氮浓度胁迫下,敏感性依次为中规格大规格小规格。研究表明,氨氮胁迫会对刺参存活与免疫产生一定影响,在刺参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氨氮浓度最好控制在6 mg/L以内。  相似文献   

10.
鹰爪虾形态性状和体重的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irs)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体重(Y)及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头胸甲高(X5)、第1腹节长(X6)、第1腹节宽(X7)、第1腹节高(X8)、第6腹节长(X9)、第6腹节宽(X10)、第6腹节高(X11)、尾节长(X12)、尾扇长(X13)13个形态性状,通过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性鹰爪虾各生物学指标均大于雄性,雌、雄群体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体长(X2)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72和0.969);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发现,雌、雄群体体长(X2)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直接决定系数均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43和0.519),雌、雄群体对体重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第1腹节宽(X7)(作用系数之和为0.750)和尾节长(X12)(作用系数之和为0.887),雌性群体体长(X2)和头胸甲高(X5)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167),雄性群体全长(X1)和体长(X2)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8)。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雌、雄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563+0.133X2+0.374X7+0.282X5+0.225X13(R2=0.978)、Y2=–7.947+0.092X2+0.309X4+0.203X10+0.036X1–0.087X12(R2=0.980)。雌性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联系数平均值在0.868~0.941之间,雄性群体的平均值在0.793~0.906之间,从同一形态性状来看,雌性群体与体重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群体。雌、雄群体体长(X2)与体重的关联度均为最高。通径分析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并不完全相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在进行鹰爪虾选育时,雌、雄群体以体长(X2)作为主要选择性状,雌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高(X5)和第1腹节宽(X7);雄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宽(X4)和全长(X1)。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4月龄马口鱼的14个形态性状(全长X1、体长X2、叉长X3、体高X4、体宽X5、头长X6、头宽X7、头高X8、吻长X9、眼后头长X10、眼径X11、眼间距X12、尾柄长X13、尾柄高X14)和体质量(Y)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  相似文献   

12.
解放眉足蟹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影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解放眉足蟹(Blepharipoda liberate Shen)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的关系,测量了解放眉足蟹甲高(C)、体长(L)、甲长(L_1)、甲棘长(L_2)、棘间长(L_3)、棘间宽(W_1)、甲宽(W_2)、甲基宽(W_3)、第一腹节长(F_1)、第一腹节宽(F_2)、螯长(A_1)、螯棘长(A_2)、湿重(W_W)、干重(W_D)等14个生物学指标,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解放眉足蟹雌性个体在14个数量指标上显著高于雄性(P0.01),重量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形态指标,形态指标和重量指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对于雄性个体而言,体长(L)、甲棘长(L_2)、棘间宽(W_1)对湿重、干重的直接作用和直接决定系数较大;对于雌性性个体而言,体长(L)、甲宽(W_2)对湿重、干重的直接作用和直接决定系数较大。雄性和雌性个体形态性状对湿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4.992+0.238L和Y=-9.903+0.285L+0.167W_2。雄性和雌性个体形态性状对干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523+0.082L-0.04W_1和Y=-2.65+0.098L。本研究可为解放眉足蟹选育评价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铜仁锦江日本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贵州铜仁锦江河段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46尾(雌雄各50%),对其体长、头胸甲长、胸高、胸宽、尾长、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和体重等16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体重与形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群体的3个性状、雌性群体的1个性状、雄性群体的2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影响雄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影响雌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长,建立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也显著不同,Y=-3.368+0.114X2-0.009X4+0.172X11,Y♀=-1.921+0.086X2,Y♂=-3.178+0.120X3+0.243X5(Y为体重,X2为体长,X3为头胸甲长,X4为头胸甲宽,X5为头胸甲高,X11尾肢宽外);逐步回归法分析为日本沼虾的选种和育种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与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苗种质量对养殖成功与否及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态参数是遗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判定中华绒螯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中华绒螯蟹1龄幼蟹形态特征及相关质量参数的关系, 选取湖南省大通湖1龄幼蟹275只,其中雌蟹141只、雄蟹134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重等指标,称量体肉、腿肉、螯肉、肝胰腺等可食用部分的湿重和干重以及体壳、腿壳、螯壳等不可食用部分的湿重和干重,计算各基本形态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各部位含水率及占总体重比例、肥满度等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雌雄差异,利用Pearson对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体重与形态指标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体重较雌性大(P<0.05),其中雌蟹体重为(8.543±2.555)g,雄蟹体重为(9.304±2.977)g。雌蟹和雄蟹可食用部分含水率及其占总干重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1龄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与体重(Y)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15.763 + 3.118X1 + 4.634X2 + 3.897X3(R2=0.926),体重与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中华绒螯蟹养殖产量估算、品质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群凡纳滨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取自美国塞班岛凡纳滨对虾养殖基地V101、OS、G24、NS 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头胸甲长、第1~6腹节长、尾节长、体长、全长、头胸甲宽、第1~6腹节宽、头胸甲高、第1~6腹节高等24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m)及其所有性状的比例参数,分析各群体形态差异以及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4个群体大部分形态差异显著(P0.05),V101和G2群体属于瘦长型,OS和NS属于高胖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程度分析结果表明,V101群体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与体质量正相关,第2腹节高与体质量负相关;OS群体体长、第2腹节长、头胸甲宽与体质量正相关,第6腹节长与体质量负相关;NS群体头胸甲长、第6腹节高与体质量正相关,头胸甲宽与体质量负相关;G2群体头胸甲长、全长与体质量正相关,体长与体质量负相关。4个群体的多元回归方程经方差显著性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复相关指数均0.85,表明头胸甲部位在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脊尾白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莱州湾、海洲湾和象山湾3个采样地点各75只共计225只脊尾白虾对其11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10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尾节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腹节1宽对体重的通经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 =0.931,则表明其为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尾节长X5、头胸甲高X6、头胸甲宽X7、腹节1宽X9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Y=0.007X1+0.043X2+0.044X3+0.044X5+0.073X6+0.111X7+0.057X9-3.838.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1)、体长(x2)、尾柄高(x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1+18.328 x2+ 199.490 x3-500.785.  相似文献   

18.
日本沼虾五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影响日本沼虾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便确定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定指标,以太湖、鄱阳湖、白洋淀、微山湖及淀山湖的野生日本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各群体90尾虾测定19个形态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群体对体质量作用较为突出的形态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头胸甲高、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逐步回归建立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回归截距及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9.878、0.075、0.314、0.011、0.320、0.222;鄱阳湖群体头胸甲长、尾扇长、尾节宽、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尾节高、体长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618、0.392、–0.280、0.703、0.524、–0.359、0.688、–0.061;白洋淀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和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796、0.082、0.222、0.007、0.136;微山湖群体头胸甲长、腹节高、第二步足长、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7.644、0.248、0.329、0.025、0.301;淀山湖群体体长、第二步足长、头胸甲宽、尾节宽、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为–6.257、0.019、0.018、0.164、0.264、0.162。体长与头胸甲性状在不同群体中都对体质量的作用十分明显。聚类结果显示,地理位置越接近,形态上越相似。研究表明,各个地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65、0.904、0.902、0.971、0.955,为影响各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湛江海域日本乌贼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捕捞的野生日本乌贼106尾,分别准确测量体长(X1)、胴长(X2)、体宽(X3)、体高(X4)、眼间距(X5)、触腕长(X6)、第一对腕长(X7)、第二对腕长(X8)、第三对腕长(X9)、第四对腕长(X10)与体质量(Y)等11个性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方法,计算所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获得相关性状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剖分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结果表明,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极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得到胴长(X2)、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为对体质量影响最大的3个性状,其通径系数达极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0.580、0.310、0.180;胴长(X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X4)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均主要通过胴长(X2)来间接影响体质量;胴长(X2)的单一决定系数最大,其次是胴长(X2)与体高(X4)共同决定系数,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到0.970,表明它们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以Y为应变量,胴长(X2)、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82.025+11.232X2+14.582X4+12.628X7,决定指数R2为0.970,拟合效果较理想。该研究为后期开展日本乌贼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