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的网囊网目尺寸是否适宜当地渔业生产,使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和33 mm时,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0.7、36和40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12.2、10.4和13.8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5370、1.4394和1.3310;脊尾白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8.3、40.2和45.3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9.3、14.4和12.9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913 1、1.608 2和1.372 7。两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和网囊网目内径(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葛氏长臂虾:L0.5=0.686 9 m+17.691 8;脊尾白虾:L0.5=0.550 0 m+26.955 7。研究认为:盘锦海域常见的20 mm网囊网目的桁杆拖网会捕获大量的幼虾,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建议捕捞葛氏长臂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33~38 mm的桁杆虾拖网,捕捞脊尾白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24~30 mm的桁杆虾拖网。  相似文献   

2.
在繁殖季节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全长(TL)与体长(SL)、头长(HL)与体长(SL)、体长(SL)与体高(BD)、体重(BW)与空壳重(SW)、体重(BW)与体长(SL)的相关关系分别为:TL=0.779 6SL+1.793 9;HL=0.299 9SL+7.288;SL=0.783 2BD+7.324 9;BW=0.818 4SW-4.979 6;BW=0.062 9SL2.331 5。斑尾刺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 328~59 878 egg,与体长(SL)、空壳重(SW)、卵巢重(OW)的相关关系分别为F=94.972SL2-4 832.2SL+833 435;F=83.823SW+14 084;F=507.54OW+13 190。个体绝对生殖力(F)与体长、空壳重、卵巢重、成熟系数(GSI)的多元回归方程为:F=2 375.54+525.67SL-31.44SW+199.43OW+261.74GSI。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相对生殖力(FL)平均为88±31 egg/mm,体重相对生殖力(FW)平均为157±54 egg/g。平均卵径为1.22±0.24 mm。斑尾刺虾虎鱼IV期卵巢以第IV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第IV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  相似文献   

3.
不同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之生长及生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各生长阶段的1430尾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的测量与分析,研究了杭州湾北部沿岸人工养殖环境下5、6、7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及生殖特性.结果表明:5月份出生的虾的繁殖高峰在86日龄左右,6月份出生的虾在78日龄左右,7月份及以后出生的虾当年不能繁殖.繁殖高峰时抱卵虾的比率在20%左右,抱卵量与体长、体重呈线性相关;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b接近于3;不同月份出生的虾的生长均呈明显的阶段性,但分期明显不同;7月份出生的虾,体长、体重的特定生长率较高;利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评判各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性能:7月份出生的虾的k值较小,生长性能较好.养殖效果:平均成活率33.3%,单位面积产量0.107 kg/m<'2>,从每尾抱卵虾获得的平均产量为0.57 kg,7月份出生的虾养到收获时基本达到商品规格,且成活率相对较高.综合比较各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生殖特性,建议在江、浙地区开展脊尾白虾秋冬季养殖.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生长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17.3~28.0℃下,将体质量(4.60±0.30) 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4口60 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放养密度67尾/m~3,投喂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研究大口黑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养殖195 d后,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为(303.14±73.17) g、平均体长为(26.76±3.13) cm;体质量(m)与日龄(t)间呈指数关系:m=0.0651t~(1.6147),r~2=0.9974,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46%,平均体质量日增加量为(1.82±0.57) g;体长(L)与日龄间呈线性关系:L=0.0961t+9.1442,r~2=0.9766,平均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5%,平均体长日增长量为(0.10±0.04) cm;体质量与体长符合幂函数:m=0.0132L~(3.0455),r~2=0.9828。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的相对增加量、特定生长率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0℃以下明显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亲本的繁殖特性,采用常规生物学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等不同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亲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总性比(♀/♂)均小于1,不同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群体脊尾白虾抱卵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为1 699.10~2 733.72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为275.93~404.36粒/cm,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455.31~596.26粒/g,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绝对繁殖力F与体长L、体质量W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繁殖特性已出现分化或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雌、雄虾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5月至10月定期测量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的体长、体质量,期间采集样品1 040尾,对雌、雄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雌虾W=8×10~(-6)L~(3.262 4),(R~2=0.995 6,N=544);雄虾W=6×10~(-6)L~(3.320 8),(R~2=0.996 3,N=49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雌、雄虾的渐近体长分别为103.05 mm和136.93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29.54 g和74.65 g。雌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16 d,拐点体质量8.95 g;雄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63.70 d,拐点体质量22.71 g。罗氏沼虾性成熟后,其雄性的个体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罗氏沼虾全雄性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8.
吕四渔场虾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孙满昌  张健  樊伟 《海洋渔业》2002,24(3):120-124
为了养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虾桁拖网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以期找到最适网目尺寸,为今后立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的加大,50%选择体长也随之增加。当网囊网目内径分别为35mm、40mm、45mm时,哈氏仿对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2.73、74.61、81.43mm;葛氏长臂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0.42、75.60、79.45mm;脊尾白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88.37、92.05、97.17mm。 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_0.5)与网囊网目内径(Me)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哈氏仿对虾:L_0.5=469+0.8697Me R~2=0.9029 葛氏长臂虾:L_0.5=39.063+0.9024Me R~2=0.9927 脊尾白虾:L_0.5=57.325+0.8801Me R~2=0.9911 三种虾类混合:L_0.5=37.597+1.1470Me R~2=0.9996 将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的20mm到25mm提高到35~40mm,则在此网目大小下,能释放掉大量70mm以下的幼虾,而捕获的商品虾质量有明显改善。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对虾桁拖网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50日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耐盐碱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采用定向交尾方式构建脊尾白虾50个全同胞家系(包括42个半同胞家系),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各家系盐碱胁迫的存活时间进行方差分析,估计脊尾白虾耐盐碱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脊尾白虾耐盐碱性状的遗传力为0.18~0.60,其估计值未达到显著水平,属于中等遗传力;50日龄脊尾白虾耐盐碱性状与体长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401和0.127,耐盐碱性状和体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196和0.033,耐盐碱性状与体长、体重的相关程度较低。本研究表明,选择育种对于脊尾白虾耐盐碱性状的改良具有较大潜力,且以耐盐碱性状为选育指标,不会对脊尾白虾体长和体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鸭绿江水系(Hemiculter leucisculus)的个体繁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华 《鲑鳟渔业》2014,(6):30-33
2013年6月初,在鸭绿江水丰水库采捕性成熟(Hemiculter leucisculus)44尾,研究了鸭绿江水系繁殖群体的组成及个体繁殖力与其相关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优势体质量组为30.00~50.00g,优势体长组为13.00~15.00cm。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11428~32100粒,平均为18632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变幅为907.03~1834.29粒/cm,平均为1232.83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变幅为277.92~601.09粒/g,平均为456.21粒/g。F与FL随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Fw在体长13~15cm和体质量为30~50g时达到最大。F与卵巢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8427),F与体长、体质量、空壳重和卵巢重4个生物学指标间均呈正相关(P<0.05);FL与体长、体质量、空壳重和卵巢重呈正相关。FL与卵巢重的决定系数最高(0.7494)。Fw与体长、体质量和空壳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和成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温24℃、盐度31、pH8.1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和成虾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55.81、116.71、92.55、80.40mg/L,氨氮对脊尾白虾成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78.80、156.37、140.28、120.86mg/L。脊尾白虾幼虾总氨氮和非离子氨的安全质量浓度为8.04、0.26mg/L,成虾总氨氮和非离子氨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2.09、0.50mg/L。  相似文献   

12.
于2015年5~6月在辽河双台子河口水域采捕176尾性腺发育到Ⅳ期的刀鲚Coilia nasus雌鱼,测量其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_o)、性腺重(W_l)和卵径等生物学指标。取左侧鳃盖骨鉴定年龄,用重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计算体长相对生殖力(F_L)和体重相对生殖力(F_w),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样本由4~+~6~+龄组成,个体绝对生殖力(F)17 968~116 935粒,平均44 995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_L)66~297粒/mm,平均为145粒/m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_w)192~710粒/g,平均为362粒/g。F和F_L与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_o)、性腺重(W_l)、成熟系数(GSI)和年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肥满度(K)相关关系不显著。F_w仅与W_l、GSI极显著正相关,和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显示,F与W和W_l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15 623.878+1 158.377W_l+324.104W(n=176,R=0.851;DW=1.890,P0.01);F_L与W_l和K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_L=-68.850+3.868W_l+302 687.076K(n=176,R=0.728;DW=1.743,P0.01);F_w均与L和GSI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_w=207.215-5.17L+7.5918GSI(n=176,R=0.646;DW=1.849,P0.01)。第Ⅳ~Ⅴ期刀鲚卵巢中,卵径变化范围在0.55~1.05mm之间,平均0.81mm。依据卵径频率分布推测,刀鲚属单峰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3.
吕四渔场场虾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满昌  张健等 《海洋渔业》2002,24(3):120-124
为了养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虾桁拖网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以期找到最适网目尺寸,为今后立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的加大,50%选择长也随之增加,当网囊网目内径分别为35mm、40mm、45mm时,哈氏仿对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2.73、74.61、81.43mm;葛氏长臂虾50%选择体分别为70.42、75.60、79.45mm;脊尾白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88.37、92.05、97.17mm。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与网囊网目内径(Me)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哈氏仿对虾:L0.5=41.469+0.8697Me R^2=0.9029葛氏长臂虾:L0.5=39.063+0.9024Me R^2=0.9927脊尾白虾:L0.5=57.325+0.8801Me R^2=0.9911三种虾类混合:L0.5=37.597+1.1470Me R^2=0.9996。将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的20mm到25mm提高到35-40mm,则在此网目大小,能释放掉大量70mm以下的幼虾,而捕获的商品虾质量有明显改善。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对虾桁拖网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14.
脊尾白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确定适于脊尾白虾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实验以4月龄的池塘养殖脊尾白虾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77尾测定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高、第一腹节宽、腹部长、额剑上齿数目、额剑下齿数目和体质量共11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并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通径分析显示,脊尾白虾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以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而其余指标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较小,是影响体质量的次要因素,经逐步回归分析后均被剔除;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一腹节宽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其回归截距及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277、0.470、0.980、0.528和1.942.研究表明,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一腹节宽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R2)为0.976,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渔业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查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生物学特征,为其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基本参数,本研究根据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所得的矛尾虾虎鱼资源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组成、体长-体重关系和性成熟等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矛尾虾虎鱼体长分布范围为25~154 mm,平均体长为(87.77±24.18)mm,优势体长为60~120 mm,占总渔获尾数的76.71%。体重范围为0.08~37.83 g,平均体重为(9.1±6.905)g,优势体重为0~10 g,占63.03%。全年矛尾虾虎鱼体长(SL)-体重(W)关系式为W=4.7×10~(-6)SL~(3.183)(R~2=0.962,n=1842)。矛尾虾虎鱼性腺成熟度和性成熟系数均呈现出明显的月变化,其主要繁殖期为4―5月,产卵持续至6月上旬;体长与性腺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无显著雌雄差异,瞬时性成熟速率K=0.039,50%性成熟体长L_(50)=117.92 mm。  相似文献   

16.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hhuis)又名白虾、小白虾、五须虾、青虾、绒虾、迎春虾等,系热温带海区底栖虾类,以黄渤海产量最高。脊尾白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海米,因其呈金黄色,故也有"金钩海米"之称。其卵可制成虾籽,也是上乘的海味干品。脊尾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和评价了江苏南部沿海池塘养殖的脊尾白虾内脏团、鳃、肌肉、外壳和足中As、Hg、Cd、Pb、Cu、Zn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脊尾白虾内脏团和鳃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肌肉、外壳和足中,内脏团中重金属含量为0.0190mg/kg(Hg)~20.9mg/kg(Cu),鳃中含量为0.00636mg/kg(Hg)~26.4mg/kg(Zn);5种组织中Zn和Cu的含量较高,Hg的含量最低;肌肉占全虾的质量比近50%,所含各重金属质量占全虾质量百分含量最高。养殖脊尾白虾中不同组织各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人体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19年6—8月,在水温(30.6±0.5)℃、14L∶10D和水面光照度2000 lx下,将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幼鱼单独养殖在直径5 m、水深2.5 m的圆柱形循环水控温、控光水泥池中60 d,测定养殖前后二者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析计算其体质量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全长与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各个生长指标及肥满度变化,以探究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试验结果显示,除吻长、第二背鳍长、尾柄长外,青干金枪鱼全长与身体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拟合关系较好(r~20.9);除吻长、第一背鳍长、第二背鳍长、尾柄长外,小头鲔全长与身体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拟合关系较好(r~20.9)。青干金枪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的拟合方程为y=0.0128x~(3.0663)(r~2=0.966),为等速生长;而小头鲔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的拟合方程为y=0.0005x~(4.0298)(r~2=0.9322),为正异速生长。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养殖60 d时,肥满度分别为1.044±0.075、1.929±0.087,捕获时肥满度分别为0.930±0.035、1.285±0.026;养殖后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捕获时(P0.05),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对小头鲔和青干金枪鱼进行养殖或育肥。本试验结果表明,青干金枪鱼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具有等速生长特性,小头鲔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具有正异速生长特性。相关试验养殖数据可以为小型金枪鱼类循环水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脊尾白虾俗称白虾、小白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肉质细嫩、味鲜,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矿物元素的小海鲜。脊尾白虾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食性杂、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备受养殖户青睐,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特色品种之一。脊尾白虾养殖时一般通过在池塘里放养种虾(亲虾)作为虾苗的来源,放养种虾以海捕野生虾为主,由此带来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选择以脊尾白虾为敌害生物,进行了毛蚶苗种敌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8.8~21.1℃范围内,体长4.51—5.49cm,平均体重1.63g的脊尾白虾在饥饿状态下,可以吃食壳长0.355~0.527cm的毛蚶苗种。在此范围内,脊尾白虾及毛蚶苗种的大小,对试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