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产学报》2000,24(4):349-354
草鱼淋巴细胞表面扫描电镜结构特征为有孔穴且较为光滑、具短小细锥状突起;中华鳖淋巴细胞、胸腺细胞表面扫描电镜结构特征为凹凸不平、较为光滑;它们均以表面凹凸不平特征的占大多数.E花环试验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草鱼淋巴细胞E花环形成不明显,而中华鳖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的成花率分别为25%~34%和36%~47%,能形成花环的淋巴细胞、胸腺细胞以表面结构特征凹凸不平(类似哺乳动物T淋巴细胞)的为主.草鱼、中华鳖血液淋巴细胞和中华鳖胸腺细胞与抗人CD2单克隆抗体交叉反应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中华鳖血液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的CD2阳性率分别为24%和33%.草鱼血液淋巴细胞CD2阳性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草鱼胸腺细胞培养方法主要有机械分散法和消化分离法。胸腺细胞绝大部分是由大、中、小淋巴细胞组成.而淋巴细胞为悬浮细胞.培养悬浮细胞时由于细胞中期分裂相与培养的细胞不易区分,其传代时阃只能凭知胞计数推测其密度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细胞传代。在培养草鱼胸腺细胞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HA.观察培养结果可发现能使草鱼胸腺细胞成团生长.增殖旺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克隆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T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γ/δ、CD3ε和CD3ζ的基因,分析了其在组织/器官表达的分布,并进一步揭示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anas hydrophila)感染后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中华鳖CD3γ/δ和ε分子结构相似,均含有1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和含有1个ITAM结构域的胞浆区。与之不同的是,CD3ζ含有1个仅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和含有3个ITAM结构域的胞浆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D3γ/δ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CD3ε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且CD3γ/δ和CD3ε位于染色体Scaffold JH208224中反向排列且相距9.9 kb。CD3ζ位于染色体Scaffold JH209116.1上,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D3γ/δ、ε和ζ在脾、肝、肠、血液中表达量较高,在胸腺、肾、心脏、肌肉和肺中表达量低。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2 h后,CD3γ/δ、ε和ζ在胸腺中都呈显著的上调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69.3倍、85.7倍和163.4倍,表明细菌感染可以诱导CD3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草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草鱼肝脏的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序列,定向克隆至质粒pUC18,测宇了该基因序列,推导期编码的蛋白序列,克隆的cDNA序列编码包括B,C,A,D和E五个区域的17个氨基酸,与鲤IGF-I成熟肽比较,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3.8%和97.1%,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草鱼IGF-I序列属于IGF-IEa-2亚型。  相似文献   

5.
鳖,蛙,鱼血细胞的显微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Giemsa和细胞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中华鳖、美国青蛙、鳜鱼、草鱼和鲢的血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记述和比较了其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大小、形态;对未成熟红细胞、转化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也作了图示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Diff-Quik染色法对中华鳖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用DP-71显微成像系统采集血片细胞显微图像,经Image-proExpress5.1测量和分析中华鳖各类血细胞大小、比例。结果表明:①Diff-Quik染色后中华鳖各类血细胞核质染色差别明显,核质界面明显,各类白细胞的颗粒明显、易分辨。②中华鳖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大小分别为17.86μm×12.43μm、16.26μm×13.67μm、12.28μm×10.98μm、14.63μm×12.83μm。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4.7、13.72、6.22和24.72,嗜碱性粒细胞仅为0.65。③比较Diff-Quik法、Giemsa法、Wright-Giemsa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3种染色方法在细胞大小及白细胞分类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从核质界面、细胞颗粒特征性染色等来看,Diff-Quik法和Giemsa法优于Wright-Giemsa法。Diff-Quik法染色快捷、核质和颗粒染色清晰度更高,是一种适合大量标本快速染色的染色法,可适用于中华鳖的血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7.
钟全福 《水利渔业》2001,21(3):24-24
马来西亚鳖分类上为马来西亚鳖种 (Tsubplanus) ,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瓜哇 )和菲律宾。本所从马来西亚引进马来西亚鳖苗进行试养 ,并与中华鳖进行生长比较 ,初步显示马来西亚鳖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形态特征马来西亚鳖鳖体扁平 ,似圆形 ,背甲为暗绿色 ,背甲前缘具 1~ 2排较为明显的小疣粒 ,后裙处也出现小点状疣突 ,其余部分光滑 ,马来西亚鳖形态上与中华鳖很相似 ,但也有区别 ,2者形态比较见表 1。表 1 马来西亚鳖与中华鳖的形态区别项目马来西亚鳖中 华 鳖体形相对较薄…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基因仅表达于免疫相关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中华鳖高通量测序预测的IRF4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4581444),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验证其编码区;通过荧光定量检测IRF4基因在健康中华鳖中组织表达情况以及脂多糖、聚肌胞苷酸诱导后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IRF4,检测过表达IRF4基因后细胞对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敏感性,以及对干扰素启动子、NF-κB启动子的活性。试验结果显示,IRF4基因编码区和GenBank中序列完全相同,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DNA结合结构域和1个IRF相关结构域;荧光定量结果分析显示,IRF4基因表达于所检测的组织和器官,其中在血液、肝、脾中表达较高,脂多糖和聚肌胞苷酸均能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RF4基因的表达;过表达IRF4基因后降低细胞对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敏感性,过表达IRF4基因能显著诱导干扰素启动子活性,抑制NF-κB启动子活性。上述结果为更深入研究中华鳖IRF4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鱼类胸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海侠 《水产学报》2003,27(1):90-96
胸腺是大多数鱼类最早发育的中枢淋巴器官[1],也是产生功能性T淋巴细胞的主要免疫器官[2]。在鱼类免疫细胞的发生过程中,胸腺是最先检测到T细胞的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并被运送到头肾、脾等外周免疫器官[1,3]。另外,许多研究表明鱼类的胸腺直接参与机体防御。例如,胸腺存在B细胞、浆细胞和空斑形成细胞,表明胸腺直接参与了抗体的产生[4],即胸腺参与了体液免疫反应。在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的迟缓型超敏性反应中,大胸腺细胞数量急剧增多[5],表明胸腺本身参与了细胞免疫[6]。胸腺切除实验表明,胸腺在…  相似文献   

10.
卵形鲳够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鱼期间3种免疫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3种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出现时间分别为2日龄、3日龄和3日龄。其中,头肾的早期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形成期、造血功能发展期和泌尿功能退化期。进入稚鱼期后头肾的肾小管分布相对减少,表明头肾已不是主要的泌尿功能区。6-8日龄仔鱼脾脏中造血干细胞向红血细胞分化并产生大量未成熟红细胞。22日龄时脾脏组织体积进一步增大,内部血细胞参与血液循环。胸腺原基出现后胸腺细胞增多、体积增大,细胞嗜碱性不强。10-13日龄时胸腺细胞的嗜碱性增强,淋巴细胞开始增多,此时胸腺开始分区。20-22日龄稚鱼期结束时胸腺的内区和外区进一步分化,分区更为明显,表明胸腺进一步成熟。未发现胸腺和头肾之间淋巴细胞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牙鲆的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日琴 《水产学报》2003,27(5):486-490
关于鱼类淋巴细胞的异质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后才利用抗IgM单克隆抗体证明硬骨鱼具有T/B样淋巴细胞[1-5]。鱼类的T淋巴细胞具有和哺乳动物T细胞相似的功能,如:对同种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和细胞增殖反应。虽然鱼类的T样淋巴细胞还没有象哺乳动物那样建立起以表面多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分离鉴定的CD系统,但在硬骨鱼中已发现了编码TCR分子和MHC分子的基因,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几个实验室[6-10]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鱼类TCR基因多样性和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在脊椎动物系统发育中进化关…  相似文献   

12.
中华倒刺鲃溃烂病组织病理学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21种抗菌类药物和5种组合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葡萄糖、氨苄西林钠7种药物敏感,对溴氯海因、食盐、强氯精、高锰酸钾、甲基蓝、甲醛6种药物表现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选取400尾草鱼,平均体质量(62.15±9.78)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尾鱼,其中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投喂复方中草药: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20g/kg)复方中草药Ⅰ(T1)、Ⅱ(T2)和Ⅲ(T3)]。每组分别在第0、7、14、21、28d采样,进行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且在第28d时测定肥满度和内脏指数。在第0、30d时称量质量测定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0d后,T1组、T2组、T3组的平均质量增加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77%、90.38%和8.56%;在第14d,各试验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21d,T2组在各试验组中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值最大。所以,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复方中草药Ⅱ可显著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P0.05),在3种试验复方中效果最佳,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1±1)℃和盐度20±1下,将体质量(95.45±5.29)g的半滑舌鳎饲养在78cm×58cm×46cm水槽中,投喂按0、5、10、15g/kg添加贯众、当归、黄芪的饲料,每箱20尾,每个水平3个重复,7d、14d和21d时尾柄采血,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4d时,贯众剂量为15g/kg组的半滑舌鳎血液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d和21d时,各剂量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14d时,当归剂量为5g/kg组的半滑舌鳎血液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达到最高值;21d时,黄芪剂量为10g/kg组的丙二醛含量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d时,黄芪剂量为5g/kg组的半滑舌鳎血液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达到最高值,不同剂量的黄芪对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显著影响,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7d时,各组总抗氧化能力达到最高值。试验表明,单独添加贯众、当归及黄芪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半滑舌鳎血液的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受试动物,研究了硫丹对草鱼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随硫丹暴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呈现较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96 h),各暴露组草鱼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均呈现时间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通过对感染细胞制备的超薄切片和病毒负染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显示这是一类呈典型子弹头样的弹状病毒颗粒。感染了病毒悬液的鲫和鲤先后在第2天和第3天开始出现病症,间隔1~2d后发病的鱼开始死亡,至第14天,两种感染鱼的死亡率均达到83.3%。收集人工感染后濒死的鲫和鲤,分别制备组织匀浆液,回接感染鱼类培养细胞,24h内能使其出现与原发病鲤组织匀浆液所引起的类似的细胞病变。因此证实患病鲤是由病毒病原感染所致。[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7—623]  相似文献   

17.
T-cell-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 could be central in soybean meal (SBM)-induced intestinal changes in salmon. However, tools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T cells have been lacking in teleosts, including Atlantic salmon. Application of a specific histochemical protocol allowed demonstration of T-cell-like reactivities in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using an antibody reacting to a conserved region of human CD3epsilon (Dako A0452). Characteristic staining was observed in cells of the thymus as well as distal intestine, skin, gills and spleen. These cells were negative for immunoglobulin M (IgM). 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eucocytes were CD3epsilon positive. During the SBM-induced enteropathy, the mixed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in the lamina propria of the distal intestine included many lymphocytes with a T-cell-like reactivit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veal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a complex polypeptide (CD3pp), CD4 and CD8beta (P < 0.05) in the distal intestine of SBM-fed fish compared to fish meal-fed reference fish. Increased reactivity for extracellular IgM in the lamina propria and a positive material between the epithelial cells at the tips of the folds was observed, possibly due to leakage of IgM through an abrogated epithelial barrier. In conclusion, a T-cell-like response appears to be involved in this example of a food-sensitive enteropathy.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新产的和隔年的休眠卵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休眠卵外壳结构有区别,隔年卵外壳较薄,壳纹不明显;新卵外壳厚,壳纹明显。进行轮虫休眠卵分类时应以后者为准。新产休眠卵无气室,而隔年休眠卵有气室。进一步观察表明,休眠卵气室中的气体由休眠期间的代谢活动而产生。扫描电镜下,新产休眠卵有2层卵膜,隔年休眠卵有3层卵膜;透射电镜下,二者均为3层卵膜,不同时期休眠卵的每层卵膜厚度及细微结构有所差别。这两个时期的休眠卵胚胎结构上均有2层,但内含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张玮岚  叶元土  杜瑞雪  肖旭全  王卓君  殷永风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6-109616
为探讨短期禁食提升池塘养殖鱼类食用品质的技术可行性,以3个邻近池塘养殖的商品草鱼为对象,分别转移至另一个池塘的3个网箱中,进行21 d短期禁食。每间隔7 d采集3个池塘来源的草鱼,并将鱼体分割为A、B、C、D共4个身段,采集其肌肉样品,对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糖原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禁食7 d时,不同身段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即发生改变,14 d时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尾部(C、D段)的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10号池塘来源的草鱼A段粗脂肪含量在14和21 d分别比0 d减少了22.60%和17.07%,B、D段分别在7、14和21 d比0 d减少了7.50%、19.41%、12.61%和28.83%、36.68%、13.49%,17号池塘来源的的草鱼A、C和D段在7 d后显著增加,B段在7、14和21 d比0 d分别减少了26.76%、58.41%和62.90%,D段在7和14 d比0 d分别减少了1.52%和22.58%。3个池塘来源的草鱼肌糖原含量(C、D段)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采集草鱼身体B段背部肌肉样品,测定其肌肉系水力、肌肉质构特性和组织切片,发现...  相似文献   

20.
陈合格 《水产学报》2005,29(3):318-322
对中华鳖和砂鳖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RbLP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62bp,其A、T、C、G含量相似,分别为209个(37.2%)、121个(21.5%)、145个(25.8%)、87个(15.5%)和207个(36.8%)、120个(21.4%)、145个(25.8%)、90个(16%)。两序列间共有13处碱基不同,序列差异率为2.3l%,中华鳖与砂鳖各自个体间的平均核苷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0.53%和0.36%,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MspⅠ酶切两种鳖的12S rRNA基因片段,在砂鳖中可得到大小为519bp和43bp两个片段,而中华鳖无此酶切位点,这可作为准确鉴别中华鳖和砂鳖的分子鉴定标记。从两种鳖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碱基的显著差异和MspⅠ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