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UCP2基因与猪肉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测定10~12月龄144头江口萝卜猪11项肉品质指标,并提取基因组DNA构建DNA池扩增UCP2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测序后筛选SNPs位点,单个样本DNA扩增后测序验证并分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肉品质差异。检测不同基因型个体背最长肌中UCP2基因表达量,研究UCP2基因表达量与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3个SNPs位点,分别为UCP2-T5728G、UCP2-T5774G、UCP2-C5878T;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较大,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UCP2-C5878T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UCP2-T5728G和UCP2-T5774G位点为完全连锁不平衡;UCP2-T5728G和UCP2-T5774G位点野生型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杂合型,UCP2-C5878T位点杂合型和野生型的剪切力显著高于突变型;UCP2-T5728G和UCP2-T5774G位点杂合型的UCP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和突变型,UCP2-C5878T位点杂合型和野生型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型;UCP2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与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江口萝卜猪背最长肌中UCP2基因的表达量越高则肌内脂肪含量越低,肉品质越差,UCP2-T5728G和UCP2-T5774G位点杂合型为基因高表达型,肌内脂肪沉积效率降低,对肉品质有不利影响,UCP2-C5878T位点突变型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肌内脂肪沉积效率升高,有利于肉品质性改善。本研究证明UCP2基因可以作为辅助江口萝卜猪选种选育的候选基因,筛选到的3个SNPs位点均可能是影响猪肉品质性状的重要SNPs位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F1代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的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直接测序及PCR-RFLP技术对LPL基因外显子3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LPL基因外显子3上存在T304C和A384T 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A384T位点存在TT、TA、AA 3种基因型,为低度多态,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384T位点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p H1值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A384T位点有望作为杂交F1代肉羊肉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6.
实验旨在分析KPNA7基因多态位点在地方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选择90头健康经产松辽黑猪母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KPNA7基因的SNP位点,SPSS 26.0软件分析KPNA7基因的SNP位点多态性与松辽黑猪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在松辽黑猪KPNA7基因第9外显子和第4、8内含子共发现6个SNP位点,其中在KPNA7基因第4内含子的g.385302 T>C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g.385256G>A和g.385248G>A存在连锁突变,均检测到2种基因型:GG、GA;在第8内含子的g.372731A>G发现3种基因型:AA、AG、GG,g.372629C>T处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T、TT。KPNA7的突变位点均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计算显示,KPNA7的突变位点均为中度多态(0.25C.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3周龄重、断奶重显著高于TC、CC基因型个体,TT、CC基因型个体的乳头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7.
钙调磷酸酶(CaN)对于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起关键作用,所以其调节亚基(CnB)编码基因(PPP3R1)对于畜禽肉质性状有着重要影响。该试验以江口萝卜猪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DNA池测序的方法研究钙调磷酸酶调节亚基基因(PPP3R1)外显子多态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了SNPs突变位点对基因编码的mRNA二级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二、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口萝卜猪PPP3R1基因中共检测到6个SNPs位点,分别为Exon2-T23G、Exon3-G41A、Exon3-T52G、Exon3-C116T、Exon4-A35G、Exon6-T56C。其中,Exon2-T23G、Exon3-T52G为错义突变,会导致氨基酸序列第9位和第32位的亮氨酸变为色氨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所有突变位点均不改变mRNA二级结构,但Exon3-T52G和Exon3-C116T突变会使二级结构最小自由能增加,导致稳定性降低。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发现,CnB蛋白为较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是分泌蛋白,两个位点突变后会增加其稳定性和亲水性。Exon3-T52G位点对蛋白二、三级结构无影响,Exon2-T23G位点则会导致蛋白二、三级结构的改变,稳定性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赤水乌骨鸡肉质的关联性。采用DNA池、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赤水乌骨鸡MSTN基因的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在赤水乌骨鸡MSTN基因的外显子1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C324T,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CC、CT和TT,而在MSTN基因外显子2、3上没有发现多态位点。对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T基因型胸肌、腿肌pH均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CT基因型剪切力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其他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结果提示,MSTN基因对赤水乌骨鸡pH和剪切力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初步推断 MSTN是控制这一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且可能是影响赤水乌骨鸡pH和剪切力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赤水乌骨鸡pH和剪切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多态性对高坡猪肉质性状(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眼肌面积、大理石纹、pH、肉色、嫩度、滴水损失、失水率)的影响,试验以MSTN基因作为肉质性状候选基因,以10月龄的50头高坡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高坡猪MSTN基因3个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研究,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MSTN基因SNP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在高坡猪MSTN基因第3外显子63 bp处检测到1个C/T突变位点,该突变为同义突变,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基因型分析发现,仅有3个个体在该位点发生突变,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无TT纯合基因型。经χ2适合性检验分析,该SNP在研究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C63T标记位点的杂合度(He)相对较低,表明其在高坡猪群体中的变异较小;就多态信息含量(PIC)而言,该位点属于低度多态(PIC<0.25),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少量的遗传信息。将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表明,所有肉质性状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MSTN基因外显子在高坡猪中存在多态性,但变异较少,相对保守,能否作为高坡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标记有待于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延边黄牛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PLIN)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70头30月龄健康延边黄牛公牛,采集颈静脉血液及其12~13肋间背最长肌以提取延边黄牛DNA样本,并测定胴体与肉质性状,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PLIN基因SNP位点,结合延边黄牛胴体、肉质数据与PLIN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PLIN基因外显子3 103与156 bp处存在2个突变位点:g.103 C→T和g.156 T→C,均为错义突变。g.103 C→T位点存在CC、CT两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0.81),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0.90),表现为CT基因型个体脂肪含量、宰前重、胴体重、背膘厚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156 T→C位点存在TC、TT两种基因型,T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0.83),T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0.92),表现为T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重、胴体重及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在PLIN基因外显子3的2个SNPs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杂合度较低,属于低度多态(PIC<0.25)。综上,PLIN基因g.103 C→T和g.156 T→C位点对延边黄牛部分胴体与肉质性状存在一定影响,该位点可作为延边黄牛胴体、肉质性状的潜在标记,PLIN基因可以作为延边黄牛品种选育的候选基因和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Calsarcin-2基因的多态性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共采集了4个品种,88头猪血样,利用PCR扩增,获得了Calsarcin-2基因第一内含子的4个核苷酸序列。对其进行测序和基因型分析,发现2个SNP位点(T613C、C936G),与胴体及肉质性状关联分析表明,613位点处AB型个体的肉质性状显著优于AA型(P0.05),而在胴体性状方面则相反;936位点处CC型个体的肉质性状显著优于DD型(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促卵泡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产蛋性状、蛋品质及孵化性能的关系,为选育高生产性能的种鸡提供新的分子标记。【方法】以129只拜城油鸡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混池重测序技术筛选SNPs位点,采取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相关位点分型,通过SPSS 26.0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进行FSHR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结果】FSHR基因外显子1上存在2个SNPs位点:SNP1(g.7640519 C>A)、SNP2(g.7640639 T>C);外显子4和5上分别存在1个SNP位点:SNP3(g.7692270 C>T)、SNP4(g.7698478 A>G);外显子10上存在3个SNPs位点:SNP5(g.7716725 G>C)、SNP6(g.7715900 A>G)、SNP7(g.7716470 T>C),除SNP6外,检出率均在90%以上。SNP1位点仅检测到2个基因型:CC和CA,CC为优势基因型;SNP2、SNP3和SNP7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TT、TC和CC;SNP4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SNP5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CC、CG和G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NP2位点CC基因型个体开产日龄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个体蛋重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入孵蛋死胚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SNP3位点TT基因型个体蛋壳厚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SNP5位点CG基因型个体300日龄总产蛋量极显著高于CC和GG基因型(P<0.01),300日龄平均蛋重和开产蛋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开产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蛋壳厚度显著低于CC和CG基因型(P<0.05)。SNP7位点TT基因型个体开产蛋重和个体蛋重均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5),蛋白高度和蛋黄重均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哈氏单位值极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1)。【结论】FSHR基因SNP5(g.7716725 G>C)位点CG基因型可作为影响拜城油鸡产蛋性能的标记基因型,SNP7(g.7716470 T>C)位点TT基因型可作为影响拜城油鸡蛋品质的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旨在探究猪SRRM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326267396与母猪产仔数性状的关系。基于前期GWAS数据筛选出与母猪产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SRRM3,本研究选取465头大白猪作为实验对象,通过Sanger测序检测SRRM3基因内SNP位点,并与母猪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SRRM3基因rs326267396位点存在G>T突变,且检测出GG、GT、TT 3种基因型。结果显示GT基因型个体较多,GG基因型和GT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都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且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加性效应达到显著水平,而健仔数的加性效应与母猪产仔数的显性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定量结果显示猪SRRM3基因在卵巢、子宫和心脏组织中高表达,其中在子宫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与SRRM3基因rs326267396位点不同亚型结合的转录因子发生变化;以及SRRM3基因可能通过与CDC5L蛋白(调节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成熟)结合参与调控母猪的繁殖性能。综上,SRRM3基因rs326267396位点与产仔数性状显著相关,推测SRRM3基因可作为大白猪繁殖...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猪IL6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猪经济性状相关的关联性,寻找与仔猪腹泻、生长和公猪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PCR扩增在IL6基因的内含子3,检测到1个SNP位点g.1704674CT,该SNP可引起HpaⅡ酶切位点的改变。通过PCR-RFLP检测281头民猪仔猪、182头长白仔猪、215头杜洛克公猪以及69头大白公猪IL6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多态位点与仔猪腹泻、生长和公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IL6基因在LPS刺激民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后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民猪仔猪中,CC型个体的腹泻指数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5),CC型个体的14、21、28、35日龄体重及日增重均显著低于TC型个体(P0.05),且CC型个体的21日龄体重也显著低于TT型个体(P0.05);在长白仔猪中,TT型个体的出生重显著高于CC型个体(P0.05),7日龄体重显著高于TC型个体(P0.05);在杜洛克公猪中,TT和TC基因型个体射精量显著大于CC基因型个体(P0.05);在大白公猪中,CC基因型个体精子密度显著大于TC基因型个体(P0.05)。PBMC受LPS刺激12和24h后,IL6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综上表明,IL6基因g.1704674CT位点对仔猪腹泻、生长以及公猪繁殖都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猪育种过程中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寡腺苷酸合成酶1(oligoadenylate synthase 1,OAS1)基因多态性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30头松辽黑猪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测序查找OAS1基因外显子1~8的SNP位点,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OAS1基因SNP位点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松辽黑猪OAS1基因外显子2、3和6上共检测到33个突变位点;其中在外显子2的110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110C),存在3种基因型:GG、GC和CC;在外显子3的17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C176T),存在3种基因型:CC、CT和TT;在外显子6的145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C145T),存在3种基因型:CC、CA和AA;在16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166A),存在3种基因型:GG、GA和AA;在20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A206G),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松辽黑猪OAS1基因G110C突变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C176T、C145A、G166A和G206A位点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各SNPs位点遗传杂合度均位于中等水平,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结果发现,G110C位点GC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C176T位点CT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C145T位点CC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166A位点GA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A206G位点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结果表明,OAS1基因外显子区存在突变位点,对松辽黑猪部分繁殖性状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系。【方法】 挑选120头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PDK4基因第1~1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参数等。利用SPSS 21.0软件对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熟肉率、肉嫩度、失水率、p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外显子8和外显子11上共检测到3个SNPs;PDK4基因第8外显子57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57C),且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PDK4基因第11外显子在330和389 bp处存在2个SNPs位点(G330T和C389T),在G330T位点上存在GG、GT和TT 3种基因型;在C389T位点上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第8外显子G57C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第11外显子的G330T和C398T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第8外显子G57C突变位点属于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等位基因数为1.1429,表明其在中国草原红牛中的变异较小;第11外显子G330T和C398T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0.25<PIC<0.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6431和1.6447,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遗传信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DK4基因第8外显子中G57C位点GG和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第11外显子G330T位点GG基因型滴水损失和初水分量显著高于GT基因型(P<0.05);GG基因型肉嫩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389T处CT基因型失水率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5)。【结论】 PDK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相关,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钙调蛋白赖氨酸转甲基酶(CAMKMT)基因在赖氨酸降解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绵羊生长性状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对萨福克羊与哈萨克杂交F_1代成年母羊、回交群体4月龄羔羊CAMKMT基因rs411221065、rs162300069、rs425859722位点的多态性以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s411221065、rs162300069、rs4258597223个SNP位点均检测到3个基因型,rs411221065、rs162300069属于中度多态,rs425859722属于低度多态;在F_1代成年母羊群体中,rs425859722位点CC基因型个体胸宽极显著低于CT基因型(P0.01)、臀宽极显著低于CT和TT基因型(P0.01),rs411221065位点CC基因型胸宽显著低于CT和TT基因型(P0.05),rs162300069位点GG基因型体高显著高于AG基因型、胸宽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结果提示,绵羊CAMKMT基因3个SNP位点多态性对F_1代成年母羊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绵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阐明骨形态发生蛋自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l5,BMP15)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鸡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61只邵伯鸡母系BMP15的基因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的关系.发现BMP15基因外显子1序列中存在3个多态位点C397T、A474G和C594T,其中C397T位点C→T的突变使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经RFLP检测,3个多态位点均发现3种基因型.x2检验表明,邵伯鸡母系在这3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这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39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型个体(P<0.05),TT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 ;A474G位点AA、AG和GG型个体间的各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 ;C594T位点CC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与TT型个体.3个位点的合并基因型TTAATT对开产日龄、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300日龄平均蛋质量、300日龄产蛋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邵伯鸡母系而言,TTAATT是最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BMP 15基因合并基因型TTAATT可以作为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潜在的DNA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索沉默信号调节子家族(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7,SIRT1-7)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肉质性状间的关联性,以期寻找与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湘村黑猪sirt2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后腿肌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利用SAS 9.4软件对sirt2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肌肉色值、pH_(45 min)、pH_(24 h)、滴水损失、失水率、肌内脂肪、嫩度和眼肌面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湘村黑猪sirt2基因第8外显子扩增片段中的240 bp处发现1处C→T碱基突变,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半胱氨酸(Cys),为错义突变,并形成CC、CT和TT 3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经χ~2检验表明该突变位点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该位点群体纯合度较高,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01,多态信息含量为0.205,为低度多态(PIC0.25)。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肉色L~*值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CC基因型失水率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5)。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背最长肌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与肺脏中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和后腿肌(P0.05),且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胰腺中相对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sirt2基因对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影响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索沉默信号调节子家族(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7,SIRT1-7)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肉质性状间的关联性,以期寻找与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湘村黑猪sirt2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后腿肌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利用SAS 9.4软件对sirt2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肌肉色值、pH_(45 min)、pH_(24 h)、滴水损失、失水率、肌内脂肪、嫩度和眼肌面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湘村黑猪sirt2基因第8外显子扩增片段中的240 bp处发现1处C→T碱基突变,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半胱氨酸(Cys),为错义突变,并形成CC、CT和TT 3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经χ~2检验表明该突变位点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该位点群体纯合度较高,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01,多态信息含量为0.205,为低度多态(PIC<0.25)。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肉色L~*值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CC基因型失水率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5)。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背最长肌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与肺脏中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和后腿肌(P<0.05),且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胰腺中相对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sirt2基因对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影响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