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叶片、茎、根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8个基因18s rRNA、Actin、GAPDH、ACTB、EF-1α、UBQ、CYP、TUB在正常生长、干旱以及盐碱胁迫下荧光定量PCR中稳定性表达情况,筛选巨菌草的稳定内参基因。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计算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值并进行排序,最终通过赋值法综合排序确定稳定内参基因。结果表明,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在不同处理下存在差异。其中,ACTB稳定性好,为本研究筛选出巨菌草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出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巨菌草功能基因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草地早熟禾实时荧光定量中的最适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检测6个传统内参基因ACT、GAPDH、UBQ、EF-1α、18s rRNA和β-tublin在草地早熟禾不同组织器官、叶片不同发育期、非生物胁迫和不同激素诱导下mRNA的表达差异情况。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综合评价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叶片不同发育期、激素诱导和非生物胁迫下,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GAPDH在草地早熟禾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最为稳定;EF-1α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最为稳定;不同激素下首选β-tublin;在叶片不同发育期ACT表达最为稳定。综上所述,通过筛选出不同条件下适宜的内参基因不仅有助于提高草地早熟禾基因表达分析的准确性,也为早熟禾属植物其他内参基因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不同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试验体系中的最佳内参基因,以羊草叶、茎、根、穗为研究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UA、TUB、18SrRNA、EF-1α、APRT、CYP、Actin和CBP20共8个常用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使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羊草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羊草不同组织表达稳定性不同,其中,叶片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ctin;茎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EF-1a;根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PRT和18SrRNA;穗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TUB。本研究结果将为开展羊草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旨在选择小鼠卵巢组织中合适的内参基因,为研究卵巢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提供可靠数据。以不同年龄(0日龄、3周龄、5周龄、8周龄)小鼠卵巢组织为试验材料,Trizol法提取样本总RNA,并合成cDNA,根据已报道的小鼠(Mus musculus)各组织中相对稳定表达的8个常见内参基因(Gapdh、β-actin、β-tubulin、18S rRNA、16S rRNA、H2afz、Ubc、Rpl13a)的GenBank登录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构建卵巢cDNA等梯度(1∶10)稀释后的标准曲线;利用geNorm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M);NormFinder筛选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BestKeeper计算qRT-PCR结果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从而预测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内参基因的引物特异性较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度排序:Gapdh=β-actin>18S rRNA>Ubc>16S rRNA> H2afz>Rpl13a>β-tubulin;其中Gapdh表达稳定性最好,且标准差及方差系数最小(SD:0.32,CV:1.95),H2afz标准差及方差系数最大(SD>1.0,CV:5.76)。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出生后小鼠卵巢发育过程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Gapdh和β-actin),可作为其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最佳候选内参。  相似文献   

5.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是一种重要的野蚕种质资源。为了开展琥珀蚕功能基因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非常必要。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琥珀蚕功能基因研究的3个常用内参基因β-actin、GAPDH和18S rRNA的c 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3个基因在蚕体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并利用标准化分析软件ge Norm和Norm Finder分析其表达的稳定性。结果显示,3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依次为β-actin、GAPDH、18S rRNA。就组织表达而言,β-actin在幼虫的中肠、脂肪体、马氏管、气孔、丝腺和卵巢以及蛹的输卵管中表达相对稳定;就发育时期的表达而言,β-actin在蛾期的表达也相对稳定。此外,GAPDH在幼虫头部、表皮和血液中的表达相对稳定;18S rRNA在幼虫精巢中的表达相对稳定。对琥珀蚕功能基因表达进行qRT-PCR所需内参基因数量的分析表明,选用2个内参基因即可满足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6.
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对肉鸡组织内参基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应激下,选择适于校正肉鸡肝脏、心脏和回肠组织中目的基因表达量的内参基因。将30只1日龄的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21日龄时,处理组注射1 mg/kg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2 h后,每组各取7只肉鸡的肝脏、心脏和回肠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对各组织中β-肌动蛋白(ACTB)、β2-微球蛋白(B2M)、18 S核糖体RNA(18 S r RNA)、28 S核糖体RNA(28 S r RNA)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共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定量,利用Ref Finder和Ge Norm软件分析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及配对差异。结果显示:LPS刺激下,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8 S r RNA、ACTB和GAPDH适于肝脏中目的基因表达量的校正;B2M和GAPDH适于心脏中目的基因表达量的校正;18 S r RNA和ACTB适于回肠中目的基因表达量的校正。选择表达稳定性高的内参基因适于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量,RT-q PCR应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选择,建议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7.
设计1对引物,建立RT-PCR方法对β1基因mRNA进行鉴定;以GAPDH基因为内参,建立检测鸡β1基因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120日龄雏鸡不同肠段组织β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从鸡肠组织成功鉴定出β1基因mRNA;检测内参基因GAPDH和目的基因β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效率一致(扩增曲线斜率差<0.1),满足使用比较Ct值法对β1基因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的前提;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凝胶电泳结果提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十二指肠和盲肠、10日龄雏鸡空肠和直肠、5日龄雏鸡回肠组织中β1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鸡肠组织中存在β1基因表达,并在不同日龄不同肠段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蒙古绵羊雌性生殖道β-防御素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测定,建立蒙古绵羊β-防御素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羊β-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同时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对β-防御素基因进行均一化处理,利用荧光阈值(Ct值)计算β-防御素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为β-防御素;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测定蒙古绵羊β-防御素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9.
设计1对引物,建立RT—PCR方法对β1基因mRNA进行鉴定;以GAPDH基因为内参,建立检测鸡β1基因表达水平的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1~20日龄雏鸡不同肠段组织8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从鸡肠组织成功鉴定出β1基因mRNA;检测内参基因GAPDH和目的基因β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效率一致(扩增曲线斜率差〈0.1),满足使用比较Ct值法对B1基因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的前提;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凝胶电泳结果提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十二指肠和盲肠、10日龄雏鸡空肠和直肠、5日龄雏鸡回肠组织中β1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鸡肠组织中存在β1基因表达,并在不同日龄不同肠段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鹿茸组织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在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试验以不同生长时期(分别为脱盘后10、20、40和60 d)的鹿茸组织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2-微球蛋白(B2M)、还原型辅酶Ⅰ(NADH)、60S 核糖体蛋白L40(RPL40)、谷胱甘肽还原酶7(GPx)和β肌动蛋白(ACTB)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运用 geNorm和NormFinder 两个程序综合分析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显示,GAPDH、ACTB、RPL40表达稳定性较好,可用作鹿茸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而NADH和GPx的稳定性最差,不适合作内参基因.通过对鹿茸生长相关基因(ANXA5、HSP27、PRD2、CRABP1、LGALS1)表达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并且发现这5种基因均在脱盘后10 d的鹿茸组织中高表达.该研究结果为鹿茸快速生长及骨化相关基因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澳洲坚果果树广泛种植于多个国家,其果实是优质食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我国是世界澳洲坚果第一种植大国,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澳洲坚果果园的施肥管理及诊断技术存在多种问题,尤其是施肥配比和施肥方法极不合理,不仅限制了澳洲坚果的产量,而且显著降低了坚果的品质。目前,对于澳洲坚果果树种植来说,土壤、叶片营养特性以及施肥管理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很少。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我国澳洲坚果的施肥管理问题,并综述目前澳洲坚果存在的土壤及叶片营养诊断问题,及叶片缺素症状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巨峰系葡萄种质的遗传关系,利用iPBS标记对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应用人工绘制品种鉴别示意图法(%20MCID法)建立品种鉴定图(CID)%20。筛选出13个引物对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多态性比率为72.79%。各引物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7206、1.2971、0.1874和0.2972。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618~0.9485之间,变幅为0.2867。上述结果表明: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利用UPGMA构建24个巨峰系葡萄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可将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分为2组,其中第Ⅰ组有22个品种,均为欧美杂交种;第Ⅱ组有2个品种,分别为山欧杂种和欧亚种。利用5条引物扩增的多态性谱带构建了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的CID图,利用此CID图可以找出区分任意2个品种的引物,为巨峰系葡萄品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S要:柑橘木虱是传播世界毁灭性病害柑橘黄龙病的唯一虫媒,因此科学合理防治柑橘木虱是治理柑橘黄龙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系统概述了柑橘上3种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和扩散规律、与柑橘黄龙病的互作及传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柑橘木虱的合理化防治提供参考,最终为柑橘黄龙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S  相似文献   

14.
20-羟基蜕皮酮对小鼠体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羟基蜕皮酮 (2 0 hydroxyecdysone ,简称 2 0E)是节肢动物生长、发育、蜕皮和生殖的重要控制激素 ,也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及其食物中。为了研究 2 0E对小鼠体能的影响 ,从出生后 2 0d开始 ,给昆明种小鼠终身饮用添加 2mg/L(A)或 2 0mg/L(B) 2 0E的纯水。饮用 6 0d后小鼠的缺氧环境生存时间、4 2℃高温存活时间和持续游泳时间显著长于对照 ,其中 :A区比对照分别延长了 2 2 %~ 15 5 %、2 7 1%~ 37 7%和 33 2 %~ 10 7 0 % ;B区比对照分别延长了 5 7%~ 18 0 %、32 0 %~ 4 4 1%和 4 6 9%~ 111 3%。添食组小鼠的红血球数量显著高于对照 ,生育能力和寿命没有出现统计水平差异的影响。添食 2 0E增加了小鼠体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蒸发光检测器快速便捷地测定地克珠利混悬液中聚山梨酯20和枸橼酸的成分及含量。吐温20方法:HPLC条件,Thermo U3000。流速:0.5 mL/min。流动相A:水,流动相B:乙腈。用梯度洗脱。ELSD 6000,漂移管温度:115℃。气体流速:2 L/min,稀释剂:乙腈。枸橼酸方法:橼酸的色谱条件:色谱柱:Tech Mate ST C18 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A;20 mmol磷酸氢二钠(用磷酸调节pH至3.0)B:色谱甲醇。流动相A∶B=95∶5。流速:1.0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UV 210 nm。该方法经过验证,有较好的精密度,线性及回收率等验证结果。该方法可以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可作为一个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嘉陵20号的选育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嘉陵 2 0号是用化学诱变与人工杂交相结合的染色体工程育成的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 (2n =3x =4 2 )。母本为 792 0 (2n =2x =2 8) ,父本为人工四倍体西庆 4号 (2n =4x =5 6 )。该品种营养生长旺盛 ,枝条直立粗长 ,叶形大 ,叶肉肥厚 ,全年公顷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 32号 (2n =2x =2 8)增加 31 81%。养蚕试验万头蚕产茧层量比对照提高 5 84 % ,4 - 5龄蚕 10 0kg桑叶产茧量比对照提高 7 4 5 %。桑叶 (干物 )蛋白质含量 2 7 5 2 % ,比对照高 4 14百分点 ;可溶性糖含量 5 5 3% ,比对照高 1 0 4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提取绵羊睾丸总RNA,并以此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精子表面特异性蛋白PH-20的cDNA。应用T/A克隆策略,将扩增的PH-20基因克隆入T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H-20 mRNA在绵羊睾丸和附睾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8.
The zinc-finger protein A20 has cruci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s a dual inhibitor of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i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1 (TNFR1) signaling pathway. Brucella infection can induce A20 expression in macrophages. Here, we hypothesize that A20 promotes Brucella intracellular growth via inhibition of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of macrophage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stably incorporated mouse A20-shRNA into the RAW264.7 cells by lentiviral gene transfer to successfully knockdown A20. A20-deficient RAW264.7 cells were subsequently challenged with Brucella abortus and colony formation units (CFUs) of bacteria, TNFα production, NF-kB activation, macrophages apoptosis and cell death were evaluated. The A20 knockdown was shown to effectively promote B. abortus-stimulated TNFα release, NF-kB activation and macrophage cell death, which suppressed B. abortus intracellular replication. Unexpectedly, deficiency of A20 failed to lead to B. abortus-induced macrophage apoptosis. A20 deficiency coupled NF-kB inhibition promoted caspase-8 dependent B. abortus-induced macrophage apoptosi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ovel mechanism by which Brucella intracellular growth within macrophages occur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A20 thereby limiting activation and macrophages cell death.  相似文献   

19.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的方法 ,对大型茧与生命力两项主要性状平衡选择 ,经过 10a 12代 ,育成了柞蚕新品种 91S2 0。新品种具有茧大、产量高、抗逆性强、易饲养的优点 ,千粒茧重达 11 4kg ,产量比对照青六号提高 12 79%。适合二化一放蚕区使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多山梨醇酯20对棉花秸秆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山梨醇酯20能显著提高棉花秸秆体外发酵24 h的累积产气量和发酵速度。与对照组相比,0.1%、0.2%、0.4%和0.8%的多山梨醇酯20使24 h累积产气量分别提高27.95%(P<0.01)、32.30%(P<0.01)、43.48%(P<0.01)和19.88%(P<0.01)。多山梨醇酯20使棉花秸秆中的干物质、有机物、纤维素和半纤维素24h降解率提高,其中0.2%组的干物质、有机物和半纤维素的24 h降解率为各组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71%(P<0.05)、11.81%(P>0.05)和115.96%(P<0.01);纤维素的24h降解率以0.4%最高,较0%提高33.67%(P<0.01)。添加多山梨醇酯20后,使pH和还原糖显著下降。除0.2%组外,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有增加的趋势,0.8%组的CMCase活性较0%组高114.05%(P<0.01)。低浓度多山梨醇酯20有提高微生物(MCP)的趋势,但随着多山梨醇酯20添加浓度的增加,MCP逐渐下降,培养上清中的氨态氮浓度呈现线性增加。在体外厌氧培养条件下,多山梨醇酯20明显促进棉花秸秆在混合绵羊瘤胃液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