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采用全红体色日本彩鲫( Carassius auratus)与青灰色建鲤( Cyprinus carpiovar Jian)杂交,对所获得鲤鲫F1(建鲤♀×彩鲫♂)和鲫鲤F1(彩鲫♀×建鲤♂)两个杂交群体的个体及其父母本的外形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建鲤与彩鲫正反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试验分别从大学实验室随机取样50尾,对体型指数、可量性状、可数性状和肥满度分析比较。在体型指数体长/全长中,鲫鲤F1偏向母本,而在体高/体长中,鲤鲫 F1偏向母本;头高/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都偏向建鲤,头长/体长这一体型指数处于亲本之间,属于杂交性状。进而推测生长性能出现离散现象,控制体色的基因来自母本。  相似文献   

2.
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真泥鳅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舟山群岛采集体长7.1~18.7 cm、体重3.2~55.6 g的野生泥鳅样本,依据侧线鳞数目初步分出127尾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ubryanus)和136尾真泥鳅(Misguruns anguilliaudatuses)。按体长段分组,分别记录两种泥鳅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等数据,统计分析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几组数据,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7±0.10)倍,真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84±0.12)倍。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口须长/头长分别为1.05±0.11,0.54±0.11。尾柄长/尾柄高口须长/头长在两种泥鳅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相同室外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白鲫自交F_1及其与散鳞镜鲤、黑龙江野鲤、禾花鲤和兴国红鲤四种鲤鱼杂交F_1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头高等可量性状参数比值差异显著,可作为几者之间形态区别主要参数。其中白鲫(♀)×黑龙江野鲤(♂)的全长为体长的1.64倍,体长为体高的3.00倍,为头长的3.50倍,为尾柄宽的7.68倍,尾柄长为尾柄宽的1.48倍。各方面指标显著优于其他组别。从数据可以看出白鲫(♀)×黑龙江野鲤(♂)体略高,头略短,尾柄略窄长,体型较修长,表明该杂交组合鲫鱼体长体重增长率方面都显著优于其他组合,体型合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翘嘴红鲌(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is)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2016年3月采集了67尾翘嘴红鲌,对其全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宽/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眼间距/头长、头高/头长、头宽/头长、吻长/头长和丰满度10项标准化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肥瘦程度特征、躯干部特征、尾部特征和头部特征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尾部形态上存在差异,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法从67尾翘嘴红鲌的10项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高/体长、体宽/体长、尾柄高/体长和丰满度4个比例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对群体识别正确率达91.0%。经T检验,除体高/体长外,其他3个比例性状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雌性相较于雄性体型较宽、较丰满,但尾柄较矮。上述差异性状及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翘嘴红鲌性别的鉴定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鱼骨]形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鱼骨)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唇(鱼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外观上花(鱼骨)与唇(鱼骨)的吻长、下唇、两侧叶、颐部中央的三角形及体色有所差别,其他无明显不同;在可数及可量形状等指标上,鳃耙数、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等有较大不同,其他指标大多数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鲂属鱼类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鲂属鱼类种内及种间形态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广东鲂(M.hoffmanni)、鲂(M.skolkovii)和团头鲂(M.amblycephala)共382尾样本的23个可数性状和24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鲂的可数性状(尾部脊椎数),可量比例性状(口宽/头长、眼径/头长、腹鳍棘长/头长、肠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第一鳔室长/体长、第二鳔室长/第一鳔室长、尾柄长/尾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作为4种鲂的判别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可数性状(可量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28%(26.01%)、19.92%(12.05%)和8.04%(10.18%),累计贡献率54.24%(48.24%)。主成分散点图显示,4种鲂聚为4簇,广东鲂、团头鲂区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1995年和1996年秋季的易捕鲤选育系(F2)的分离情况及形态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易捕鲤选育系(F2)按外部表型可分离出四种形态:大头鲤体型占15.55—16.39%、易捕鲤F2占75.31—75.98%、鲤体型占3.67—3.72%、镜鲤体型占4.80—5.12%。形态学特征中易捕鲤F2体型与大头鲤相近,全长/体长1.16—1.23、体长/体高3.05—3.06、体长/头长3.09—3.13、体长/尾柄长6.37—6.46、尾柄长/尾柄高1.21—1.53、头长/吻长3.43—3.63、头长/眼径4.87—5.08、头长/眼间距2.21—2.49。  相似文献   

8.
夹江花(鱼骨)的形态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分析了夹江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为其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可数性状方面:背鳍Ⅲ-7,尾鳍19,臀鳍Ⅲ-6,腹鳍I-8,胸鳍I-16~19,第一鳃弓鳃耙数6~10,围尾柄鳞18~20,侧线鳞46(6.5-7.5)/(4.5-V)49,下咽齿3行、1.3.5-5.3.1,脊椎骨4 42~44;可量性状方面:全长为体长的1.20倍,体长为体高4.38倍、为头长4.18倍、为尾柄长5.52倍、为肠长0.84倍,头长为吻长2.79倍、为眼径4.21倍、为眼间距3.47倍,体高为体宽1.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77倍.体重与体长相关式为W=0.0123L3.083,n=30,r=0.9983.肥满度系数为1.57.  相似文献   

9.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口大,口裂倾斜度大;吻短钝,眼小;头部及体部被薄圆鳞,鳞小;侧线发达,略呈弧形;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背鳍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为灰黑色,各鳍为淡黄色。(2)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质量与体长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体宽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以体长为自变量、各参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宽和眼后头长与体长呈指数相关,而尾柄高、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其中体质量(W)与体长(Sl)的拟合方程为:W=4.506 5×10-6Sl3.290 7(R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1)、体长(x2)、尾柄高(x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1+18.328 x2+ 199.490 x3-500.78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初孵仔鱼培育到17月龄鱼种中,检测50尾鱼(鱼龄17个月)的体重(g)、体长(cm)、全长(cm)、尾叉长(cm)、体高(cm)、体宽(cm)、头长(cm)、吻长(cm)、眼后头长(cm)、眼径(cm)、尾柄长(cm)和尾柄高(cm)等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241·11±49·56、18·72±1·30、24·15±1·39、22·02±1·23、8·20±0·63、3·18±0·31、5·56±0·36、1·98±0·28、2·47±0·21、1·52±0·09、2·56±0·45、1·96±0·17;体长/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眼径、头长/眼径、头长/尾柄长、头长/尾柄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眼后头长和体高/体厚等的平均值分别为2·29±0·10、3·33±0·18、7·49±1·25、12·37±1·12、3·72±0·30、2·26±0·43、2·88±0·25、1·31±0·21、2·29±0·16和2·59±0·22。其可数性状: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等的鳍式为D.Ⅺ-12~14、P1.5 (9~10)、P2.Ⅰ-1 4、A.Ⅲ-11;侧线鳞为56~69枚、侧线上鳞为6~8枚;脊椎骨数为9~10(胸骨) 13~14(尾骨)根;上颌齿式为:1~5 7~10、2~13、4~9、0~9/0~7、3~10、3~15、4~11 1~4;下颌齿式为:1~2 6~15、4~10、0~8/0~7、4~9、6~12 1~2。通过观察,运用传统测量法对其外观的可数、可量性状进行测量与分析,并结合Humphsies,Bookstein和Bookstein等提出的框架法(Truss)思路来构建金头鲷的框架结构图,几何地描述金头鲷的体形特征,可为研究金头鲷的种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二、三倍体鲤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三倍体鲤鱼在体长/尾柄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尾柄长、头长/眼后头长、头长/眼间隔、体高/体厚等可量性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据此可做为二、三倍体鲤鱼之间的区别特征。在可数性状方面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4.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群体内的形态差异与分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所用60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简称吉富罗非鱼)样本均为由世界渔业中心所在地马来西亚引进的原种.采用传统形态学测量方法,测量每尾鱼的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群体内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体高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R2=0.900 2).在体长与体质量对应的点状分布中,总群体、雌雄群体和每个家系群体中均呈现出2条带状,分布于2条带的个体问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应的个体数量之比接近常数0.7;体高、体宽、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相应的分布则呈现出变异幅度迥异的条带.本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群体内部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54-60]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637尾1龄长尾琉金金鱼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胸鳍长、腹鳍长、背鳍高、臀鳍长、尾鳍长等11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同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尾鳍长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削分.结果显示,尾柄高对尾鳍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胸鳍长和尾柄长对尾鳍长的直接...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_1)、体长(x_2)、尾柄高(x_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_1+18.328 x_2+199.490 x_3-500.785。  相似文献   

17.
大口黑鲈家系早期形态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7个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家系在4月龄和6月龄的生长数据,对大口黑鲈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体高和尾柄高6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形态性状之间均呈高表型正相关,其值在0.565~0.990之间;4月龄和6月龄全长对形态性状的贡献率分别为92.29%和86.40%,可作为大口黑鲈形态性状的选择指标;4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对体型的贡献率分别为65.94%和34.06%,6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的贡献率分别为69.08%和30.92%,这两个指标均可作为大口黑鲈体型的选择标准。另外,采用方差分析对大口黑鲈各家系的全长、绝对增长率、生长指标和体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系S07D07的生长表现为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4月龄马口鱼的14个形态性状(全长X1、体长X2、叉长X3、体高X4、体宽X5、头长X6、头宽X7、头高X8、吻长X9、眼后头长X10、眼径X11、眼间距X12、尾柄长X13、尾柄高X14)和体质量(Y)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区分野外采集和人工繁育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群体,对四川省水产研究所( SCC)、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 YBC )、重庆市万州水产研究所( WZC )的150尾人工繁育胭脂鱼和长江干流泸州( LZW)、木洞( MDW)、万州( WZW)的112尾野外采集胭脂鱼进行了形态学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形态学差异系数分析显示: WZC和YBC形态较相似,而与SCC在背鳍长/体长、尾鳍上叶长/体长、眼径/体长等特征上区别明显; WZW与MDW形态相似,而与LZW在臀鳍基后尾柄高/体长、吻长/体长、头长/体长、眼后头长/体长、头高/体长等特征上有区别; WZW与SCC形态相似度较大,而MDW与WZC、 YBC形态相似度较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分析无法有效区分野外采集和人工繁育胭脂鱼群体。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繁育亲鱼筛选可量参数:体长为头长的3.88~4.17倍、体长为体高的4.59~5.26倍、体长为尾柄长的5.73~6.73倍、体长为尾柄高的11.05~11.9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8~1.94倍。亲鱼培育产卵池塘适宜面积为0.20~0.53hm2,单位面积池塘内亲鱼承载量为2400~2550kg/hm2,3~6龄亲鱼放养密度为375~450组/hm2。投喂亲鱼饵料以含蛋白质36%人工配合饵料与动物性饲料相结合。亲鱼培育池塘水体昼夜变化的溶氧量为4.0mg/L以上、pH值为6.8~7.6、氨氮小于0.3mg/L、亚硝酸盐为0.01mg/L以下,亲鱼产卵率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