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认真做好免疫,避免免疫失败 各养鸡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这里谈谈免疫失败的原因。疫苗质量不合格。建议活苗或联苗尽量使用进口的;死苗的单苗可使用国产的。在没有传喉或霉形体的鸡场,可不接种此苗。能点眼、滴鼻的尽可能不用于饮水;点眼、滴鼻免疫时,放鸡过快;饮水免疫控水时间过长,饮水量不均;气雾免疫因舍温过高或风力过大,气雾过大或过小;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时将疫苗打飞或疫苗倒流出来等漏免,都应避免。注射器、针头等用具消毒不严格,影响免疫效果。各种原因造成接受剂量低于规定接种剂量。药物的影响(抗生素、抗病毒和消毒剂)导致疫苗作用降低,如饮水免疫时水质差,弱毒活苗免疫前后24小时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和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鸡甘保罗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1]。本病的主要危害是使免疫失败而继发鸡新城疫等多种疫病,死淘率增加,对养鸡业危害极大。目前对本病多采取疫苗免疫预防,加强管理,严格消毒,应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制。近年来,广泛使用中草药制剂防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效果令人满意。 1 中药防治IBD的作用机制 使用中药防制IBD主要通过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利用中药所含的某些特殊成分诱导内源性干扰等产生,提高鸡只整体抗病能力,干扰和控制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增殖而使病毒致病力减弱或不能致病,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是一种对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的寄生性原虫病,其防治已成为养鸡业的重要课题。目前,对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依赖药物。本文综述了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主要阐述了聚醚类载体抗生素、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研究情况,同时分析了目前药物防治存在的问题,诸如耐药性、药物残留、防治费用支出较大等,最后简单综述了制定合理给药程序、开发中草药、应用疫苗免疫等解决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Fowl cholera)能引起家禽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导致禽类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禽霍乱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除了加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可借助疫苗和药物控制禽霍乱。灭活疫苗安全性高,能阻止细菌在心脏和肝脏定殖;活疫苗能够诱导异源保护,但是安全性低;基因工程疫苗可诱导交叉免疫,是未来禽霍乱疫苗研发方向。多杀性巴氏杆菌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敏感,可采用药物及时治疗或预防。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出现,开发能突破母源抗体和抗生素干扰的新型高效疫苗、抗生素替代品,是今后的重点工作。该综述主要从禽霍乱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一种重要的禽病病原,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本研究旨在分析MS烯醇化酶(enolase, Eno)参与病原致病和诱导感染宿主免疫相关的功能。对MS的Eno蛋白进行种内和种间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并预测Eno的蛋白结合位点和B细胞表位。MS Eno在不同MS菌株间同源性较高,且有别于其他物种。B细胞表位广泛分布在Eno蛋白的各个部分,且大都与预测的蛋白结合位点有重合。进行Eno原核表达和纯化,制备兔抗Eno多克隆抗血清。利用Western blot分析Eno在MS感染鸡或灭活苗免疫鸡中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MS Eno与兔抗Eno多克隆抗血清、兔抗MS多克隆抗血清、灭活疫苗(HN01株或YBF-MS1株)高免鸡血清、HN01强毒攻毒后阳性鸡血清、3个不同地方来源的临床阳性鸡血清均能发生反应,说明其在疫苗免疫和病原感染鸡中均表现有反应原性。利用菌落印迹和双荧光检测分析并证实Eno为外膜蛋白。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板结合试验分析Eno对鸡滑膜鞘细胞(synovial sheath cells, SSCs)是否具有黏附素作用。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鸡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某些致病性细菌株引起鸡的多重疾病的总称,目前对于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疫苗免疫、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防治等措施,其中菌苗免疫因其血清复杂,常导致免疫效果不确切,因此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药物,但是由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许多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在连续应用2~3年后则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动物衣原体病由衣原体感染引起,发病动物通常出现流产、产死胎或产蛋下降等临床症状。该病在牛、羊、猪、鸡、鸭等畜禽,以及狐狸、鹿等特种经济动物间广泛流行,严重妨碍了动物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动物衣原体病目前的防控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两方面,疫苗免疫是目前动物衣原体病预防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药物治疗是动物感染衣原体的最佳选择。其中重点阐述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等多种疫苗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药物重点介绍了抗生素及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探索了其他药物治疗的前景,并对动物衣原体病的未来防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动物衣原体病由衣原体感染引起,发病动物通常出现流产、产死胎或产蛋下降等临床症状。该病在牛、羊、猪、鸡、鸭等畜禽,以及狐狸、鹿等特种经济动物间广泛流行,严重妨碍了动物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动物衣原体病目前的防控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两方面,疫苗免疫是目前动物衣原体病预防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药物治疗是动物感染衣原体的最佳选择。其中重点阐述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等多种疫苗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药物重点介绍了抗生素及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探索了其他药物治疗的前景,并对动物衣原体病的未来防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素与鸡球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有药物防治法和疫苗控制法。在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上,温度和湿度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关系到疫苗免疫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1死亡原因1.1无效免疫不能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计划,使用疫苗质量存在问题等,均可使免疫失败。1.2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除可通过种鸡垂直传播外,鸡场卫生条件的好坏和应激的强弱是诱发慢性呼吸道疫病的主要原因,并继发大肠杆菌病和其他条件性疾病。如不能早期发现并选择敏感药物防治,或长期使用单一药物而使病原产生耐药性,就很容易造成疾病暴发流行,如再继发其他疾病,则死亡更多。  相似文献   

11.
动物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凯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8):186-188
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疫苗。核酸疫苗以其特有的可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对不同亚型的病原体具有交叉防御作用,以及安全、可靠、生产方便等优点被称之为“疫苗的第三次革命”。核酸疫苗由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构建而成,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较多的是DNA疫苗。DNA疫苗是指含有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经直接接种体内后,可被体细胞摄取,并转录、翻译、表达出相应的抗原,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此种抗原的应答。作者简单介绍了动物核酸疫苗的特点、免疫机制、免疫影响因素及在畜禽传染病中的应用,此外还分析了核酸疫苗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从而为核酸疫苗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鸡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10,他引:33  
鸡球虫病是生产中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寄生虫病,长期以来以药物防治为主。目前,由于球虫耐药性的普遍存在,加上消费者对禽产品药物残留问题的关注,采用疫苗防治球虫病为人心所向。球虫活苗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球虫活苗存在“复壮”的可能且使用麻烦,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分子疫苗。球虫基因组学研究为基因工程苗开发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筛选了上百个功能抗原基因。受表达系统的限制,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抗原性较差,虽有较多尝试,但鲜有成功。人们在探索体外真核表达(如酵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等)的同时,核酸疫苗以其独特的诱发高水平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而倍受青睐,近几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3.
禽类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疫苗的研究对于禽类传染病的防制意义重大。传统疫苗是基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原理,它们大多数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很难启动细胞免疫。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作为第3代疫苗,具备传统疫苗和其它基因工程苗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诱导全方位的免疫反应且使用更安全更方便,DNA疫苗是将外源基因与真核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细胞内,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表达合成保护性抗原蛋白。这是模拟病毒自然感染提呈过程,既能产生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体液免疫。文章对DNA疫苗在禽类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研究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疫苗免疫在禽病控制上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免疫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只有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疫苗科学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商品性疫苗主要是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大类,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新一代的疫苗,如基因缺失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等,将从质和量两方面改善其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并导致新的疾病控制策略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严重危害鸭健康的细菌传染病之一,该病具有四季多发、传播途径广泛、其致病菌可在养殖场长期存在、经常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等特征。临床上,疫苗免疫是防控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要方法。目前鸭疫里默氏菌疫苗主要有活疫苗、灭活疫苗、多价苗、联苗、菌体成分疫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研究更理想的疫苗是控制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点。近年来,根据当地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流行情况筛选当前流行血清型毒力较强的菌株研制灭活疫苗之外,还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原生质体结合的联苗和菌体成分疫苗。本文综述了鸭疫里默氏菌疫苗的研究、应用及应用效果和前景,同时讨论了各类型疫苗的优缺点,以期为以后鸭疫里默氏菌病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能引起猪腹泻、呕吐、脱水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深入开展PDCoV的研究对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PDCoV基因组编码的4种结构蛋白、15个非结构蛋白和3个辅助蛋白在病毒复制、增殖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DCoV致病机理复杂,笔者从其侵入宿主细胞以颉颃干扰素反应、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抑制细胞焦亡途径来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其他影响PDCo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总结。PDCoV呈全球性流行趋势,常用SMN基因作为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靶标进行诊断。目前,尚未开发出针对PDCoV的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和治疗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灭活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乳酸菌载体口服疫苗上取得一定进展,且广谱抗病毒药物、抗病毒分子蛋白和新型抗病毒技术在PDCoV抗病毒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总结PDCoV编码蛋白功能、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及PDCoV的疫苗开发和抗病毒治疗,以期为后续科学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猪O型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按说明剂量使用的免疫效果,找出适应当前生产中3种疫苗两两组合和3种同时分点注射的免疫方法,进行了不同方法免疫试验。结果表明,3种疫苗两两组合同时分点肌肉注射,互不干扰;3种疫苗同时分点肌肉注射,互不干扰,且可以促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但个别猪会出现体温升高、拒食等反应。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严重制约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并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其中,H5(H5N1、H5N2、H5N6、H5N8等)和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对我国养禽业危害巨大。通过实施强制免疫,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在禽群中仍散状暴发,并出现多种新型病毒,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本文总结了截至2021年9月我国禽类暴发H5和H7N9亚型HPAI的所有官方公布的疫情暴发事件以及监测数据,分析了其流行特点,以期为禽流感的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Coccidiosis is a ubiquitous intestinal protozoan infection of poultry seriously impairing the growth and feed utilization of infected animals. Conventional disease control strategies rely heavily on chemoprophylaxis, which is a tremendous cost to the industry. Existing vaccines consist of live virulent or attenuated Eimeria strains with limited scope of protection against an ever-evolving and widespread pathogen. The continual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Eimeria, coupled with the increasing regulations and bans on the use of anticoccidial drugs in commercial poultry production, urges the need for novel approaches and alternative control strategie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st immunity and the parasite life cycl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ost-parasite interactions and protective immune mechanisms become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s. Recent progress in functional genomics technology would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ost genes involved in immune responses as well as parasite genes and proteins that elicit protective host responses. This study reviews recent coccidiosis research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host immunity, immunomodulation, and the latest advances in live and recombinant vaccine development against coccidiosis. Such information will help magnify our understanding of host-parasite biology and mucosal immunology, and we hope it will lead to comprehensive designs of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and vaccination strategies for coccidi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