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特点,以燕麦麸皮、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粗粮作为原料,制作出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高膳食纤维面包,经试验得出,Ⅰ型糖尿病患者适宜的高膳食纤维面包中燕麦麸皮添加量8%;Ⅱ型糖尿病患者适宜的高膳食纤维面包中苹果汁添加量31%,魔芋精粉添加量0.012%;妊娠型糖尿病患者适宜的高膳食纤维面包中黑米面粉添加量为50%,荞麦面粉添加量为25%。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均可适用上述各类型的配方。  相似文献   

2.
豆类营养丰富,且富含的抗性淀粉、膳食纤维及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良好食物来源。综述了豆类营养特点、豆类降血糖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糖尿病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专用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食品加工产业的热点方向。针对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情况,以营养丰富的马铃薯粉和具备降糖功效的抗性淀粉为原料,同时辅以膳食纤维,研发了抗面和抗馍产品。简述了抗面及抗馍产品及其组分的降血糖和减肥的功效,通过升糖指数等降糖评价方法,发现该产品可满足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肾病患者、减肥人群营养需求,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保障,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越来越少,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在日常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是当务之急。营养学家指出,膳食纤维具有预防便秘、直肠癌、肥胖等症,以及降血脂、排毒等保健功效。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健康人每天饮食中应有30g~50 g(干质量)膳食纤维。中国营养学家推荐我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残次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残次哈密大枣为原料,采用酶重量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残次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参数,同时建立并分析各个因素与对应变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取残次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0.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6%,液料比27∶1,酶解温度50℃,酶解40 min。在此条件下,残次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3.04%。  相似文献   

6.
柚子是我国的主要水果资源之一,而其皮约占了整个果质量的45%,柚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利用柚皮提取膳食纤维能变废为宝,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比较化学分离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柚皮中水溶性膳食纤维以及乙醇沉淀法、酶与化学结合法提取柚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分析膜分离法和发酵法应用于柚皮膳食纤维的前景,为柚皮中膳食纤维深度提取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以脱糖枣粉计,纤维素酶添加量0.4%、木聚糖酶添加量0.5%、糖化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70 min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达10.69%。通过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测定显示,总膳食纤维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NO_2~-清除能力均显著优于枣粉,总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显著优于枣粉,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略低于枣粉。残次裂枣可作为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优良原料,酶解法生产的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其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芋头苗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pH值6.0,时间30min,提取液用量35mL·g-1,此条件下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达32.15%。同时分别采用化学法、酶法、酶与化学结合法从芋头苗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且对3种方法得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酶与化学结合法得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纯度最高,生理活性最好,产率为38.23%,持水能力和膨胀能力分别为8.18,10.27mL·g-1。  相似文献   

9.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可在大肠中完全或部分发酵,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膳食纤维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其降解受一系列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的控制。肠道微生物则是通过编码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利用膳食纤维,而其表达该酶的基因数量和基因类型具有差异,膳食纤维的选择性消耗决定了肠道中哪个细菌类群受到青睐并可以影响结肠中菌种和菌株的平衡。因此,膳食纤维的类型会影响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介绍了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定义和分类,并总结了特定的膳食纤维类型(抗性淀粉、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菊粉)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旨在为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和健康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脐橙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作为制作膳食纤维食品的优质原料。充分利用废弃的脐橙皮,能够避免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升这类资源的附加值。阐述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化学组成、膳食纤维的提取与改性方法、膳食纤维的作用及应用,为制备高质量脐橙皮膳食纤维和功能性的挖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指出膳食结构与健康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膳食结构的构建,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苹果肉渣膳食纤维丰富,加入蛋糕中能明显提高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将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粉分别以0%,5%,10%,15%的量加入面粉而混合制得苹果肉渣膳食纤维蛋糕,通过测定其比容、保水性、质构等指标,分析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因素,确定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随着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蛋糕物理性质变化不大,其中当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粉添加量为5%时,蛋糕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某高校学生的体质指数、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对体质指数有一定影响,结果可为学生控制体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择微晶化的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通过焙烤试验,对添加豆渣膳食纤维的面包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添加适量的面筋粉改善豆渣膳食纤维面包品质。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为:豆渣膳食纤维的添加比例6%,面筋粉比例5%,发酵时间45min,可以得到品质较好的高纤维面包。  相似文献   

15.
对甜玉米品质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为甜玉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用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T77(高值亲本)×T15(低值亲本)。以该组合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3个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相关遗传参数。试验表明,果糖含量的最适模型为A-1,是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6.4%;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最适模型同为B-1,表明这2个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3.6%和64.7%。在育种实践中,对甜玉米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早期世代进行,同时要注意一定的环境因素,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的方法来积累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产地的30份苦荞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籽粒中的总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结果表明:30份苦荞资源的总膳食纤维含量变化的幅度为4.61%~40.95%,平均值为17.18%;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幅度为3.36%~31.08%,平均值为9.65%;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92%~17.51%,平均值为7.53%。苦荞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以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不同产地的苦荞种子中总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存在差异。此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膳食纤维含量在不同苦荞资源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金丝红枣是富含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的萜类物质。其所含的糖分,大部分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能量而无需胰岛素代谢的果糖和低聚糖等,糖尿病患者闻之色变的葡萄糖仅占6.62%(检验报告编号:NOG2004-3134)。因此,适量食用金丝红枣,不但不会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而且能够帮助治疗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以食品所含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多少为依据,评出42种最佳健康食品。而金丝红枣的维生素含量远远高于上述42种最佳健康食品的维生素含  相似文献   

18.
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应用于大豆膳食纤维绿茶饮料的生产加工中,对其进行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危害分析和CCP控制等的文件策划及体系运行。  相似文献   

19.
将米糠膳食纤维添加到熏煮香肠中替代部分脂肪,得到低脂香肠,米糠膳食纤维在肠馅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1%,3%,5%,7%,9%,11%。通过感官评定和TPA测定,对添加不同比例膳食纤维的香肠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纤维的添加量为9%时,香肠的质构和口感较好。TPA压缩测定中的硬度、黏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分别达到137.32N,0.59,2.84,864.51g,与普通市售香肠的132.58N,0.56,3.01,685.46g相近。  相似文献   

20.
从葛根渣中酶法制备膳食纤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海雁  韩军  苏勇  李忠海 《作物学报》2005,31(12):1606-1610
以采自湖南省临湘市、张家界市的家葛和野葛为材料,对葛渣中的膳食纤维的酶法制备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混合酶(α-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之比为1∶2)用量0.2%、70℃处理80 min,蛋白酶用量0.4%、50℃处理60 min时,膳食纤维得率较高,张家界家葛、岳阳野葛、张家界野葛和岳阳家葛膳食纤维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达78.69% \78。74% 、76.34% 和73.11%。因此,该酶法工艺为葛根膳食纤维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