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稻渔综合种养对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中国人多地少问题、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走访贵池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当地农业部门与政府机关等,以当地农村新业态的经济发展、居(渔)民增收为主要调研方向,结合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从“稻渔+机械化”“稻渔+旅游”“稻渔+互联网”三方面分析贵池区稻渔业综合性种养产业发展现状。【结果】1)贵池区的农业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对于水稻渔业综合种养非常重视,以水稻栽种和稻田水产品养殖为主,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链竞争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够突出、模式单一等问题。【结论】“稻渔+N”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向着绿色、优质、安全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和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2020年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水稻种植与河蟹、虾、鱼等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好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是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机械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近年来,湖州市大力推广应用稻渔综合种养(稻渔共生)新模式,2019年提出了完成5333hm^2的目标。但据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反映,在实施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由于缺乏水稻育秧与机插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出现了重养鱼、轻水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津市土地不断流转,规模化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农用无人机作业市场需求明显增加,农民认可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水稻生产中,结合2019年天津市制定发布的《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和2020年天津市提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水稻种植面积在2022年将达到100万亩,并实现稻渔综合种养全覆盖.天津市农用无人机在水稻生产中将得...  相似文献   

6.
袁虹  刘萍 《农业工程》2020,10(6):41-45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插秧代替人工栽秧,可以有效解决水稻栽秧难问题。2019、2020两年,普格县与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合作,在普格县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园区进行高寒山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示范推广,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绍兵家庭农场位于安居区三家镇芦城村。2013年,绍兵家庭农场注册成为四川省第1家种植业家庭农场,是四川省级示范农场,共吸纳当地农户家庭成员6人、劳动力4人。绍兵家庭农场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打造了“三家大米”品牌扩展社会服务,常年种植优质水稻9.33 hm2,2019年农场收入100万元,利润3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龙虾的市场价格的逐年上涨,进贤县稻虾综合种养规模已得到了不断发展,种养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壮大,已成为该县的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但也存在种养工程建设、绿色发展管理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进贤县稻虾共作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为稻虾共作养殖技术的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渔稻养作及其在涝渍地综合利用中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渔稻养作的生产模式、渔稻养作模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渔稻养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把渔稻养作模式引入到涝渍地的综合利用措施中作了相关分析,并对涝渍地渔稻养作模式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明确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涝渍地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渔稻养作的关键灌排技术研究、渔稻养作的减排机理研究和渔稻养作对区域排涝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1.
涝渍地渔稻养作对区域排涝模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稻养作作为涝渍地利用的模式之一,在实践层面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定量分析。以四湖流域螺山排区为研究对象,采用CLUS-S模型制备不同的土地利用重分类图,通过SWAT对不同比例渔稻养作情景下的区域排涝模数进行模拟,得到了以下结论:(1)渔稻养作能较明显的减小年度区域累积产流量,且减小量随着渔稻养作面积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雨型越小,渔稻养作对排涝模数的影响越明显;(3)排涝模数曲线曲率随渔稻养作面积比例增加而增加,说明渔稻养作所占比例越大,对区域排涝模数的降低效果就越明显;(4)模拟结果显示,在强降雨状况下,可能会出现排涝模数增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地部分农户长期稻鱼共养的种养模式,结合黔南州各地水稻种植习惯,对稻鱼共养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传统稻田、稻虾生态种养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稻田生态种养水足迹核算方法,测算分析了不同种养模式在不同阶段的供、用、排水量,耗水规律和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种养模式下水稻的灌溉定额、生产水足迹及其组成足迹均存在差异;稻虾生态种养灌溉定额为24 922.95 m3/ha,是传统水稻灌溉定额的5.75倍;水稻生产水足迹为19.9 m3/kg,高于传统水稻生产水足迹11.9 m3/kg;传统水稻的绿水生产水足迹相比最高,而稻虾生态种养的灰水生产足迹最高,且高于绿水和蓝水生产水足迹;从水足迹角度,研究区稻虾生态种养模式的用水效率不高,应针对不同用水环节采取适宜的节水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4.
1 稻鸭共作的农艺特点及要求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省工节本增效的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是由无公害稻米向有机稻米发展的一种形式。它既能通过鸭的不间断活动对水稻产生除草、除虫、防病、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按摩等作用,又能以稻田中的杂草、昆虫、浮游  相似文献   

15.
稻鱼蟹立体种养配套技术杨金龙,朱克明,洪玉林,陈发华1995年我们利用本地区幼蟹资源条件,在高桥镇高桥村西常热圩朱永明的2.58亩稻田中,开展了稻、鱼、蟹立体种养配套技术试验,初见成效,获得亩产稻谷3l0.1公斤、亩产成蟹29.07公斤、亩产成鱼16...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水稻田间复合种养模式是实现农业和渔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模式之一。稻鸭复合种养模式是目前水稻生产中的主要技术之一,但是目前稻鸭共作模式下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尚不明晰。针对以上问题,以常规稻作、转换期稻鸭互作和有机稻鸭共作三种水稻种植模式进行田间定位研究,探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对稻田土壤肥力、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以期为水稻复合种养经济模式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省工节本增效的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是由无公害米生产向有机稻米发展的一种形式。它既能通过鸭的不间断活动对水稻产生除草、除虫、防病、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按摩作用,又能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浮游生物为鸭提供丰富的食铒,从而稻与鸭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粮农的收益,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稻田+、稻米+"等形式,多渠道提升种稻效益,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是最佳的选择。南粳505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好的优质食味品种,在稻米评比中多次被评为优质食味稻米,获"江苏省最好吃大米"美誉,是稻田综合种养的首选品种。2015年开始在句容市示范推广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模式,至2018年应用面积超过1 000 hm2。根据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示范方表现,结合大面积其它模式推广应用情况,就南粳5055稻鸭共作机插绿色高质模式的栽培技术作进一步小结。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新技术--稻鸭共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稻鸭共作技术的涵义1.1 稻鸭共作技术的概念 稻鸭共作是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最后鸭肉也可以食用。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模式。该模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生产的水稻属于绿色有机稻;鸭子属于生态鸭,被老百姓称为"稻田虫草鸭"。从2014年开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与绵阳市涪城区农业局在涪城区玉皇镇老君村、鲜家坝村及石洞乡爱民村实施了稻鸭共育生产模式,总规模100hm~2。通过2年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